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意境--绘画背后的故事/古典新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丹青意境--绘画背后的故事/古典新读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59 4.8折 2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李杰荣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51557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3419757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杰荣,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站博士后,现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绘画的交叉综合研究。现主持*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共两项,在《文艺理论研究》、《暨南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荣宝斋》、《东亚人文学》等靠前外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两篇。

目录
人物肖像
  无款《张雨题倪瓒像》
  唐寅《李端端图》
  陈洪绶《升庵簪花图》
  曾鲸《王时敏小像》
  无款《小青像》
  沈蓉圃《同光十三绝》
故事传奇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估《听琴图》
  张先《十咏图》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黄公望《陡壑密林图》
  仇英《璇玑图》
神鬼世界
  顾恺之《洛神赋图》
  李嵩《骷髅幻戏图》
  佚名《搜山图》
  张渥《九歌图》
  戴进《钟馗夜游图》
  罗聘《鬼趣图》
流传鉴藏
  韩混《五牛图》
  范宽《雪景寒林图》
  佚名《睢阳五老图》
  王蒙《太白山图》

内容摘要
 李杰荣编著的《丹青意境--绘画背后的故事》分为“人物肖像”“故事传奇”“神鬼世界”和“流
传鉴藏”四章,第一章“人物肖像”,讲述画中像主的生平经历,评议画像所反映出的人物品性、时风流
俗和人生故事:第二章“故事传奇”,讲述画中的故事传奇,阐释图像的历史文化意义;第三章“神鬼世界”,讲述画中的神仙秘境和鬼域魅影,探析虚幻的神鬼世界中的现世价值;第四章“流传收藏”,讲述名画在流传收藏时所经历的曲折过程,折射出绘画流
藏的传奇经历。

精彩内容
 唐寅《李端端图》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苏州人,明代著名文人画家,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唐寅聪敏俊才,博雅多识,弘治十一年(1448年),唐寅由诸生举应乡试,得第一名解元,是年廿九岁。后卷入科场舞弊案,唐寅受牵连,被捕下狱,遂绝意进取。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后察觉宁
王图谋不轨,遂装疯佯狂,方得以脱身而归。唐寅两遭打击,益加悲观痛苦,日夕啸歌于桃花庵中:“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
在天;若将富贵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仕进之路既绝,而生活又不太富足,唐寅遂卖文鬻画为生,他在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画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历经变故,看透人情世态,题己画《秋风纨扇图》道:“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并钤印“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干场”,更加放浪不羁,纵情欢场,并自命“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死后,世人给这位风流才子附益了诸多风流韵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伯虎三笑点秋香。
最早在嘉靖、万历年间,项元汴的《蕉窗杂录》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稍晚周玄炜的《泾林杂
记》记载的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更为详细,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雏形。明末,冯梦龙以《唐解元一笑姻缘》为题,将此则故事编人《警世通言》中。后孟
舜卿《花前一笑》、单人月《花舫缘》等杂剧,更将此则故事搬上舞台演出,使其流传更为广远。及至今日,还有许多影视作品以此为题材,如《三笑姻缘》《唐伯虎点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等。
不过经过考证,此则故事实为后人附会。据《茶余客话》和《耳谈》记载,明代确有为一个婢女而卖身为奴的故事,但此人是一个名叫陈立超的书生,并非唐寅,只不过是好事者附会到唐寅名下而已。另据史家考证,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南京妓女,叫林奴儿,较唐寅年长十几岁,而华府的华太师是无锡人,亦比唐寅小甘七岁。至此,足证“唐伯虎三笑点秋香”子虚乌有。不过,这不妨碍世人对这则风流才子故事的喜爱,甚至唐寅传世画作《李端端图》,人们亦将之错名为《唐伯虎点秋香图》,完全无视画面上唐寅的题诗已点明画中人物为李端端:“菩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买到属穷酸。”唐寅《李端端图》,画的其实是唐代诗人崔涯与名妓李端端的故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中《辞雍氏》记,崔涯乃吴楚狂生,与张祜齐名,每作一
诗于倡肆(妓院),人们无不诵之于大街小巷。若诗对某位妓女有赞誉,则车马继来;若对某位妓女有损
毁,则杯盘失错。因此当时妓院里的妓女没人不怕他的嘲谑。当时有位扬州名妓叫李端端,虽美艳过人,但肤色稍黑。于是,崔涯嘲之日:“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生。”笑谑李端端肤黑夜行,不语则不见其人,耳鼻似被熏黑的烟窗铁铛,唯独鬓上插的一把白色象牙梳倒似山上新月初升。李端端得诗后,忧心如病。一天,她从使院饮酒归回,路遇崔涯、张祜,便候于道旁
再拜求情:“端端只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崔涯便重赠一绝:“觅得黄骝被绣鞍,菩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诧,一朵能行白牡丹。”于是富商豪门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时人戏日:“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期一日,黑白不均?”取材于崔涯与李端端故事的《李端端图》,以一
山水大屏风为背景,崔涯居于画正中,手执书卷置于膝上,静气安坐于椅上,正凝神倾听对面李端端的辩诉求情。李端端身着白衣红袄,手执白牡丹,据理巧辩,表情沉稳自若,但又略露忐忑和期盼。崔涯的从容大方,李端端的智慧胆略,皆形之于画上。崔涯旁
还侍立两美婢,李端端身后亦站立一垂髻女童,都神情专注地听李端端的诉辩。在屏风上方,有唐寅题诗。相较于《云溪友议》的记载,唐寅对这则故事加以改造,由李端端向崔涯求情变为论辩,更突出了李端端的智慧胆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