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八大诗人
  • 中国八大诗人
  • 中国八大诗人
  • 中国八大诗人
  • 中国八大诗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八大诗人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52 4.0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怀琛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29370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31507411

上书时间2023-09-1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怀琛(1886—1938),字寄尘。安徽泾县人。1911年加入南社,曾任《警报》《太平洋报》《中华民报》和商务印书馆编辑。先后在中国公学、沪江、持志等大学及正风学院担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著有《国学概论》《墨子学辨》《中国文学史略》《中国小说研究》《中国八大诗人》等百余种作品,涉及文学史、哲学、经学、佛学、地方志、诗歌、小说等诸多门类。

目录
目录
自 序 /1 
题 词 /1 
屈灵均 /1 
陶渊明 /11 
李太白 /25 
杜子美 /37 
白香山 /49 
苏东坡 /61 
陆放翁 /71 
王渔洋 /85

附 录 诗的作法 /99 
第一章 
作诗的基本知识 /101 
第一节 
一件冲突的事 /101 
第二节 请先读两部书 /102 
第三节 诗与非诗 /103 
第四节 
新诗与旧诗 /108 
第五节 
情感超越新旧的问题 /109 
第六节 
思想新旧的问题 /112 
第七节 
事实新旧的问题 /114 
第八节 体裁新旧的问题 /115 
第九节 合于诗学原理的问题 /121
第二章 
如何写诗 /123 
第一节 
如何动笔作诗 /123 
第二节 就语言为诗 /126 
第三节 就诗为词 /130 
第四节 
民歌与文人诗写法之比较 /133 
第五节 
小诗与摘句写法之比较 /137 
第六节 
关于音节的话 /140 
第七节 
关于用韵的话 /144 
第八节 用字造句法之一斑 /146
第三章 
杂论 /158 
第一节 诗的赏鉴法 /158 
第二节 诗的读法 /160 
第三节 
四戒之一 /165 
第四节 
四戒之二 /166 
第五节 
四戒之三 /167 
第六节 
四戒之四 /168 
第四章 
旧诗话的目录 /170

内容摘要
《中国八大诗人》主要介绍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祯这八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艺术。胡怀琛先生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发生与源流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杰出诗人与优秀诗歌的成就,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本书是阅读、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好伴侣。

主编推荐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的文化宝藏。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豪放派、婉约派……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苏门四学士、永嘉四灵……他们以出色的文笔、超迈的灵感和充沛的情感书写了家国情怀、沙场点兵、田园风光、恋人细语、儿女情长……林语堂曾言,“如果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此言不虚,身为中国人,如果不懂中国诗,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缺憾。

精彩内容
屈灵均(一)中国的诗歌,发生很早。如今所流传的篇章,有尧、舜时的《击壤歌》《南风歌》等这些作品,有人说是真的;有人说是假的;也有人说连尧、舜,也没有这些人,又何况《击壤歌》和《南风歌》呢。
这些作品,是真是假,虽不可知;然但就孔子所删定的三百篇看,已可算是洋洋大观了。不过三百篇的诗,到如今虽然存在;三百篇的作者是谁,到如今已不可考了。而且那时候虽然有偶尔作诗的人,而没有以作诗著名的诗人。中国有专门诗人,要算是从屈原起。屈原的生卒年月、事迹、文学作品等,在今日也发生了疑问。许多名人,如胡适之、梁任公等,都细细地研究讨论过。我所见过的,有下面所列的几种:胡适之的《读楚辞》,在《努力周报》附刊的《读书杂志》内。
梁任公的《屈原研究》,在《梁任公学术讲演集》第三辑内。
谢无量的《楚辞新论》,《国学小丛书》本。
陆侃如的《屈原》,单行本。
他们四位先生,已说得很详细了,我没有再说的必要。就是再说,也不能超出他们的范围以外。不过他们四位先生,对于《楚辞》和中国诗学的关系,比较地说得太少。至多说了一句《诗经》是北方的文学,《楚辞》是南方的文学罢了。
我如今便拣他们所不曾说及的,来说一说,以补他们之缺。便是说一说《楚辞》和汉、唐以后诗学的关系。至于屈原事迹等,他们已经说过了的,我不再说。读者要知道时,可以参看他们的大作。除了胡适之《读楚辞》一篇,如今不容易购得而外,其他三种,都是很容易购买的。
(二)屈原的事迹,我们所拿来做考证的根据的,是《史记》里的一篇《屈贾列传》。这篇传,有许多话是空话,也有许多话是不可相信的话。这话说起来很长,现在不必多说,只将谢无量考定了重作的一篇简单的《屈原小传》,录在这里,以见屈原之为人。
屈原,楚同姓。事楚怀王,颇见信任。因草宪令,被谗见疏。不久召还,参与外交事务;他的主张,是拒秦,联齐。曾出使齐国。怀王将入秦,他也力谏,不听。后怀王久留秦,楚国无主;屈原愤恨他的政策不行,作《离骚经》,有怨刺的意思。襄王即位,屈原又被谗再放逐,在沅湘之间,九年不返。因自沉汨罗江死。
谢无量这篇简单的《屈原小传》,很为适当。读者只需读了这篇小传,差不多已经够了。不过“屈原名平,字灵均”,这几个字,是应补入的。
屈原的作品,自然是以《离骚》为主要。此外再有《卜居》《渔父》等篇。再有《九歌》,本为楚人祀神的乐歌,而屈原替他改作的。后来他的弟子宋玉、景差及汉朝贾谊等,仿他所作的作品,统名为《楚辞》。如今流传的,以王逸注的《楚辞》,为最古的本子。再后来注解的人很多,不及遍举。关于这一层,可参看胡适之的《读楚辞》第二段,及谢无量的《楚辞新论》第三章。我这里不多说了。下文单说屈原和汉、唐以后诗学的关系。
(三)《楚辞》所包涵的第一种特点,就是说神话。《九歌》本来为祀神而作,不消说了。就是《离骚》,也有许多的神话。如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凰为予先戒兮,雷师告予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又云: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又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羲和、望舒、飞廉、丰隆、雷师等,都是后世神怪小说(如《封神传》)里的名词。宓妃、有娀佚女也是神话。《九歌》里的什么东皇太一,什么湘夫人,什么国殇等,更不必说了。这些神话,是《诗经》里所绝对没有的。《诗经》里的神是天,《诗经》里的鬼是祖宗。从天与祖宗的方面演不出离奇怪诞的神话来,从东皇太一、湘夫人一方面,便可以演得出离奇怪诞的神话来了。
从此以后,中国的诗歌里,便添了许多神话,首先受屈原的影响的,就是曹子建,他的《洛神赋》,不就是神话么?再后诗歌里夹杂神话的,要算李太白和李义山,最为显著。李太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云:……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太白的风为马、鸾回车,不就是《离骚》里的鸾凰为先戒、望舒(望舒,风神名)先驱么?李义山的《嫦娥》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义山的嫦娥,不就是《离骚》里的宓妃、有娀佚女之流么?(四)《楚辞》的第二种特点,就是说牢骚话,表现孤僻的性情。说牢骚话,在《国风》《小雅》里也有的;后人拿诗歌发牢骚,不单是受了屈原的影响。表现孤僻的性情,在《诗经》里没有的;在《楚辞》里,却随处表现出他自己孤僻的性情来。如云: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又云: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
又云:謇吾法夫前修兮,非时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又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知吾其亦已兮,苟予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诸如此类的地方很多,都是充分地表现他高洁的性情。屈原自杀,一半固由于受了环境的逼迫,一半也由于他的天性孤僻,不和俗人相投。这种孤僻的性情,充分地在诗歌里表现出来,这是《诗经》里所没有的。或者有这样的作品,也被孔子删掉了。因为孔子要拿《诗经》做教化的工具;这样地充分表现孤僻的性情,和处世接人,很不相宜,所以一例删掉了。就是前节所说的神话,照理在初民时代的诗歌里,也不能没有。《诗经》里没神话,一定也是被孔子删掉了。《论语》里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诗歌里的神话,哪有不删去的道理呢。
自从《离骚》出现以后,屈原拿它将自己孤僻的性情,充分地表现出来。后人读了他的作品,当然要受了他的感化,犯了传染病。其中受传染病顶深的,要算是唐朝的孟东野(孟郊)、李长吉(李贺)二人。
孟郊的性情,非常寒酸;李贺的性情,非常幽怪。但看苏东坡“郊寒岛瘦”四字的批评,和后人称“长吉是鬼才”的一句话,便可以知道了。而且孟郊、李贺二人诗歌的外表,也是出于《离骚》。这是可以举他们的诗来证明的。比如孟郊的《巫山高》云: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
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
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按《九歌》云:“令飘风兮前驱,使冻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东野从这里四句,化成“但飞萧萧雨”两句。又云:“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野从这里两句,化成“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两句。痕迹显然可见。又东野的《独愁》云: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按《离骚》云:“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东野从这两句化成“常恐百虫鸣”两句,也极容易看得出。这样相似的地方很多,不及遍举。
再说李贺,他的《苏小小墓》一首,最容易看得出他所受的《楚辞》的影响。《苏小小墓》的诗云: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竹,劳光彩。
西陵下,风雨吹。(吹字读去声,与彩、待等字为韵,俗作“吹雨”非是)按这首诗,词旨凄绝,满纸鬼气,固然似《楚辞》中之《九歌》;而草茵、松盖、风裳、水珮,都是《离骚》中的字眼。
本来李长吉的诗,出于《离骚》,在以前已有许多人说过了。《渔隐丛话》曾说:“李长吉诗出于《离骚》。”而杜牧所作的《长吉集序》,已经说道:“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不过孟东野诗,出于《离骚》,前人却没有说过。这是我最近看出来的。大概东野的性情寒酸,长吉的性情幽怪;总之都是孤僻,都是不近人情,和屈原是一样的。
再后梅尧臣的简淡、黄庭坚的生硬,又是从孟郊、李贺变化而来的了。凡后世不近人情的个性,发表在诗歌里,多少总和屈原有些关系。
个性是天生成的,假使没有屈原也会有孟郊、李贺、梅尧臣、黄庭坚等人的个性。但是没有《离骚》,恐怕他们受了《诗经》的陶冶,潜移默化,便不会将个性表现在诗歌里。便是表现出来,也不会有这样的充分。
这种充分地表现个性,照新文学说起来,当然算是好,不算是坏。若拿诗教的眼光来看,却又不能说是好。因为充分地发展不近人情的个性,到后来变成曲高和寡,彼此不相投洽;而社会上必现出一种冷淡的状态来。这不是好现状。
两样的说法不同,到底谁是谁非,我也不敢下一句断语。
(五)《楚辞》里的第三种特点,就是喜用艳丽的字。后来经过李义山、温飞卿、韩致尧等人的仿效,而演为后世香艳诗。义山尚有寄托,飞卿则但得浮艳;此后香艳诗,更不足道了。
后世作艳体诗的人,无论作得如何坏,无论作得如何淫荡,在自己说起来,总是开口温、李,闭口屈、宋。这可算是屈原害了他们。然屈原是“好色不淫,怨诽不乱”。后人好色而至于淫,这应是屈原所痛恨的事了。
由《楚辞》的一部,而流为后世的艳体诗,差不多人人都知道,这里不必引诗为证。
据我的观察,《楚辞》和后世诗歌的关系是如此。谢无量先生说:《楚辞》里有两种思想:一种是爱国的思想,另一种是超人间的思想,也与后世的诗歌有很大的关系。他所说的超人间的思想,就是我所说的神话。他所说的爱国思想,他也有他的理由,读者可以参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