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0.94 5.4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正发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ISBN9787566002969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2590408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正发(彝名:阿里瓦萨),1970年生,彝族,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天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和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

目录
第一章  记忆日本文化
  (一)四海为家的艺伎:日本歌舞伎文化
  (二)光怪陆离的风俗业:日本色情产业
  (三)令人费解的社会问题:少女的援助交际现象
  (四)光荣而执著地死去:日本自杀问题
  (五)绚丽多姿的传统服饰:日本和服文化
  (六)色香味独具的饮食:日本料理文化
  (七)轻便结实的住宅:日本和式建筑文化
  (八)多姿多彩的婚礼:日本婚俗文化
  (九)肃穆庄严的葬礼:日本殡葬文化
  (十)神秘信仰的场所:日本神社文化
  (十一)力技角逐的运动:日本相扑文化
  (十二)柔而不软的运动:日本柔道文化
  (十三)扣人心弦的运动:日本剑道文化
  (十四)和敬清寂的茶饮:日本茶道文化
  (十五)温馨祥和的插花:日本花道文化
  (十六)如诗似画的汤浴:日本温泉文化
  (十七)眼花缭乱的节庆:日本节日文化
  (十八)惊险刺激的游玩:日本迪斯尼乐园
  (十九)归类有序的垃圾:日本垃圾文化
  (二十)革新不断的教育:日本教育文化
第二章  留日散记
  (一)二〇〇二年四月
  (二)二〇〇二年五月
  (三)二〇〇二年六月
  (四)二〇〇二年七月
  (五)二〇〇二年八月
  (六)二〇〇二年九月
  (七)二〇〇二年十月
  (八)二〇〇二年十一月
  (九)二〇〇二年十二月
  (十)二〇〇三年一月
  (十一)二〇〇三年二月
第三章  部分留日归国者访谈录
  (一)王军
  (二)Y教授
  (三)李德龙
  (四)G女士
  (五)L先生
附录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来源网站
后记

内容摘要
 《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由刘正发著,本书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感受日本文化的记忆。主要概述令我感受很深的一些日本文化元素和社会状况。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已经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和网上公开的资料,在此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第二部分是留日散记。主要是真实地呈现出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零星记录的一些学习、
生活等各种各样活动的内容,所感所悟的一些不完整的日记,纯粹是一种心得似的闲笔。第三部分是访谈记录,主要是对中央民族大学部分留学日本的教师的访谈后整理出来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记忆和认识以及在日本留学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
第四部分是附录,主要收录了问卷调查、访谈提纲和本人留学日本后撰写的有关日本大学生打工、日本高校管理制度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已经发表过的三篇学术研究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印象(兼谈日本文化传承与教育)》从头到尾,适当插入了一些照片或图片。
这些照片或图片都是由我自己亲手拍照或我请人拍照的。选用的目的是体现本人行文情感的真挚与亲临环境的感悟,增强可读性,强化视觉的享受与读者思绪的放飞,一般与照片插入的页面上的文字内容可能关系不大。

精彩内容
 第一章记忆日本文化什么是文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自古至今,国内外不同学科、
不同专业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给过自己认知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概念或定义,已经有近四百种了,其中,英国人类学鼻祖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给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的定义广受赞同。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象征性、传承性、传播性等特点。文化是人创造出来并享用的东西,富有浓郁的民族特性,一个民族的人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不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那么,作为大和民族的日本人,尽管自古以来就与汉语言文化圈的民族文化相伴随,但鲜明的属于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性十分浓厚。比如,武士精神所倡导
的“荣誉就是战斗到死”,在战斗失败中宁肯剖腹自杀而亡也决不投降的行动等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的很多民族文化里是没有的。本章辑录的是笔者所接触或查阅后颇感具有日本民族特性的一些日本文化现象和内容。
(一)四海为家的艺伎:日本歌舞伎文化日本艺伎,是一种文化现象,以歌舞娱乐表演为主的文化,也称为日本歌舞伎。一般认为是日本民族拥有的传统而独特的文化现象,直到今天依然有她的一席之地并散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日本艺伎的兴衰据有关书籍记载,日本艺伎最早产生于17世纪中叶(有的学者认为还更早)的元禄年间(1688—1704年),在东京和大阪等地方出现后,逐渐传播、流行到日本的很多地方,深受各地达官贵人和商贾的青睐,成为主要的娱乐项目。从性别上说,最初从事艺伎职业的人,全部都是男性,主要工作是在高级餐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演奏乐器和唱歌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以此获得的收人为生计。到了18世纪中期,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男性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并沿袭到现在。
在日本历史上,艺伎业曾经十分发达。据说,繁
荣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全日本各地,有几万名艺伎工作者,基本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日本社会到处莺歌燕舞,寻欢作乐,歌舞升平,四季如
花,热闹非凡。艺伎文化繁荣昌盛,众人皆知,成为人人寻求消费的产品。后来受到经济危机、社会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需求艺伎表演的社会风气日趋减弱,从事艺伎工作的人数不断减少。随着现代夜总会、卡拉0K厅、电脑游戏、赌场、
情人旅馆等各种娱乐形式的流行和强盛,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泡沫的严重威胁,社会越加浮躁,人们对纯粹艺伎表演的文化需求,似乎越‘来越减弱,艺伎业开始走向衰落。到了2l世纪初,据说,全日本社会只有上千名从事艺伎工作的人了,曾经辉煌的歌舞伎文化开始退出人们的娱乐生活和视线。
真可谓是时过境迁,萎缩萧条,往日的繁盛和荣光不再重来。尽管如此,直到今天,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日本的艺伎文化,还是广泛受到日本社会的尊敬和传承,艺伎表演依然得到很多日本人的欣赏和喝彩。
二、日本艺伎的生存状态
在很多人看来,日本艺伎是一个神秘而富有魅力色彩的群体,在美艳柔情的外表、浓墨重彩的脸蛋和华丽服饰背后,从业者的真实生
活及生存状况则鲜为人知。事实上,日本艺伎的生活和文化现象早已被写成很多文学作品,拍成不少影视剧而名扬日本国内外,广为人知,家喻户晓。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说《艺伎回忆录》改编后拍成的同名电影,曾因获得过世界电影节最高奖项的奥斯卡奖而名扬全球,广为流传,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了吧。还有,在日本,第一个获得显荣全球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品《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也是描写艺伎的代表力作。这一描写特殊群体生
活境遇和恩爱情仇的情感名著,令很多人读后潸然泪下,百感交集,撕心裂肺,难以忘怀,艺伎们的生存状态由此可见一
斑。
通过这些作品的描写和实地了解后,我们可以看出,从事艺伎工作者,其生活是十分艰辛的,有的甚至很悲惨。这些人经常是日夜奔波、风餐露宿、四海为家、风雨兼程、到处寻觅。很多时候,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说,还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白眼、非礼
,甚至是谩骂和羞辱,她们的境遇真实地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部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残酷现实和生存状况的悲剧。事实上,很多女子都是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不得不踏进艺伎这个行业的。每个从事艺伎工作的人都有自己坎坷而传奇的人生经历,有的甚至是被家人拿去卖钱还债或因家庭生活困窘而被迫走进艺伎馆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从事艺伎工作的人都是出身贫寒、来自社会底层
的。相反,有的艺伎还出生于名门望族、显贵家庭。如小说《艺伎回忆录》里主人公小百合的原型,就是20世纪有名的艺伎岩崎峰子,其祖父曾经是日本天皇的家臣、贵族田中源。还有20世纪会说英语的最著名的艺伎中村喜春,其父亲是当时东京很有名望的医生,家境十分富足和显贵,类似的事件和人物还有很多。不过,出身归出身,做了艺伎以后就得过着艺伎的生活了,几乎跟家庭显贵、富裕与否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来消费或享受艺伎表演的人,则很少会去关心艺伎的身份和出身。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