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影)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0.84 5.5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昌华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13713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965218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昌华的《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影)》为作者“文化名人背影”系列之一,素描了李瑞清、蔡元培、史量才、王福庵、马君武、王世襄、苏雪林、顾毓琇等民国至当代四十余位名流雅士的人物传记,分“旧时月色”“收藏落叶”“根深叶茂”三部分。文笔优雅,探幽发微,配有珍贵照片,图文互动,清香扑面。 

作者简介
张昌华,中国作协会员,资深文学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致力于文化名人传记(短篇)创作。著有《曾经风雅》、《民国风景》、《故人风清》、《百年风度》和《名家翰墨》等。其作品曾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

目录
自序
旧时月色
  李瑞清,清流远去
  蔡元培,“无壳蜗牛”
  史量才,“煮酒谭史”
  王福庵,“山鸡自爱其羽”
  马君武,“一代宗师”
  乱谭阎锡山
  赵元任与李济恩怨探幽
  岂能忘记陈翰笙
  一代报人成舍我
  书生叶灵凤
  钱青教授九十华诞
  “归农客”赵松泉
  华君武,写在故纸里的故事
  丁聪伉俪二题
  无名文常韦
  卓尔不群者成露茜
收藏落叶
  苏雪林的暮年及身后
  顾毓瑗,最后一片落叶
  胡絮青,寿在乐观中
  张中行,“都市柴门”主
  张允和之殇
  难忘萧乾
  季羡林,仙踪何处
  金克木的“无言之课”
  怀念苗公
  王世襄的芳嘉园小院
  挽周而复
  梅志,暗香浮动
  杨宪益的落晖
  怀念张素我“大姐”
  悼张定和先生
  感念郁风
  缅怀吴祖光
  无名氏,落叶未归根
  哀黄裳先生
  忆吴冠中二三事
  追忆吕恩
  刘绍唐、王爱生伉俪恩我
  私信中的夏志清
  范用活在我心中
  新凤霞的绝唱
  怀念李光谟先生
  怀念“本家”张守义
  罗孚:风景中的风景
根深叶茂
  贺周有光先生茶寿
  冯其庸,清风拂面
  女儿眼中的梁实秋
  请余光中签名
  我的朋友陈小滢
  速写石楠
  “文坛刀客”张香华
董桥二题

内容摘要
 张昌华的《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影)》素描民国至当代50余位文化名人,分“旧时月色”、“收藏落叶”、“根深叶茂”三个部分,从不同角度记述李瑞清、蔡元培、史量才、王福庵、马君武、成舍我、
叶灵凤、华君武、丁聪、顾毓琇、苏雪林、张中行、
萧乾、季羡林、黄苗子、王世襄、周而复、吴祖光、
新凤霞、黄裳、吴冠中、范用、周有光、冯其庸、余光中、董桥等文人雅士的风骨风流,展示了一代士人的爱国情操、凛然风骨、澡雪品质和名士风流。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独特,宜读宜赏宜收藏。

精彩内容
 蔡元培,“无壳蜗牛”住房问题,折射着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历来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背纤打铁磨豆腐”没能耐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的梦想;而历朝有“本事”的人,非但有屋、有华屋,甚而有几套,十几套豪宅者,时下大有人在。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然而,历史上绝非位高权重者人人有其屋的,蔡元培(1868~1940)先生就是“无壳蜗牛”。
蔡元培是具传统功名者。他以清末翰林高官之身献身革命,曾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在当下社会评个部级高干谅不为过。蔡先生一生甚为清苦。十一岁失怙,家道中落,全赖母亲周太夫人典质衣饰,克勤克俭维持生计。家底薄,家累重。据蔡元培研究专家陶英惠先生说,一九。七年蔡元培赴德留学的费用,还是托请新任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兄弟孙宝碹及叶瀚为之关说,由孙氏津贴而玉成。蔡元培与商务印书馆签约,以代为译书预支些微稿费,贴补家用。抵德后,蔡元培任唐绍仪四个侄子的塾师,得若干束惰购置书籍、杂用。他自言其时过的是煮字疗饥“半佣半丐”的日子。吴稚晖云:“先生处境之困,社会有人,当引为罪。”蔡元培是一九0五年入同盟会的老会员,追随孙中山革命。一九一
三年宋教仁遇刺,南北恶感日深。为革命,蔡元培决定由欧洲返国,没有路费,不得不临时向李石曾、张静江筹借。二次革命失败,蔡元培再度赴欧。一九一
七年始,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研院院长,先后寓居京、宁、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故陶英惠先生称其是“无壳蜗牛”。
蔡元培毕生致力于教育、文化和学术事业,德高望重。若以桃李满天下说,他堪足为近代中国第一人。归隐田园后,蔡元培寓居上海华山路,其屋也是租
赁的。这令他的众多的已获声名、位居庙堂的门墙们于心不安。一九三六年是蔡元培七十寿诞。当时教育、文化、学术界编印《蔡柳二先生寿辰纪念集》(柳亚子,五十岁)以资纪念。刘海粟创设“孑民美育研究院”,孙科为筹委会委员长。编个集子纪念,不过是“秀才人情”,倒是以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
蒋梦麟、王星拱(抚五)、罗家伦(志希)、赵畸(太侔)和丁燮林(巽甫)等以务实的精神策划了一个“献屋祝寿”活动,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可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门生们很认真,于蔡元培七十寿辰的前一年郑重其事地致函蔡先生表达这一意愿。该信由胡适起草。据亲睹此信原件的台北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惠先生说,胡适为此祝寿函措辞的妥帖,还专事给王世杰、罗家伦等写信,要他们修改。王、罗字斟句酌作了增删、
润饰。其言辞之恳切,情感之真挚,境界之高远,令人回味无穷。信中强调献屋祝寿之举“这也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纪念一个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的。原文如下:孑民先生:我们都是平日最敬爱先生的人,知道明年一月十
四日,是先生七十岁的寿辰。我们都想准备一点贺礼,略表我们敬爱的微意。我们觉得我们要送一件礼物给师友,必须选他最缺少的东西。我们知道先生
为国家,为学术,劳瘁了一生,至今还没有一所房屋,所以不但全家租
人家的房子住,就是书籍,也还分散在北平、南京、
上海、杭州各地,没……P16-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