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南丰先生评传(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曾巩文化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南丰先生评传(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曾巩文化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58 5.4折 6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琦珍

出版社江西人民

ISBN9787210114031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2元

货号30724399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建隆家业大于天
  第一节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第二节  “北兵林林长备胡”——北宋前期的边境形势
  第三节  “独恨无人作郑笺”——北宋前期的文坛风尚
第二章  所慕少壮成功名
  第一节  “东鲁春风‘吾与点’”——曾氏家族的儒学风范
  第二节  “龙潭瀑布入胸臆”——初次求仕与三年疾患
  第三节  “青秧绿水自催耕”——躬耕陇亩与苦读南轩
第三章  皎皎丹心欲语谁
  第一节  “念随薄禄困垂首”——初入仕途与校书史馆
  第二节  “万里波涛一点萍”——十二年外任的天涯漂泊
  第三节  “白头归拜未央宫”——晚年的京官生活
第四章  欲挽白日之西颓
  第一节  “内成德化,外成法度”——曾巩的变法革新主张
  第二节  “儒术远追齐稷下”——曾巩变法思想的学术渊源
  第三节  “谁道京师有政声”——转徙七州的政治实践
第五章  文词近比汉京西
  第一节  “蓄道德而能文章”——曾巩的古文理论
  第二节  “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曾巩早期古文的风格
  第三节  “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曾巩后期古文的风格
  第四节  “遗恨何人比海棠”——曾巩的诗歌创作
第六章  盛世文坛竞风流
  第一节  “谁能出口献天子”——曾巩与庆历名臣
  第二节  “言繇公诲行繇公率”——曾巩与欧阳修
  第三节  “太阿犹恨失龙泉”——曾巩与王安石
  第四节  “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曾巩兄弟与三苏父子
  第五节  “振拔崎岖长者心”——曾巩与文坛新秀
第七章  望处更有山几重
  第一节  疑义何妨相与析——曾巩谥议之我见
  第二节  所幸天未丧斯文——元大德本《元丰类稿》述录
  第三节  一生殷勤一部书——清顾刻本《元丰类稿》述录
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文学成就突出,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是南丰的文化名片,是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本书是对曾巩的生平评价。全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全面展示了曾巩的一生,并对其的政治、文学、史学思想及其在其他各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以及缺撼进行了评价,从而凸现传主在北宋中期政治大变革和诗文革新过程中的光辉业绩、地位和影响,使传主的茂行懿德垂范后世。

精彩内容
 第一章建隆家业大于天——曾巩和他生活的时代第一节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新兴王朝,在其鸿业初开时,自然都有一种令人鼓舞的欣欣向荣的气象。建立于公元960年的赵宋王朝也一样。后来南宋时的杨万里,面对只有半壁江
山、偏安于江南的小朝廷,就很怀念北宋开国之初国家的鼎盛局面,写下过“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的诗句。但实事求是地说,赵宋王朝的前期其实也还是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除燕云十六州和西北地区之外,天下基本一统。
随着政权的日渐巩固及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国家确实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气象。但另一方面,赵宋王朝的统治者所施行的文官政治,也给国家的安危造成了许多的隐患。
赵宋王朝文官政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接受李唐王朝因藩镇割据而最后倾覆的教训。“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新增了许多节
度使,他们所管辖的地区被称作“藩镇”。唐王朝的统治者原本是想通过这些藩镇来加强中央对各地区的军事控制,以便随时平定地方的叛乱。这种设置,在“安史之乱”以后直到黄巢起义的百余年问,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割据倾向,也在渐滋暗长,发展到后来,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力图摆脱中央政府控制。到黄巢起义失败之后,藩镇连兵,天下大乱,李唐王朝终于在晚唐文人们一片哀婉的悲歌声中灭亡了。接踵而来的,便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
面。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对新兴的赵宋王朝来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
二是与其开国皇帝赵匡胤自身的经历有关。赵匡胤原
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将领。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去世,六岁的周恭帝继位。赵匡胤和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控制了军队。这年年底,人们正热热闹闹地准备过春节,京城开封突然传闻纷纷,说是另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联合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起兵来犯。仓促之中,朝中执政大臣未辨真伪,立即命赵匡胤率兵出征。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驻扎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军中术士苗训声言天象异常,“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天明时分,军中发生哗变。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一批心腹如赵普、石守信等,将事前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山呼万岁。然后回军京师,逼迫七岁的小皇帝恭宗退位,赵匡胤正式即位,改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而北汉、
契丹是否真的联合犯境,赵匡胤即位后便没了下文。至于术士苗训之言、陈桥驿军营的哗变,乃至预先准备好的黄袍等等,是否说明这原本就是策划周密的一次军事政变,也就成了一桩历史的迷案。
这两件事对后来赵宋王朝治国方略的制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前者是逐渐摆脱了中央有效控制的藩镇,既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