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图文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孙子兵法(图文本)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0.67 5.6折 1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孙武

出版社凤凰

ISBN9787807291503

出版时间2007-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9元

货号1252793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孙子兵法卷上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孙子兵法卷中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孙子兵法卷下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孙子兵法附录
附录一  《孙武本传》
附录二  《孙子》序
附录三  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

内容摘要
 《孙子兵法》又被称之为《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简称《孙子》。《孙子兵法》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前六篇主述了战略问题,后七篇主述了战术问题。也可以这样分层:《形篇》以上四篇论述的是战争背景,阐述的是战争准备的理论,《势篇》以下的诸篇谈论的是战争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方案。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楚,自成体系。

精彩内容
 计①篇②【原文】孙子日:兵者③,国之大事④。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⑤也。
【注释】①计:预计,计算。曹操认为,“计”指选将、量敌、度地、料卒(分析兵力)、远近、险易。而且“计于庙堂(宫廷)也”。这里指本篇主要讨论战前分析敌我客观条件,依此预测战争胜负、谋划取胜的战术。②古本十
一家注《孙子兵法》列“计篇”、“形篇”、“势篇”均为两字,为了与其他三个字形式的篇名对应工整,今人译注本常写成“始计篇”、“军形篇”和“兵势篇”。本注仍用两字原名。③兵:《说文》:“兵,械也。”兵者:指对兵器的掌握与运用,并引申为军队与战争。张预注:“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先务就是以国家安危为目的。④国之大事:意指战争。杜牧注:“《传》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为祭祀,戎为战争,为古代国家两件大事。⑤察:考察,研究。梅尧臣注:“地有死生之势,战有存亡之道。”贾林注:“道者,权机立胜之道(权衡时机然后取胜的方法)。”张预注:“死生日地,存亡日道。”【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战争的地点事关当地人民的生死,战争的战略与战术事关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所以不能不认真地考察研究。
【评析】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其表现形式有民族战争、国家战争两大类。战争与战斗有所区别,战争是纷争的最高武力形式,唯有它直接危及国家或民族的生死存亡。现代意义下解读《孙子兵法》,可将战争理解或引申为军事、政治及经济三大领域中能够影响存亡的重大事件。
关于战争的起因与目的,古人有所论说。《史记》中将孙武与战国时期
的魏国军事家吴起并称一处。吴起的军事观点被后人辑成《吴子》。《吴子》分析战争的起因有以下五种:一是争名,二是争利,三是长期积怨埋恨,四是内乱,五是发生
饥荒。如果将这五种含义进行联想,当今许多重大的政治斗争,军事部署、军备竞赛及地域战争,经济领域中的商战等等,都出不了这个范畴。当然,参与所谓“战争”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不论是否打算或有能力将对手置于死地,他们自己都首先以“求生”为基本目的,唯有求生之后才能进一步求发展壮大。军事、政治和经济之战的立足点都必然如此。
战争还分仁义之战、正义之战和邪恶之战。仁义之战是一种援救之战,正义之战是一种自卫之战,邪恶之战则是侵略。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编纂的《淮南子·兵略训》认为,古代的正义之战和仁义之战,既不为扩张土地,也不为贪掠财富,而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拯救濒于绝灭的民族(或世族),平定颠覆政权的叛乱,为百姓除去祸患的根源。当今社会中,战争是双方实力的较量。然而,不一定要通过兵戎相见的直接冲突,军事、政治和经济若能形成针对对方的威慑力量,就已经形成了战争的趋向。若对方为了应付威慑而迅速增加实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隐形的战争。所
以,对于战争的分析和准备,应当在它真正爆发之前。一旦战争真正发生之时,研究与谋策相对比较充分的一方已经取胜大半了。这就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意义和指导思想所在。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①,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②: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①“经”有两义,一是经常;二是经度或纲领。之:指战争。②校:不断及时地调整、校对、比较。计:筹划。
【译文】所以,常备的纲领有五个方面,战争前必须依此进行分析筹划,衡量实际情况(战争的条件与形势)之后而探索胜负的趋势。五个方面是政治、天时、地利、将领、
法令。
【评析】“天地人(将)三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机的人文环境。战争中的“天地人三才”形成了战争的特殊条件,这是参战部队先天的条件。如果是被动应战,则选择性比较小。
如果是战争的发动者,则应当有长期充分的酝酿与准备。与之相比,政治则是战争及军队外部的可变因素,法令(纪律)则是军队内部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两者是战争胜利的后天条件。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则是不流血的战争。如何使战争不流
血而取胜,就需要政治的力量,这是《孙子兵法》论战的价值取向和首先不战(反战)的积极思想。所以,孙子多次提出“上兵伐谋”、“全胜”的主张。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