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邦斯舅舅/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邦斯舅舅/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62 6.5折 44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国)巴尔扎克|总主编:柳鸣九|译者:许钧

出版社江西教育

ISBN9787539287409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4元

货号3591348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邦斯舅舅》写于一八四六至一八四七年之间,是巴尔扎克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其姊妹篇《贝姨》同属“穷亲戚”研究系列,同被视为作家的天鹅之歌。
小说主人公邦斯是个心地善良的音乐家,而且是一位艺术品位极高的收藏家。只因他全部收入都用于淘古董,便在其外甥玛尔维勒庭长家被视为穷亲戚而受尽白眼,甚至受到用人们的轻慢侮辱。更有甚者,由于玛尔维勒小姐攀亲被拒,庭长太太为挽回面子而嫁祸于邦斯,不惜败坏他的名誉,诬蔑他卑鄙下流、挟私报复。于是所有与玛尔维勒家同气连枝,利害相关的人家,如包比诺、卡陶、贝蒂埃等,全都不问青红皂白,落井下石,纷纷指责邦斯,与之绝交,使他精神迭受打击,一病不起。

作者简介
许钧,浙江龙游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中心兼职教授。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等。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获中国“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著有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翻译思考录》,译著有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四卷([法]普鲁斯特著)、《名士风流》([法]德·波伏瓦著)、《诉讼笔录》([法]勒克莱齐奥著)、《邦斯舅舅》([法]巴尔扎克著)等。主编的《杜拉斯文集》(十六卷)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1999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教育勋章。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
柳鸣九先生一生潜心研究,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勤奋写作,可谓著译等身。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曾著有《法国文学史》(三卷本)、《走进雨果》《法兰西风月谈》《山上山下》等;翻译作品有《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局外人》《小王子》等。其中有三部作品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一部作品获“中国图书奖”。

目录
巴尔扎克最好的小说
第一章  帝国时代的一位自豪的遗老
第二章  一位罗马大奖获得者的结局
第三章  一对榛子钳
第四章  收藏家的千种乐趣之一
第五章  一个食客免不了遭受的千种侮辱之一
第六章  门房的典型男性和女性
第七章  《双鸽》寓言的活样本
第八章  只要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浪子也终会变为银行家、百万富翁
第九章  邦斯给庭长夫人送了一件比扇子还贵重几分的艺术品
第十章  一个德国人的想法
第十一章  掩埋在沙砾下的邦斯
第十二章  黄金是个怪物  斯克利布先生词,梅伊比尔曲,雷莫南克景
第十三章  论神秘学
第十四章  霍夫曼故事中的一个人物
第十五章  看门老太婆的闲聊与手腕
第十六章  日渐堕落
第十七章  巴黎所有初出道的人的历史
第十八章  一个吃法律饭的
第十九章  弗莱齐埃的底细
第二十章  茜博太太去戏院
第二十一章  心花怒放的弗莱齐埃
第二十二章  给老鳏夫的忠告
第二十三章  施穆克登上了上帝的宝座
第二十四章  立遗嘱人的计策
第二十五章  假遗嘱
第二十六章  索瓦热女人再次登场
第二十七章  死亡的本来面目
第二十八章  施穆克继续受难:人们由此可知巴黎是这样对待死人的
第二十九章  人们由此看到:开始继承,就得先封门
第三十章  弗莱齐埃的果实
第三十一章  结局

内容摘要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的杰作,被誉为他的“艺术的最高峰”。邦斯舅舅生活潦倒,对现实生活缺乏理解,却对艺术充满了诚挚的热爱,他一生酷爱古玩收藏,并为此不惜金钱。然而现实中四处充满阴谋,从门房到自己的外甥媳妇,从古董商到大夫再到诉讼代理人,无数的小人粉墨登场,都来阴谋瓜分邦斯舅舅的稀世珍藏。唯有好友施穆克给予他慰藉与希望。可怜的邦斯受尽心灵的折磨,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通过邦斯舅舅,巴尔扎克为我们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人类的伟大与高尚,更呈现了人类的卑微、丑陋与肮脏。

精彩内容
 第一章帝国时代的一位自豪的遗老
一八四四年十月的一天,约莫下午三点钟,一个六十来岁但看上去不止这个年纪的男人沿着意大利人大街走来,他的鼻子像在嗅着什么,双唇透出虚伪,像个刚谈成一桩好买卖的批发商,或像个刚步出贵妇小客厅,洋洋自得的单身汉。
在巴黎,一个人志得意满,莫过于这种表情了。
街旁那些整天坐在椅子上,以忖度来往过客为乐的人,打老远看到那位老人,一个个的脸上便露出了巴黎人特有的微笑,这笑含义丰富,有讽刺,嘲弄或怜悯,可巴黎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早就麻木了,要让他们脸上露出一点儿表情,那非得碰到活生生的绝顶怪物不可。
这位老人的考古学价值,以及那笑容如回声般在众人眼里传递的原因,恐怕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了。
有人曾问那位以逗趣出名的演员雅桑特,他那些惹得满堂哄笑的帽子是在哪儿做的,他这样回答说:“那可不是我在哪儿做的,是我留存的!”是的,巴黎大众其实一个个都是做戏的,那上百万的演员中,总碰得上几个雅桑特,他们身上无意中留存了某个时代的全部笑料,看起来活脱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化身,即使你走在路上,正把遭受旧友背叛的苦水往肚里咽,见
了也能叫你忍俊不禁。
这位路人衣着的某些细微之处依旧忠实地保留着
一八○六年的式样,让人回想起第一帝国时代,但并没有过分的漫画色彩。在善于观察的人眼里,这份精致使类似令人怀旧的风物愈发显得弥足珍贵。然而要
辨明这些细小微妙处,非有那些无事闲逛的行家剖析路人的那份专注不可;而这位路人老远就惹人发笑,恐怕必有非同寻常之处,就如俗话说的“很扎眼”,这正是演员们苦心孤诣要达到的效果,想一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
这位老人又干又瘦,在缀着白色金属扣的暗绿色上衣外,又套着一件栗色的斯宾塞!……一个穿斯宾塞的人,在一八四四年,要知道,那不啻于拿破仑尊驾一时复生。
斯宾塞,顾名思义,这是一位英国勋爵发明的,此君恐怕对自己那个优美的身段很得意。早在亚眠和约签订之前,这位英国人就已解决了上身的穿着难题,既能遮住上半身,又不至于像那种加利克外套死沉地压在身上,如今,只有上了年纪的马车夫的肩头才搭这种外套了;不过,好身段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尽管斯宾塞是英国发明的,在法国也没有时兴多久。
四五十岁的男子一见到哪位先生身着斯宾塞,脑中便会为他再配上一双翻口长筒靴,一条扎着饰带的淡青色开司米短裤,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那身装束!上了年纪的妇人们则会回想起当年情场上的一个个俘虏!至于年轻人,他们会感到纳闷,这个老亚西比德怎么把外套的尾巴给割了。这位过客身上的一切跟那件斯宾塞如此协调,你会毫不犹豫地称他为帝国时代人物,就像人们说帝国时代家具一样;不过,只有那些熟悉,或至少目睹过那个辉煌盛世的人,才会觉得他象征着帝国时代;因为对流行的服饰式样,人们得具备相当精确的记忆才能记清。帝国时代已距离我们如此遥远,可不是谁都可以想象当时那种高卢希腊式的实际景象的。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