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乌托邦三部曲(我们)(精)/爱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乌托邦三部曲(我们)(精)/爱经典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29 6.3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罗斯)扎米亚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33358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503663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可观照现实、启迪思想,值得反复品读,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射力!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源头之作,反极权政治的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的祖国——前苏联封禁达六十多年。
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希区柯克的悬疑故事《谋杀1990》就换骨于《我们》。《我们》1994年获普罗米修斯奖的“名人堂”奖。

作者简介
"作者:扎米亚金(1884—1937),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以风格独具的民间口语叙述文体和幽默讽刺的笔墨驰誉文坛,被称为“语言大师”、“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代宗师”。中学时以语文成绩突出获得奖章。1902年进入彼得堡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学,其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两次被流放。十月革命前被派往英国参与建造后来命名为“列宁号”的破冰船;十月革命后回到苏联,在彼得堡工学院任教,同时参与文学活动。后来因创作针砭苏联政府弊端的作品(主要是《我们》)而遭到封禁。1931年写信给斯大林请求出国,获准出国。此后流亡欧洲,定居巴黎。1937年3月,因心绞痛病逝。主要作品有《外省小城》、《遥远的地方》、《岛民》、《我们》等。

译者:赵丕慧(1964- ),辅仁大学英文硕士,现任教于台湾静宜大学和朝阳科技大学。译作有《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易经》《雷峰塔》《伤心咖啡馆之歌》《丝之屋》《黑塔》《穿条纹衣的男孩》《不能说的名字》《珍爱人生》《我在怪怪岛的日子》《哭泣的树》《幻影书》《漂亮人生》等几十种。
"

目录
\\\"目录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 乔治·奥威尔 / 001
札记一 / 001
札记二 / 003
札记三 / 012
札记四 / 017
札记五 / 023
札记六 / 027
札记七 / 035
札记八 / 041
札记九 / 047
札记十 / 052
……
札记三十九 / 226
札记四十 / 232
大家读
先知先觉的魅力 止庵 / 235
人需要高尚价值的想象 徐贲 / 240\\\"

内容摘要
\\\"《我们》被称为焚书年代里的文学珍品。作品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一千年后的幻想故事:在一体国,公民没有姓名,只有号码。这里的人被包围在“绿墙”中,墙内的建筑包括寓所都是由玻璃或是其他透明材料制作或建造的,每个人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毫无保留。公民的生活遵循着统一的作息时刻,所有人在同样的时间从事同样的事情。任何敢于反对这种“幸福”的人都将会受到惩处。在这个透明的世界里,男性公民——机械工程师D-503,爱上了美丽、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公民I-330。一体国的好公民与一体国的反抗者的爱情在真与假的恍惚、对与错的犹疑中展开。故事的结尾:男主人公做了想象力切除手术,看着曾经为之神魂颠倒的爱人被送上死刑台而无动于衷……《我们》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作品,成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源头之作。除了反极权的寓意外,作品中的象征、荒诞、幻想、意识流等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的,希区柯克的悬疑故事《谋杀1990》,就换骨于《我们》。这部作品在前苏联封禁了60多年,直到1988年才解禁。1994年,《我们》获普罗米修斯奖的“名人堂”奖。
\\\"

主编推荐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可观照现实、启迪思想,值得反复品读,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射力!
1.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源头之作,反极权政治的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的祖国——苏联封禁达六十多年。
2. 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希区柯克的悬疑故事《谋杀1990》就换骨于《我们》。《我们》1994年获普罗米修斯奖的“名人堂”奖。
3. 
4. 国内少见的精装插图收藏版。
译本佳,出自台湾最勤奋、最畅销书译者赵丕慧之手;图片最多、最精美,堪称关于作者和作品最丰盛的图片盛宴。出自美国知名设计师之手的15幅精美插图和封面创意。
"

精彩内容
\\\"一体国万岁,号民万岁,造福者万岁!
转录这份公告时,我觉得双颊滚烫。不错,是要解开宇宙方程式的答案。不错,是要拉直野性原始的弧,拉成一条切线——渐近线——一条直线。因为一体国的线就是直线,伟大、神圣、精确、睿智的直线——所有线条中最睿智的一条线。
我是D-503,“整体号”的建造人,一体国众多数学家之中微不足道的一个。我的笔向来写的是数字,对于创作母韵及节奏十分陌生,因此我只是尽量记下我的所见所闻,说得更精准一点,是记下我们的想法(一点也没错,我们,就让我这本札记叫作《我们》吧)。不过既然这本札记是衍生自我们的生活,衍生自一体国数学上完美生活的产物,无论我的意愿或是文采如何,它难道不能就是一首诗吗?可能的。我相信,我也知道。
我一面写,一面感到脸颊热辣辣的。这感觉必然就像是女人第一次感觉到她的腹中有了眼睛还看不见的小人儿在脉动。那是我,又不是我,而且在漫长的几个月中,我必须要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鲜血来滋养它,然后再痛苦地从自己的体内撕扯出来,把它奉献在一体国的脚下。
但是我准备好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几乎每一个人。我准备好了。\\\"

媒体评论
"就是这种对极权主义的非理性一面——把人当作祭祀的牺牲,把残忍作为目的本身,对一个赋有神的属性的领袖的崇拜——的直觉掌握使得扎米亚金的书优于赫胥黎的书。
——《一九八四》的作者  乔治•奥威尔
(《我们》)哲学性可比柏拉图之《理想国》,趣味性可比H.G.威尔斯之幻想作品,冷峻得像一把上膛左轮手枪,讽刺性直追《格列佛游记》
——哈佛大学教授、社会学家  皮特里姆•索罗金
他(扎米亚金)在文学目前的地位无可置疑,而这地位多少是由其所发挥的特殊影响奠定的:在西方,扎米亚金启发了一些与他同样具有时代敏感性的作家,他们写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十世纪之书”;在苏联,扎米亚金与高尔基同为二十年代的文学导师,其门徒包括有名的“谢拉皮翁兄弟”作家群,就中左琴科、卡维林、费定等人的作品为我们素所熟悉。
——著名学者、书评人  止庵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