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文摘:沧桑岁月
  • 作家文摘:沧桑岁月
  • 作家文摘:沧桑岁月
  • 作家文摘:沧桑岁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家文摘:沧桑岁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23 4.8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家文摘》编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84444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1110679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界名人名家,如茅盾、徐志摩、梁晓声、赵清阁、金庸、张爱玲等,在追求理想、为人处世等方面真实而又精彩的文章。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作者简介
《作家文摘》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办报宗旨,是一份文史与时政并重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关注政治人物兴衰,探讨新闻背后、社会深处,还原历史真相,荟萃名家妙笔,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高价值、高效率的阅读,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文化传媒品牌,也是成熟人士的首选文化读物。在各大部委、各大院校、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部队机关稳定拥有数十万成熟、高端的读者,连续多年进驻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并被评为中国邮政优秀畅销报刊。

目录
第一章 历史之痛几人知
茅盾给女婿萧逸的那些信·钟桂松· 003
儿孙眼中的徐志摩·[美]海龙·010
我的邻居张爱玲·戴文采· 015
上官云珠百年祭·江平·020
宝庆路 3 号·沈轶伦·026
叶圣陶长孙三午的诗·汪家明·031
密苏里大学生涯·董鼎山口述,王海龙撰写·039
母亲和我的晚清史·贾英华·043
梦萧珊·杨苡·048
我所知道的查良铮一家·飞龙·053

第二章 大时代中的故事
大时代中的故事·罗久芳·061
金庸:杭城一段情·杜冶秋· 065
与父亲汤一介相处的点滴·汤双· 071
往事偶记·陈岱孙· 074
细节中的赵清阁·沈扬· 080
诗人徐迟跳楼之谜·张守仁· 084
梁漱溟和他的亲友们·梁钦宁口述,于洋等整理· 093
我家的照片“故”事·吴钢· 100
兰姑姑的戏票·刘心武· 103
父亲杜宣的学生时代·桂未明· 108
发表《受戒》需要胆量·杨早· 114
我与杨小凯的“北漂”时光·郁鸿胜口述,黎震宇整理· 119
与军徽擦肩而过·陈忠实· 125

第三章 一弯新月又如钩
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口述,王勉采写· 133
晚年王映霞·丁言昭· 139
我和顾福生·白先勇· 146
你和我·万方· 149
尺素留痕:忆朱家溍·徐淳· 155
高跟鞋与平底鞋·林青霞· 161
购粮证的故事·梁晓声· 167
感恩一厘米·叶延滨· 171
我的“外准字 001 号”房本·[英]卡尔·柯鲁口述,单金良采访整理· 175
大地震给我留下的·冯骥才· 179
一支派克钢笔·秦嗣林· 183
酒香的日子·海飞· 187
赝品制作者们·陈舜臣· 192

第四章 风雨流年道不尽
我早年的职业演出·英若诚· 199
我的第一次登台·单田芳· 204
“戏是我的天”·裴艳玲口述,郭海瑾整理· 209
《陈奂生上城》逸闻·陈大康· 215
故乡与《废都》·贾平凹· 220
军艺听课往事·莫言· 226
关于《人到中年》的记忆·谌容· 231
我与电影《黑炮事件》·刘子枫口述,陆其国编撰· 236
《末代皇帝》拍摄背后·周寰口述,杨玉珍采访· 241
我这四十年·朱明瑛口述,李淑娟采访整理· 247
刘家兄弟“折腾”记·刘永好口述,黄子懿整理· 253
俞敏洪自述被抢细节·俞敏洪· 259
我的林区广播站·敬一丹· 264
不只是“贾志国”·杨立新口述,巴芮整理· 269
海选“贾宝玉”的日子·欧阳奋强· 274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界名人名家,如茅盾、徐志摩、梁晓声、赵清阁、金庸、张爱玲等,在追求理想、为人处世等方面真实而又精彩的文章。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主编推荐

★畅销书《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版》系列之后续系列《作家文摘·名家译忆文系列》!

 

★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精彩文章!

 

★系列共5本,不同角度揭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文艺各界名人名家鲜为人知的故事——茅盾、徐志摩、梁晓声、赵清阁、金庸、张爱玲、梁漱溟、徐迟等的精彩文章

 

★*亲近的人,回忆*细节的故事!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即将消逝的闪光碎片,唤醒尘封的记忆,还原值得被铭记活传承的时代精神与印迹。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茅盾给女婿萧逸的那些信·钟桂松·“亚男更使我疼爱”茅盾晚年回忆女儿沈霞(亚男)时,有这样一段话:我只有两个孩子,而亚男更使我疼爱。她聪明、刻苦、懂事、有志气,比阿桑成熟得多。她从小爱好文学,高中时代能写出优秀的散文而得到老师的赞赏,德沚常说:你的文学细胞遗传给亚男了。她的英语程度不低,在延安又是抗大俄语班的高才生。她早已入党。她的爱人萧逸是文学工作者,曾经是她的同学,他们在四二年秋订婚,四五年(应为1944年)结婚。婚礼十分简
朴,简朴到使我和德沚心痛。
萧逸原名徐德纯,江苏南通竹行镇人,1915年6月生。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萧逸不再升学,到上海乐器厂当工人,制作口琴和钢琴。抗日战争开始后,萧逸投奔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鲁艺”文学系的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萧逸担任周扬的秘书,1941年延安大学成立时,他考入延安大学俄文系。据说他的口琴吹得很好,文笔也很好,所以和茅盾之女沈霞有许多共同语言。
在沈霞和萧逸确立恋爱关系后,茅盾非常关心萧逸,他在1944年8月16日给女儿沈霞的信里写道:萧逸的来信(七月五日)已经收到。他身体不好,是不是有什么病呢?我们在接到他这次来信之前,问过何其芳、刘白羽,早知道他在鲁
艺工作。我们今天不写信给他了,希望他有工夫时写信来。身体不好,倘有病,医生怎么说,也写信来让我们晓得。
茅盾夫妇曾经专门向从延安来的朋友何其芳、刘白羽等人打听、了解萧逸的情况。经组织批准,沈霞与萧逸在1944年10月初结婚。
10月5日,沈霞向父母报告了这件大事:告诉你们一件事,就是我和萧逸已登记结婚,算是有了一个正式的关系,但究竟何时结,尚未决定,看何时方便,现在只是在法律上获得根据罢了。原来准备见
到你们时再说的,但现在由于我们都想安心学习,为了避免许多麻烦,如流言、注意、好奇等,决定就这么办了。
女儿意外离世收到女儿的来信,已是11月5日了,茅盾夫妇立刻写了回信,对女儿的决定表示肯定与信任:我们虽然尚未见过萧逸,可是从前你曾经来信描写过他,而且他自己也来过一
两封信,所以,我们也就有了个印象。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在这事的选择上是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的,我们同时也喜欢她的选择不以虚荣和外表为对象。我们喜欢在生活中受过艰苦的磨炼而有志学习力求
上进的年轻人。萧逸从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相信他现在也还是这样一个人。希望他永远是这样一个人。
1945年7月,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大批青年结束
在延安的学业,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前线。正在此时,沈霞发现自己怀孕了,眼看同学们都奔赴前线,她感到十分焦虑,便毅然决然地去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人流手术。不幸的是,沈霞于1945年8月20日中午因手术感染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面对妻子的突然去世,萧逸悲痛万分,他在沈霞日记本后的空白处接着写日记。那些断断续续写下的文字,显示了萧逸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