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百年巨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茅盾/百年巨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84 6.0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友云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66162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1134796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故乡·家世
  家风·乡俗
第二章  求学
  立志·植材
  游学湖嘉杭
  在北大预科
第三章  安身
  工作
  婚姻
第四章  新锐
  《小说月报》改革
  文学研究会树旗
第五章  社运
  共产主义小组活动
  “五卅”与商务罢工
  投身大革命
第六章  隐身
  蛰伏
  流亡
第七章  享誉
  《子夜》诞生·创作高峰
  “左联”盛事·鲁茅携手
第八章  流离
  逃难·何去何从
  香港·文艺阵地
  新疆·死里逃生
第九章  再征
  延安行
  从重庆到香港
  撤离香港
  桂林休整
  重庆三年
第十章  憧憬
  访问苏联
  迎接新中国
第十一章  波折
  文化部部长
  靠边站
第十二章  晚年
  交道口南三条
  余晖
后记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茅盾是浙江人,鲁、郭、茅、巴、老、曹,浙江占二。李友云在鲁迅的故乡绍兴任教,他对于鲁迅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这本书中,有一些篇章就分析了鲁迅和茅盾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了鲁迅,也就可以理解茅盾。
本书从乌镇开始写起。
作者把乌镇写得非常富有诗意,也把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梳理得非常清晰。
《百年巨匠·茅盾》一书关于茅盾在抗日战争中的描写具有可读性。如关于茅盾撤离香港,他在《我的一生
的道路》中有详细的回忆,香港导演根据这些回忆曾经拍摄过一部由何冀平编剧的电影《清风明月》。在此书中,也有充分展现。

精彩内容
 故乡·家世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于著名水乡乌镇。他的曾祖父在梧州税关,燕子特别多,以为祥兆,因取小名燕昌,大名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发表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乌镇是中国少有的“枕水人家”,南宋诗人宋柏仁《夜过乌镇》写道: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拓阴移月未沉;恨.别情怀虽恋酒,送
衣时节怕闻砧;夜行船上山歌意。说尽还家一片心。
元朝著名画家赵子昂称乌镇“泽国人烟一聚间,时看华屋出林端”,可以想见
当年繁华。茅盾在《大地山河》中回忆家乡时写道: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乌镇位于苏杭嘉湖之间,是吴越文化交汇之地,水路交通便捷,可直达上海、南京。这里既有水乡的风韵,又有发达的商业和灵通的信息,上海的消息几可同时抵达乌镇。乌镇船文化发达,有乌篷船的江南烟雨,也有各种渡轮、纤道,还有现代小火轮和大型汽轮。茅盾在《春蚕》《秋收》《故乡杂记》《乡村杂景》等小说和散文中多有记叙。
乌镇地处水陆要冲,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地,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到清末,乌镇人已经广布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发展,各地消息也能迅速传回。乌镇文脉流长,历来才人辈出、
文人荟萃。简斋读书阁,就是宋朝陈与义和叶懋、僧人洪智唱酬聚首处。明代有著名的“九老会”,清代有编《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
编《桐乡县志》的严辰,近代有主编《快活林》的严独鹤、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续修乌青志的卢鉴泉等。乌镇的文化传统与地方风物交相辉映,构成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这里的桥,不仅造型别致,充满韵味,而且大多数桥的桥柱上都有桥联,多为时人名流所作。桥联景观
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化教科书,浸染并哺育了乌镇人特有的灵性、识见与气质。这里许多女性都有较高的素养,茅盾母亲就是一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商业、灵通的消息,在二十世纪中国动荡的大变局中,由于对家乡深沉的情感,和特别敏感的危机意识,乌镇为民族解放和文化建设贡献出许多优秀
人才。茅盾的表叔卢鉴泉和茅盾兄弟是其中的佼佼者。
沈家祖上是乌镇近乡农民,后迁至镇上做小买卖,加工经营旱烟生意。茅盾曾祖父沈焕,字芸卿,幼时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是八兄弟之长,太平军兵败乌镇后,只身到上海闯荡,在山货行干出一番事业,在乌镇观前街买下四间两进楼房作为住宅,还汇钱在乌镇开
了纸店,请人打理。后到汉口经营时看错行情,几近亏空,捐官买了梧州税关监督的职务,三年后告老回乡,又三年病故。茅盾的曾祖母王氏,祖上三代以“训蒙”为业,家设私塾,因此知书识字,独自在家督促孩子学举业。
茅盾祖父亦为长兄,名恩培,字砚耕,有名士风范,中秀才后无心科举,写得一手好字,书法工整圆润,题写过不少匾额和堂楼馆名,替人撰写对联,均不署名,不取润笔,一生享乐自娱。茅盾祖母是离乌镇百里之远高家桥大地主的女儿,颇懂农事。
茅盾父亲沈永锡,字伯修,1872年生,十六岁中秀才,受康有为公车上书的激励,渴望变法图新,成了维新派,坚信只有科学实业才是强国之道。自学钻研数学和科学,买了许多声光化电、西医西药及欧美政治经济制度的新书,刻苦攻读。
可惜染上怪病肺痨,中医无法诊治,卧床不起长达三年,于1906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四岁。临终立下遗嘱,教二子不做亡国奴,努力学习理工,将来振兴实业,为国富民强而奋斗。沈永锡去世后,茅盾母亲用恭楷写下一副对子: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茅盾表叔卢鉴泉对茅盾影响较大,是茅盾祖父妹妹前室的儿子,与茅盾父亲关系亲密,曾一起参加1902年清朝倒数第二次乡试,卢鉴泉名列第九。茅盾一生得到他多方面照顾。
茅盾外祖父陈我如,是江浙一带的名医,晚年留下一本医学著作《内经素问校注新诠》。陈家原籍河南开
封,宋朝南渡时迁至乌镇,世代行医,有“自南渡以来,岐黄传世”之称。茅盾外祖母钱氏,祖上开设丝行,因生下两个男孩均早天,得了失心症,茅盾母亲陈爱珠由姨父母代为教养,跟秀才姨父学读写算,跟姨母学做菜缝纫,念过不少古书,十
四岁代母持家,把娘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十九岁嫁给茅盾父亲。出嫁时陪嫁一千多两银子,外加八百银圆填箱,使她未受沈家大家庭经济束缚,将茅盾兄弟培养成人。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