• 袁世凯全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袁世凯全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8 5.4折 5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忱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03483844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748530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后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堪称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徐忱著的《袁世凯全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袁世凯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书稿从客观事实入手,自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再现了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宪政运动、丁来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交涉《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以充分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不做空泛的议论。使读者能够确切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者简介
徐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辽宁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历史学硕士。独著有:《黎元洪画传》(中华书局2013年)、《袁世凯画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节日览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婚丧杂谈》(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合著有:《张学良》(第二作者,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张学良图传》(第一作者,团结出版社2012年)、《黎元洪全传》(第一作者,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主编有:《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目录
第一章  成长年代
  第一节  过继二叔远游苏鲁
  第二节  求学北京完婚项城
  第三节  结拜世昌  资助忠枢
  第四节  投靠庆军初识张謇
第二章  朝鲜扬名
  第一节  结交允植笔谈壮志
  第二节  整顿军纪智诱罡应
  第三节  献计异国训练朝军
  第四节  组建消防侦破命案
  第五节  初遭非议再获升迁
  第六节  闻名东亚平息政变
  第七节  护送罡应返朝摘奸
第三章  驻节  朝鲜
  第一节  三赴朝鲜总理交涉
  第二节  建设衙署培养人才
  第三节  游刃外交保护官商
  第四节  政治死敌美人德尼
  第五节  维护宗藩阻朝遣使
  第六节  误信泳翊阻朝通俄
  第七节  交手日人黯然离朝
第四章  军旅生涯 
  第一节  参战甲午负责营务
  第二节  新建陆军荣禄赏识
  第三节  戊戌变法康谭孤注
  第四节  慈禧垂青武卫右军
第五章  巡抚山东 
  第一节  忝列封疆如履薄冰
  第二节  御史参劾兄弟阋墙
  第三节  卜克斯案各国称赞
  第四节  高密路案德人交涉
  第五节  东南互保  内阁智囊
第六章  总督直隶 
  第一节  伺候谒陵归籍营葬
  第二节  接收天津创办警察
  第三节  练兵大臣常备新军
  第四节  日俄战争局外中立
  第五节  倡办学堂奏停科举
  第六节  倡议立宪步入军机
第七章  外部尚书
  第一节  英国无涉苏杭甬路
  第二节  日本无理间岛谈判
  第三节  载沣无情政坛暂别
第八章  养疴洹上
  第一节  病躯有治  山参丸药
  第二节  家庭有爱子女兄弟
  第三节  朋友有恩严修杨度
  第四节  宦途有喜钦差大臣
第九章  总理内阁
  第一节  信使暗往南北和谈
  第二节  精卫暗交思想摇摆
  第三节  黄段暗通共和倾向
  第四节  先培暗杀清帝逊位
第十章  总统民国
  第一节  定都之争北京兵变
  第二节  政党之争绍仪辞职
  第三节  是非之争振武被杀
  第四节  执政之争革命再起
  第五节  权力之争  国会解散
  第六节  主权之争民四条约
第十一章  称帝洪宪
  第一节  帝制不遂护国运动
  第二节  重病不治彰德归葬
附录一  中国与朝鲜[美]欧文·N.德尼 
附录二  袁世凯年谱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徐忱著的《袁世凯全传》首次公开袁世凯12年朝鲜岁月,详实记录袁世凯35年政治生涯,从落第书生
到内阁总理,袁世凯怎样成功?由民国总统到洪宪皇帝,袁世凯为何失败?少年为国,中年为权,晚年为己,袁世凯一生全纪录。

精彩内容
金允植(1835-1922),字洵卿,号云养。他八岁
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1881年,高宗李熙擢金允植为吏曹参议(相当于清政府吏部右侍郎),命其为从三品领选使。领选使属“堂下官”,其任务是带领学徒和工匠赴中国天津留学,学习木匠、制陶等基本技术。经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此次赴天津留学的学生人数为38名。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1882年1月17日,金允植抵达直隶保定,第一次面见了大名鼎鼎的李中堂。随后,金允植便前往天津。
继金允植之后,鱼允中也到了天津。鱼允中(1848-1896),字圣执,号一斋,朝鲜统理机务衙门主事。1882年5月15日抵达天津,以“问议官,,身份,配合领选使金允植工作。
了解过朝鲜相关事宜后,视线须转移到天津。
1882年4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母亲去世。
就在鱼允中抵达天津次日,清廷给假百日,命李回乡丁忧。李鸿章之缺由张树声署理。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谥号靖达,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
清代虽然强调功名,但也有特例,张树声就是其中之一。他只是廪生即秀才出身,如今能做到封疆首吏,可见此人能力非同一般。您也许会问,袁世凯的四叔袁保龄现在直隶任事,张树声署理直督,一朝天子一
朝臣,对他有影响吗?您还真问着了,张树声这个人与袁家还真有些渊源。张树声早年在军中便与袁世凯嗣父袁保庆相识,并且对其印象极好,赞其“气识深沉,议事刚断”。
后张树声署理江苏巡抚,正值袁保庆任江南盐法道,两人得以共事,并常有书信往来。走得越近,张树声便越佩服袁保庆之为人做事,称其“居官行政,风采岳岳,能持大体”。袁保庆去世后,张树声还建议将其生平附传附祠并附祀临淮专祠。您看,张树声与袁
保庆如此要好,又怎会忽视他的四弟袁保龄呢?袁保龄稍后便会出场,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山东登州,看看那里的情况。朝鲜“壬午政变”发生后,日本即派出兵舰前往朝鲜。为此,清政府以宗主国身份,决定派兵保护朝鲜。清政府的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董理天津水师营务处、
候选道马建忠带领3艘快船(威远、超勇、扬威)先往
朝鲜,打探情况;第二步派重兵赴朝解决问题。鉴于登州“由轮船拔队东渡最为迳捷”,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传令吴长庆迅赴天津晤商出兵之事。
1882年8月8日,吴长庆偕张謇、袁世凯等赶赴天津。
此时,光绪帝已经下旨,批准吴长庆带领所部六营克期赴朝并谕令李鸿章迅速北上天津,主持工作。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命金允植和鱼允中为向导官同赴朝鲜。圣旨一下,天津官场顿时一片忙碌景象。8月10日,在天津海关道周馥的安排下,吴长庆与朝鲜领选使金允植首次会晤。金允植形容吴长庆“韶颜笑容,有儒将之风,绝无赳赳之气”。当天,金允植并未见
到袁世凯,甚至还不知道袁世凯其人。不过,他与袁
保龄却有一次尴尬的会面。
金允植与吴长庆告别后,留在天津海关道衙署未走。不久,老友刘芗林偕袁保龄等人至,众人共进午餐。席问,袁保龄向众人出示了一封朝鲜高宗李熙兄长李载冕所寄信函及李的照片一张。众人看罢,哄堂
大笑。搞得金允植非常尴尬,事后他说:“子久(袁
保龄)闻吾国有事,出此书以示诸人,相与哄笑,不知为何语也。”金允植并未争辩,选择了沉默。也许袁保龄出于无心,也许是金允植听不懂汉语致有误会,总之,这件事即生即灭,虽令金允植短暂不快,但并未影响两人交往。
8月15日,金允植出发赴朝。早9时,他来到天津海关道衙署与道员周馥告别,恰好袁保龄也在座。袁
保龄主动对金允植说:“我侄儿袁世凯此次亦从军前往朝鲜。”这是金允植第一次听到袁世凯这个名字,他礼貌地与袁保龄应对一番,并未过于在意。
P22-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