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待花开
  • 静待花开
  • 静待花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静待花开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4.08 8.0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静 著;梦飞 整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2078

出版时间2021-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400807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静待花开》中一个真实、可信的表演艺术家赵静,用真情讲好自己亲身经历的人生故事。她有精彩的人生,她更有纯净的心灵。她的叙述,淡而有味。淡淡的,绵绵的,像没有味精和盐的白粥滋补养人。是的,她就是赵静,就是那个“静女其姝”的赵静。

作者简介
赵静,革命军人家庭。党员。国家一级演员。1973 年在河南省曲艺团参加工作。1980 年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85 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毕业后又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电视家协会会员,上海语言文字协会理事,上海朗诵协会副会长,上海海联会常务理事。2018 年获第三届中国十大诵读艺术家称号。参演电影《冰山雪莲》《海之恋》《笔中情》《街上流行红裙子》等,并多次获奖。凭借电影《我是医生》获2017 年第九届澳门靠前电影节很好女配角奖,《勇敢往事》获2019 年第十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参演电视剧《选择》《卖大饼的姑娘》《风云女杰》《女子监狱》等。参演舞台剧《大劈棺》等。

杨德昌,笔名梦飞,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光明日报》驻海军记者,海军博览馆馆长,海军大校军衔。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冷海》《热海》《又见沧海》,长篇纪实文学《炮殇》《大洋握手》《罪恶的伊甸园》《卢浮宫》《阳光征程》,中短篇小说集《司令与海》,散文集《橹声樯影》,戏剧集《上弦》,国防教育读本《蓝盾》,以及《杨德昌文集》六卷,主编出版《图说中国古代海军》《图说中国近代海军》《图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目录
序一  留住上海的万种风情
序二  静守幸福
人初静
我是赵静
我和我的妈妈
我的爸爸和我
静静艺路  浓浓师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报考曲艺团
我的启蒙老师赵峥
静水流深  艺无止境
第一次“触电”
峨眉电影厂“小百花”Zui佳女演员
第一次接触电视剧艺术
第一次主演古装爱情电影《笔中情》
第一个银幕形象中的悲剧角色
参演经典名剧《长夜行》和《月牙儿》
《海之恋》和《街上流行红裙子》
报考电影学院
认真地演好我喜欢的角色
参演话剧《大劈棺》
演艺生涯没有谢幕
力争参演电影《我是医生》
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Zui佳女配角奖
主演电影《勇敢往事》
可怜的三十秒
主演《苍穹之恋》原创朗诵音乐剧
获奖了,2019!
岁月静好  勿忘师友
学说上海话
教我电影表演的启蒙老师
张焕章导演的“下不为例”
刘非老师陪我练骑自行车
张瑞芳老师对我的夸奖
我心目中的秦怡老师
上影厂演员剧团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面对死神  心静如水
突然头疼
介入手术之前
坚强地做一回“女汉子”
一个信念:我死不了!
善待自己 惠及他人
生命不息   静以修身
唱歌——涤荡心灵,魅力无穷!
与绘画相伴终生
朗诵,我真喜欢
“我没有时间去老”
静夜思
后记  静对出书
跋  无题且静听,有才当赋诗

内容摘要
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了一代电影人的艺术之路。文字娓娓道来,图片经典唯美,跟随本书走进一位表演艺术家的美丽人生,她不仅在影视艺术上造诣颇高,这些年对朗诵、歌唱、绘画,乃至于对书法、摄影之所以坚持和执着的探索,也都是为了回馈表演艺术,展现艺术的魅力。

主编推荐
《静待花开》为“克勒门文丛”之一种。此书由艺术家赵静著,作家梦飞整理。平实地记录了赵静的从艺之路以及诸多感悟,不仅展现了她的艺术魅力,读来亦使人获得思考与启发。

精彩内容
第一次“触电”准确地说,我从一个曲艺说唱演员改行当电影演员,是从1976年开始。我的第一部戏《新风歌》———宋文英的扮演,为我以后从事电影专业奠定了基础。
我与达式常、谢怡冰合作,他俩也是我在电影表演艺术上的启蒙老师。这部戏的导演是赵焕章、鲁韧,摄影朱永德,制片迟习道。
人生有无数机遇,而我的第一次机遇就非常幸运,我很庆幸自己能与这些优秀的演员、导演、摄影、制片合作。
当时,我只有十九岁,要扮演一个刚过门的农村新媳妇,而且是一个敢于与自己的大伯哥损公肥私行为坚决斗争的农村窑场场长。
这个人物性格泼辣,棱角分明,对第一次“触电”还处在懵懵懂懂中的我来说,扮演这个角色确实难度很大。不但我是个新手,而且在大家眼里我是个性格内向,外表文静的人,让我演主角,能不能演好,大家都拭目以待。结果,通过老师们的帮带和自己的努力,终于,我成功地塑造了我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宋文英,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新风歌》这部戏之所以成功,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表演上我没有杂念,我本是一张白纸,没有什么顾忌,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就没有一点紧张和负担,心理放松了,在整个创作中一门心思就是琢磨、理解怎样去演,才能既像一个新媳妇又像一个泼辣的女场长。
诚然,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最主要的是要纠正我的舞台动作,所谓的戏曲味,按照生活化的要求点点滴滴去纠正。
当然,对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虚心地向身边的老师请教是最重要的,比我年长的演员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每一位都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不放过一切机会,向老师们学习,如何分析剧本,如何把握人物,老师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举手投足的一刹那,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再不时地在脑海中回放。老师们见我好学,便教我正确的表演方法是从生活中去寻找角色,从体验中接近角色。
电影开机之前,我到农村认认真真地体验了两个多月的生活。同时,我在创作过程中也注重发挥自身的特长,尝试把曲艺表演的长处融合到电影表演之中。我曾经学过河南坠子,这种曲艺表演形式实际上和舞台戏曲的表演形式并不一样,它不像舞台表演过分讲究程式而是比较贴近生活,特别是一个人同时扮演几个人,一忽儿是妇女,一忽儿是老汉,一忽儿摇身一变又成了小孩。这种变化,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人物特点,表现出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个性来。渐渐地,我领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在认真细致地分析人物、理解人物、准确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曲艺表演和电影表演两者之间还是有它们一定的兼容性的。一边领悟,一边摸索,终于找准了感觉,顺利地完成了我的第一次银幕实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