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花集--古代文学评论与鉴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散花集--古代文学评论与鉴赏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87 7.2折 4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翠芬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159701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421401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 文学评论
  谢灵运山水诗的美学追求
  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元稹的新题乐府和古题乐府
  论元稹的文学贡献
  “一代之奇”的唐人小说
  王度评传
  沈既济评传
  李公佐评传
  许尧佐评传
  李朝威评传
  元稹评传
  白行简评传
  陈鸿评传
  蒋防评传
  沈亚之评传
  牛僧孺评传
  李德裕评传
  薛调评传
  韦璀(附刘轲、皇甫松)评传
  柳理评传
二 书评·书序
  评伯奇主编的英译本《中国文学选》
  《山水风度——六朝山水田园诗论》序
  骈文史研究的可喜收获
  ——评于景祥《唐宋骈文史》
  旷世美文无穷乐
  ——读《醉翁亭记研究》
  妙语一智慧与辩才的结晶(《妙语丛书》序)
三 文学漫笔
  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短而精炼
  从张旭“顿悟”说起
  画与情
  民俗与诗
  ——以“打喷嚏”为例
  “遥情”
  ——读《闲情赋》一得
  此“章水”非彼“漳水”
  ——朱选《登西台恸哭记》底本纠谬
四 作品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西官春怨》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闺怨》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
  杜牧《过华清官》
  沈亚之《湘中怨解》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泷冈阡表》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欧阳修《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欧阳修《蝶恋花》(六曲阑杆偎碧树)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早踏青时)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王壁《西河》(天下事)
  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今日事)
  吴渊《念奴娇》(我来牛渚)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
  张惠言《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
  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龚自珍《浪淘沙·书愿》
  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南乡子》(斜月半胧明)
  王鹏运《念奴娇·登晒台山绝顶望明陵》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
  孔尚任《桃花扇·骂筵》
  一部雄伟瑰丽的史诗
  ——看《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九集)
编后

内容摘要
 《散花集--古代文学评论与鉴赏》系南京大学文学院知名教授吴翠芬古代文学评论与鉴赏的结集。作者吴翠芬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蕴涵深厚,才情俊迈。作者对文学偏重于感性的、艺术美的研究,从作家作品本体出发,通过自己的感知领悟
,作出通达、灵透、思辨的诠释。披文入情,慧心独运。读者从中可以获得某种教益和美的愉悦。

精彩内容
 谢灵运为人兴多才高,写山水诗时寓目则书,“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凡仰观俯察到的山水草木,无不络绎奔会于他的笔端,一一化为名章迥句、
丽典新声。对于这一点,黄节曾精辟地指出:“汉魏前叙事写景之诗甚少,以有赋故也,至六朝渐以赋体施之于诗,言情而外,叙事、写景兼备,此风自大谢开之。”又说:“谢山水诗.当连贯读之。”①当我们展读谢灵运的山水诗,从他最初为永嘉郡守所写的“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到最后他被杀前一年在江西所写的“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也同时展读了诗人“壮士郁不用”的心路历程。黄节
说的这种“赋体”、“连贯”施之于谢灵运山水诗,便形成了一种全景活动画面似的结构方式,视点不定,角度转换,画面在一俯一仰之间作快节奏、跳跃式的变化,时空跨度很大,令人目不暇接。如“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一诗,叙事、写景、言情兼备,诗中景象繁密,层次重叠。当写及题目的“四面高山”之景时,诗人把山光水色组成一连串的活动景观推到人们面前,一时间纷至沓来,奇趣横生:“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汉代大赋如“子虚”、“上林”,极写山川景物,其上其下,以至东西南北,铺陈排比,堪称大奇致。谢诗的“俯…‘仰…‘上…『下”二句,笔法铺排开合之状,显然是从大赋点化而出,足见诗人才高词盛,钩深极微。又如“初去郡”写诗人去郡时的具体情景:“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垌。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也是叙事兼写景,一句一景,移步换形,画面跳荡不已。谢诗也有另外的结构方式:诗的视点不变,从一定的角度对准审美对象,在静观默察中赏会于心,集中凝炼地创造出省净完整的意境。像前面所举的“石门岩上宿”一诗,就是用的这种结构方式。其他如“晚出西射堂”写“步出西掖门,遥望城西岑”的所见所感。“游南亭”写“时竟夕澄霁”的景与情,都是视角集中、结构凝炼的佳作。 其二,巧于写形状物。 大自然的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要在诗中把它们生动、形象地摹写出来,就需要创造大量的“巧言切状”的新词汇和新技巧。 谢灵运生在极端重视文采的刘宋时代,加之为了给自然山水写真传神的需要,在遣词造句上不断求新寻异,将摹写山水的技巧如用典、对偶、声色描写等发展到一个高峰。
大量用典。典故是一种非常精炼的写情达意的义学手段,它可传达出言词之外的丰富内涵与特殊情韵。谢灵运是用典的高手,他在诗中大量驱遣典故,用得极娴熟、贴切。据黄节在“谢康乐诗注"中考释,谢诗用典的来源有“周易”、“老子”、“庄子"、
“淮南子"、“列子"、佛家典籍以及其他经典古籍。
例如“登池上楼":“持操岂独古(“庄子”),无闷征在今(“周易”)”;“登永嘉绿蟑山":“颐阿竞何端,寂寂寄抱一(“老子");恬知既已交,缮性自此出(“庄子”)”。“过瞿溪山饭僧":“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i界苦(佛典)。
”诗人特别喜用老、庄、佛典,这与他以山水悟道,借写山水来表达自己的玄理哲思有密切关系。黄节指出谢诗用典“大多不加议论,而本意自见”。像上面所举的“石门岩上宿”一诗,引用的楚辞典故即为含蕴悠远、本意自现的例证。诗中“云际”、“美人”典故出自“九歌·少司命”,由神话传说中的人神相恋相思故事,即可不言自明,见出诗人自己幽怨不平的本意。
讲求对偶。对偶是中国文学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技
巧,“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汉代赋家最早在赋中有意识地使用对偶,继后从西晋潘岳、陆机到谢灵运时,对偶已成为诗中的一种严格的修辞技巧与基本结构单位。谢诗对偶特多,句意极富变化。诗人善于运用对偶构成意象与意象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以取得“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如山与水:“石浅水潺涯,日落山照耀”(“七里濑");“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远与近:“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高与下:“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丛”(“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大与小:“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以上这些对偶句所写的山与水的交织辉映,远与近的空距虚实,高与下的俯仰视听,大与小的写意工笔,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幅层次丰富的画面。
对偶句之间的互文交错,形成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语言表层之外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启发人们驰骋想象,神游其中,进一步获得新的美感享受。
传声绘色。 自然山水有声又有色,山水诗要极
貌巧似,就要在诗中努力追求音乐美与绘画美。谢灵运正是如此追求的,他的诗“弃淳白之用,而竞丹艟
之奇;离质木之音,而任宫商之巧”②。诗中对声与色的摹写极为成功,能以生动鲜明的声色诉诸人们的感官感受,并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如以天籁来拟声:“活活夕流驶,嗷嗷夜猿啼”(“登石门最高顶”);以听觉来写景:“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并使用大量的双声叠韵字来塑造声音意象,以加强诗的音乐美感。谢灵运特别善于用色彩字作为修饰语来塑造绘画意象,以绚烂的色彩对山水作穷态极妍的描绘:“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酬从弟惠连");“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白、绿、丹、红、紫,诗人兼画家的谢灵运,不仅以诗笔,更以他独具的艺术家的慧眼与画笔,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缤纷五彩的美妙山水世界。P8-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