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59 5.1折 13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国建

出版社中州古籍

ISBN9787534828355

出版时间2008-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元

货号1285784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司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内容摘要
 《三十六计》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共三十六个计策,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以及在各种处境下克敌或避敌制胜的智慧。每一计由解语、按语、注释、译文、赏析等栏目组成。

主编推荐
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陈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
    三十六计者,对敌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
    ——《三十六计·跋》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三十六计》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该书在论述军事谋略的类型、军事谋略的哲学底蕴等方面,发展并深化了《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思想,特别是在如何进行军事欺骗方一面作了深入阐发。它所反映出的朴素的辩证思想以及一些指导战争的策略原则,对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作战方略,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呈现了该著作的原文,且有译文。

精彩内容
 赏析本计计名源自一个传说。据《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东土高丽。
一天,大军来到海边,但见白浪滔天,茫茫无际,太宗不免犯起愁来。前部总管张士贵急召众将问渡海之计。众将面面相觑,一片沉寂。忽然有一
个叫薛仁贵的跳将出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接着又凑近张士贵神秘兮兮地耳语一番。张士贵奏明皇上,皇上不禁大喜过望,命张士贵导引,前往会见
那位神奇的仙人。一天,太宗在张士贵的引领下直向海边走去,通过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这殿堂内,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群臣恭立迎候。太宗十分高兴,召见了那位神奇的仙人,并赐宴群臣,与仙人共饮。酒酣之时,忽然狂风四起,涛声大作,杯盘倾倒,人不自持。太宗大惊,忙向左右询问,近侍揭开帷幕,但见波涛汹涌,水光接天。太宗如堕五里雾中,一脸茫然。张士贵这才从实奏明,这是他用的“瞒天过海”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仙人,30万大军借助风势,已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并且将要安全靠岸了。
这里的“天”,本指天子,所谓“瞒天过海”,意即哄瞒着天子,让他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平安渡海。后世则用来指称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实施的战略战术欺骗。此计的奥妙就在于所有的战略战术欺骗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是在敌方习以为常的行动中完成的。
本计的原文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御体系越周密,防御者的警觉性反而越容易懈怠,司空见惯了的东西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然而这诡秘的计谋就潜藏在这司空见惯的行为中。光天化日之下的事物里边往往隐藏着最为机密的阴谋。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这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是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规律。然而,正是这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一般规律却往往遮蔽住了大多数人的眼睛,在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中屡试不爽,古今中外不乏精彩的战例。隋将贺若弼讨伐南陈的战争、1973年阿以“十
月战争”都是运用“瞒天过海”之术而达成战略欺骗意图的典范。
贺若弼沿江作军事布防,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这是大规模军事进攻的先兆,并不属“常见”之列。所以陈朝统治者如临大敌,在全国征调军队,秣马厉兵,准备迎敌。然而,隋军不断地调防,不断地集结,却不实施南进的行动,如此者三以至无穷,这大规模的行动便演变成“常见”之举,久而久之,陈军也就疏于戒备了,这时,机密的阴谋也就在这“常见”之举中得以隐藏和实施了。可见,这“常见”之举,既可以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行止,也可以是人们并不习以为常的行止,谋略高手就在于能够化“非常”之举为“常见”之举,从而达到战略欺骗的目的。
1973年10月6日,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军突然越过苏伊士运河,向以色列发起猛烈进攻,重创以军,显示了阿拉伯世界的力量,结束了阿拉伯世界在阿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从而令以色列、阿拉伯世界、美国对之刮目相看,也为埃及和以色列率先实现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瞒天过海”正是阿拉伯国家胜利的法宝。这份欺骗计划充分利用了西方和以色列对阿拉伯人的看法:阿拉伯人不能保住任何秘密,阿拉伯军队都缺乏战斗力,阿拉伯人没有能力实施任何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这份计划的核心是要迷惑以色列和西方分析家,让他们对阿方沿苏伊士运河和在戈兰高地大规模集结兵力和兵器作出合情合理但却是错误的解释。除重大的政治外交欺骗外,阿方还采取了许多军事步骤。首先是沿苏伊士运河构筑强大的防御工事。这是常理之中的事,因为1967年中东战争以后,阿方沿苏伊士运河已无险可守。其次是每年都要在运河边上举行针对以色列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年年举行军事演习,年年却无战事发生。第三是1973年埃及于5月、8月、9月发出三次预警,大肆制造“狼来了”的恐怖气氛,迫使以色列耗费大量资金进行战争准备。要知道,花钱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第四是利用秋季在运河边上进行的例行军事演习实施大规模军事集结。白天把军队开到运河边上,晚上再撤回去。然而晚上撤回去的军队只有一半,另一半则潜伏在运河边上的隐蔽工事里,如是者三,使军事集结顺利完成。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阿方便在以色列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了军事集结和战争准备。
战争爆发这天,运河两岸一如往常,祥和而安静,有垂钓的,有游泳的,军官照常休假。总之,所有这一切,都与战争毫无关联之处。然而正是在这祥和安静的气氛中,正是在以色列人的密切注视之下爆发了令以色列人猝不及防的中东战争,谱写了世界军事史上辉煌的战例。
正如后来埃及总统萨达特所说:“由于科学的进步,搜集情报和研究军队调动情况的工作,可以由人造卫星、侦察机和其他手段来完成。十月战争证明,了解军队的调动情况是一回事,弄清调动的意图是另一回事。
”这就是“太阳,太阴”的道理所在。
P12-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