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探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智探奇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5.38 5.3折 179.9 全新

库存20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史蒂芬·平克

出版社浙江科技

ISBN9787573905918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79.9元

货号31779491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史蒂芬·平克1954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年取得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82—200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潜心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模式,zui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xin的负责人。1994年,他的《语言本能》一经出版,就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并入选《美国科学家》“20世纪100本zui佳科学书籍”。
2003年开始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2008—2013年,被授予哈佛学院荣誉教授头衔。
2004年,当选《时代周刊》全球100位zui有影响力人物。2010—2011年,两度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杂志“zui伟大思想家”评选中,名列第三。2021年,经美国学术影响力网站计算,平克为2010年到2020年世界第er大zui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

目录
第一部分 心智理论的前世今生

0 1 心智是什么
机器人难题:不简单的“看”和“走”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心智的反向工程
进化心理学 VS 标准社会科学模型
0 2 心智计算理论
智能就是“计算”
为什么要接受“心智计算理论”
塞尔和彭罗斯,两个失败的反对者
神经网络模型的五大特征
人的智能 = 神经网络 + 符号处理过程
意识的三种含义
信息获取意义上的意识的四个特征
0 3 自然选择理论
“变聪明”不是进化的必然
所有生命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遗传算法的威力
只有人进化出了智能
人类进入了“认知利基”
人类获得智能的四大有利因素
人类进化的历史
我们还在进化吗

第二部分心智的四大能力

0 4 心智能力一:视觉感知
立体视觉
光、影、形:景物转图像三法则
从二维到三维
参考框架
形状是识别物体的重要线索
心理意象,空间想象的引擎
0 5 心智能力二:推理
生态智能,合乎情理的推理
分类就是推理
信念和欲望,解读事物的最好方式
三个好工具:逻辑、算术和概率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天才的奥秘
0 6 心智能力三:情感
不同的文化,相同的情感
情感源于进化
买房三原则:位置、位置、位置
恶心的妙用
恐惧的含义
“幸福跑步机”
延迟满足
利他
末日机器

悲伤
讲真话的撒谎者
0 7 心智能力四:社会关系
亲戚朋友
父母与孩子
兄弟姐妹
男人和女人
丈夫和妻子
对手
朋友圈
盟友与敌人
人性中的善

结 语 活出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是什么让人们变得理性?
是什么引发我们产生高兴、害怕、生气、厌恶的情绪?
我们为什么会坠入爱河?
笑到底有什么用?
心智到底是什么?
《心智探奇》一书中向我们解释了人类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
史蒂芬·平克结合了认知科学、进化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心智计算和自然选择两个角度解释了心智到底是什么,阐述了心智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并详细剖析了心智的四大能力:视觉感知、推理、情感和社会关系,权威解读了心智是如何工作的,为读者开启了一扇窥视人类心智活动神奇与奥秘的窗户。

精彩内容
01心智是什么为什么小说里有那么多机器人,生活中却一个也没有呢?我倒是很想花大价钱买一个机器人,让它帮我收拾碗筷或供我差遣跑腿。不过在这个世纪里,我是没机会了,恐怕下个世纪也悬。当然,装配线上是有从事焊接或喷漆工作的机器人,实验室过道里也有机器人滚来滚去,不过我指的是那些能够行走、讲话、视物和思考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往往比它们的人类主人干活还要棒。自从1920年卡雷尔·卡佩克(Karel?apek)在他的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Rossum’sUniversalRobots)中第一次使用Robot(机器人)这个词以后,剧作家们便驰骋想象,不断地使用这个概念: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的《我,机器人》(I,Robot)中的斯比迪、俏蒂和戴弗,《禁忌星球》(ForbiddenPlanet)中的罗比,《迷失太空》(LostinSpace)中的连枷弹桶,《神秘博士》(Dr.Who)中的达勒克外星人,《杰森一家》(TheJetsons)中的萝西和麦德,《星际迷航》(StarTrek)中的诺麦德,《糊涂侦探》(GetSmart)中的希米,《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中没精打采的男管家和好斗嘴的男装店员,《星球大战》(StarWar)中的R2D2和C3PO,《终结者》(TheTerminator)中的终结者,《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Trek:TheNextGeneration)中的上尉指挥官,以及《神秘科学剧院3000》(MysteryScienceTheater3000)中妙语连珠的影评家。
本书讲的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的心智。在后面的章节里,我将试着解释什么是心智,它来自何方,它怎样让我们看见、思考、感觉、交流以及追寻更高层次的目标,如艺术、宗教和哲学。在书中,我将试着揭秘那些人类独有的怪癖。记忆为什么会逐渐消退?化妆为什么会改变人的容貌?对种族的刻板印象是从哪儿来的,以及什么时候这种成见能激化到非理性的程度?为什么人们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变得淘气顽皮?为什么坠入爱河的人看起来都像傻瓜?什么让我们发笑?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鬼神?
不过,想象中机器人与现实中机器人之间的差距是我的出发点,因为这是我们了解自身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那些看来稀松平常的人类心智活动的背后,有一个极为精妙的复杂设计。我们之所以到现在还见不到真正像人一样的机器人,并不是因为以机械方式重造人类心智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而是因为我们人类日常处理的工程问题,要比登陆月球或测序人类基因组困难得多,在解决这些工程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视物、行走、计划以及完成日常事务。大自然又一次找到了巧妙的解决方法,而这些方法,人类工程师们至今还不会复制。当哈姆雷特说“人是怎样一幅杰作啊!理性何其优雅!才能何其博大!形体和移动又何其简洁而令人钦叹啊”的时候,我们该敬畏的不是莎士比亚、莫扎特、爱因斯坦或“天勾”贾巴尔,而应当是4岁的幼童在他人要求下,将玩具放到架子上的简单行为。
在设计良好的系统中,其组成部件就像黑箱,它变魔术般履行着职能。心智也是如此。我们用来思索世界的这套“设备”没有能力审视自身,或审视我们其他的“设备”,来理解这些“设备”是怎么工作的。这使得我们成为一种幻象的牺牲品:即我们自己的心理内部的运作源自某些神明力量、神秘物质或全能的本原。犹太人关于生命假人的传说中,一个泥土塑像被刻上神的名字后,便被赋予了生命。许多机器人的故事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例如,维纳斯对皮格马利翁祈祷的回答令雕像伽拉忒亚有了生命,蓝色仙女让匹诺曹复生。现代版的生命假人原型则常出现在一些没那么有想象力的科学逸事当中。据说,所有的人类心理都可以被一个唯一、万能的理由所解释:大脑、文化、语言、社会化、学习、复杂性、自组织和神经网络动力学。
我想让您相信,我们的心智充满生机,不是因为一些神秘缥缈的气体或全能的本原。心智就像阿波罗号航天器一样,是被设计用来解决许多工程问题的产物,因而心智配备了许多高科技系统,而每个系统都是为了解决自身面对的问题。我首先列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机器人的设计规格,也涉及心理学范畴。因为我相信,由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学科所发现的、我们自身心智活动所解决的技术难题是科学的伟大发现之一,这一进展足以媲美当初我们发现宇宙是由数以亿计的星系所组成的,或者池塘里的一滴水富含大量的微生物。
机器人难题:不简单的“看”和“走”制造机器人需要什么?我们暂且不考虑计算行星轨道的超计算能力,先说些人类的简单能力:视物、行走、抓握、思考有关人与事的问题或计划如何行动。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通过机器人眼睛所呈现的场景,这是电影制作的常用技术,导演使用鱼眼镜头带来失真效果,或者镜头当中出现十字准星来实现这一目的。这对我们观众来说不影响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功能齐备的眼睛和大脑。但对于了解机器人的内部构造,毫无帮助。机器人里面并没有住着时刻盯着图片的“小人”,告诉机器人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真能通过机器人的眼睛看世界,那么你将不会看到带有十字准星的电影画面,而是看到图1-1呈现的图案。
这个视图由数百万个小区域组成,每个数字就代表一个小区域的亮度。较小的数值表示颜色较暗的区域,较大的数值表示颜色较亮的区域。图1-1显示的数字源自瞄准一只手的电子照相机产生的真实信号,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某人盯着一只手时,从他眼睛到大脑的一些神经纤维的激活率。无论是机器人的大脑,还是人脑,要想识别出物体并且在移动中不撞上去,它必须理解这些数字,猜出世界上哪种东西反射的光会形成这样的影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