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浪下的小学
  • 巨浪下的小学
  • 巨浪下的小学
  • 巨浪下的小学
  • 巨浪下的小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巨浪下的小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3.94 7.9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29497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0723213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地表裂开,海水灌入,人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狱

3·11大地震1.8万遇难者中只有75个孩子在老师看护的情况下丧生,大川小学就占了74个。老师们明知海啸即将到来,为何还迎着海啸即将袭来的方向走去?一场原本可以躲避的天灾,酿成了再荒谬不过的现实。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帕里,花费6年时间跟踪报道,以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的表面之下,因一处小小的疏漏,导致人心反而被秩序和规则操纵的可悲: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一本读了就放不下的书,Amazon评分4.4/5,Goodreads评分4.3/5

本书一经出版便收获英美日三国读者齐声好评:“没有人更适合写这个离奇悲剧”,这是“一个值得被反复讲述的故事”,“应该被拍成纪录片或纪实电影”。本书法文版也即将面世。

一部灾难启示录:他们创造了滴水不漏的防灾体系,却葬身于这张精细的网。

“日本为民众编织了一张舒适、温暖、令人麻痹的顺从之网,从中挣脱只会让人感到不安。”无名无姓的系统吞噬了有血有肉的孩童,真正的“负责人”却从未承认错误——这样的灾难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社会。

2018福里奥文学奖得主,《卫报》、《经济学人》、美国国家公共电台、Amazon年度好书

击败《聊天记录》《一切皆有可能》《末日迁徙》,斩获福里奥文学奖。



目录

序言:固态蒸汽

第一部分:巨浪下的学校

我出门了,等会儿回来

孩子在哪儿?

地狱

第二部分:搜索范围

富饶的自然

淤泥

老人和孩子

解释

幽灵

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三部分:大川小学发生了什么

旧世界的最后一小时

海啸之中

三途川

第四部分:看不见的怪物

陷入网中

真相有什么用?

海啸不是水

宿命

崎岖陡峭的小路

记忆空白

第五部分:波罗僧揭谛

镇魂

救命!不要掉进海里

致谢

注释

索引



内容摘要

当地表裂开,海水灌入,人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狱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福里奥文学奖得主,“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卫报》评价)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ZUI严峻灾难。

当地震发生时,学校是全日本ZUI安·全的地方。他们有坚固的教学楼,演习向来一丝不苟,预警精准及时,完备的防灾系统让人们对学校充满信心。可是在3·11那天,大川小学的师生几乎全部遇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让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diyi反应就是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精彩内容

今野仁美第二天一早终于来到学校。那是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以往,从入釜谷步行过来只需要20分钟,可是这次仁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克服洪水和各种残骸的阻碍,沿着山脚下的路小心翼翼走到学校。沿路可见各种房屋的残骸——那些房子被海啸掀起后又重重跌落在地——倒扣在地上的支离破碎的轿车和货车,以及微不足道的家庭用品:鞋、湿淋淋的衣服、炒菜锅、茶壶和勺子。大片断裂的松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场面之混乱难以用语言形容。松脂的气味与黑色淤泥的腐败臭味混合在一起,给所有没有浸泡在水里的东西染了一层味。曾经矗立在这里的房子,全部被彻底冲走,一点残渣都不剩。

即使是今天,仁美第一个看见的也是学校,或者说是学校的轮廓。它被一堆棱角分明、相互联结的东西包裹着,那堆东西大小不一——树干、房子的托梁、船、床、自行车、棚屋和冰箱。一辆扭曲的轿车从楼上一间教室的窗户伸出一截。远处100码的地方,一座单体混凝土建筑——村里的诊所——仍然立在那儿,这段路半中间的位置还竖着一座细钢条搭建的信号塔。可是,主街上的房子、通往主街的巷道及其两旁的住宅和商店,都不复存在。

釜谷周围是一个个小村子,更远处是一片片稻田,低矮的山丘,蜿蜒的河流,最后是太平洋。远处河口处有一片海滩,深受冲浪爱好者和游泳爱好者欢迎,那里还有一片茂密的松林,既是防风林,也是休闲好去处。但现在,2万棵松树被连根拔起,卷到3英里外的内陆,在那里散发着它们独有的味道。村庄、小村子、稻田以及陆地和大海之间,其他所有一切都消失不见了。

没有照片能记录这种景象,电视台也无法记录这场灾难的全景。毁灭的味道从四面八方涌来,有时候远超目之所及的范围。“那就是地狱,”仁美描述道,“一切都消失了。就好像掉下了一颗原子弹。”很多人都用了这个比喻,一点都没有夸张。只有两种力量可以造成比海啸更严重的破坏:小行星撞击或核爆炸。那天早上,长达400英里的海岸所呈现的景象,让人想起1945年8月的广岛和长崎,只不过水代替了火,淤泥代替了灰烬,鱼和淤泥的腥臭代替了烧焦的木头和滚滚浓烟。

即使是最惨烈的空袭也还会留下被烧毁建筑的残垣断壁,以及部分公园和树林,公路和铁轨,田地和墓地。而海啸没有放过任何东西,没有什么爆炸可以与它带来的超现实破坏力相提并论。它把整片森林连根拔起,再把它们抛到数英里外的内陆。它掀起路面的碎石,像舞动缎带一样甩来甩去。它把房子从地基处扯断,把轿车、卡车、轮船和一具具尸体抛到高楼楼顶。

一个叫阿部良助的男人跟仁美差不多同一时间到达釜谷。海啸的时候,他的房子、妻子、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女就在村里。阿部当时在城里的一个建筑工地工作,回家的路也被洪水泛滥的公路和断桥阻断。他到达村子的时候,两名警察正站在村口。让他惊讶和气愤的是,这两名警察虽然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但还是试图阻止他进村。他一开始还跟他们理论,后来直接放弃,只是径直从其身旁走过。

阿部、仁美和其他人都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海啸过后最初几天的景象:地狱(jigoku)。说到这个词时,他们脑中浮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可怕的恶魔和骇人听闻的惨烈酷刑。日本绘画中有不一样的地狱——冰与水、泥与粪搅成一团的地狱,画中人物全都一丝不挂,被剥夺了所有尊严,散乱地躺在破败不堪的平原上。

“我还记得,”阿部说,“那些松树,还有淤泥和垃圾里露出来的孩子的腿和胳膊。”

阿部60岁出头,是村长,也是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是个讲求实际、有行动力的男人。他开始把尸体一个个拽出来,摆在路边。一开始,他就用手硬拽,后来他又趟水回到车里,再返回时手里多了一些工具。有些地方不能用铲子,因为孩子的尸体被撤退的海浪冲到了一起,一个叠一个地紧挨着。

这是一项充满未知的危险工作,因为没几处地面是牢固的。即使是在洪水退去的地方,脚下也是一层层湿滑、易崩塌的瓦砾。路面都是碎石,大部分都很锋利,表面还覆盖着污秽不堪的淤泥。男人小心翼翼地踏进这堆棱角锋利的瓦砾,拖出树干和断掉的木桩、弯曲的波纹铝板,撬开被冲毁的汽车车门。每当发现尸体,他们就会抬去桥对面的一个交通岛,守在那儿的女人则会摆放好,再用从河里提来的浑水冲洗尸体。“当然没有什么可以盖在尸体上,”仁美说,“我们从碎石堆里拖出一些床垫,然后把他们摆在上面,再用我们能找到的床单、衣服等盖住。”她们还会小心地从尸体身上取下标有姓名和班级的方形书包——日本所有小学生都会背这样的书包——就像处理这些孩子的尸体那样小心。

没有恐慌,甚至也没有什么紧迫感。不可能找到任何活着的人了,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没有人只顾着找自己的朋友或孙子,”阿部先生回忆道,“不管埋着的是谁,我们只是尽力拽出每一个人。所有男人都是一边流泪,一边干活。”

朋友、对手、邻居、同学、点头之交、亲人、老情人——全都从这摊淤泥里被拽出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