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多阳谋
  • 曹操多阳谋
  • 曹操多阳谋
  • 曹操多阳谋
  • 曹操多阳谋
  • 曹操多阳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曹操多阳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16 4.8折 49.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涛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13528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9元

货号31469987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秦涛

江苏常州人氏,历史作家,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博士、教师,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专家。深耕三国历史,已出版《老谋子司马懿》等六部通俗历史读物。

目录
第一章 乱世顽童 001
第二章 党锢之祸 019
第三章 战队入伍 034
第四章 棒杀权贵 045
第五章 三起三落 058
第六章 真假捉放曹操 070
第七章 徐州复仇记 085
第八章 挟天子 101
第九章 衣带诏 113
第十章 官渡斗法 124

内容摘要
曹操的可怕,在于他光明正大、防无可防的阳谋!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群雄。天下英雄明知汉献帝是曹操手上的傀儡,却也不敢冒着失去大义、被打为“反贼”的风险攻打曹操。曹操用天子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征讨不臣。
义释关羽关羽斩杀颜良,报答了曹操的恩德后,投奔刘备。曹操不派兵截击,反而当众赞赏关羽的忠义。这场表演秀向袁军将士宣传了曹操对降将的优良待遇,还光明正大击碎了袁绍和刘备之间的信任。
以“不孝罪”杀孔融孔融一直和曹操作对,曹操便给孔融定了不孝罪的罪名。曹操用儒家标榜的“孝道”杀死了儒家的信徒,以光明正大、让反对者哑口无言的方式完成了“以理杀人”。
翻开本书,为你复盘那些成就曹操的顶尖阳谋。

主编推荐
曹操的可怕,在于他光明正大、防无可防的阳谋
复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义释关羽、“不孝罪”杀孔融等很好阳谋背后的逻辑与智慧
《老谋子司马懿》作者秦涛全新力作
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专家秦涛,深耕三国历史,出版多部通俗历史读物
翻开本书,为你一一复盘成就曹操的很好阳谋!

精彩内容
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发现汉献帝价值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袁绍的谋士,一个是曹操的谋士。
袁绍的谋士,是沮授。沮授是袁绍的智囊,他听说了长安的情况,立刻给袁绍献了一条计策,叫作“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他请求袁绍:把天子从长安接到咱们的大本营邺城,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向天下发号施令,有谁敢不听咱们的,咱们就打谁。 曹操的谋士,是毛玠。几乎与沮授同一时间,他针对长安的变局,劝说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和沮授的意思大同小异。 为什么沮授和毛玠都要劝自己的主公抢天子呢?在李傕、郭汜的眼里,一文不值的“米虫”汉献帝,为什么在沮授和毛玠的眼里,反而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呢?因为沮授和毛玠抢的其实不是汉献帝,而是合法性。
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根本大法,是礼法。礼法可以论证一个人的合法性,使之名正言顺;也可以否决一个人的合法性,使之身败名裂。礼法的威力,虽然无形,却胜于斧钺。为什么董卓手握那么大的权力,却仍不敢废掉皇帝、自立为王?为什么后来的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却不敢取代汉朝?董卓不怕关东数十万联军的武力,曹操不怕孙权、刘备的军队。他们顾忌的,都是无形的礼法之威;他们渴求的,都是礼法赋予的合法性。他们深知,如果没有礼法赋予的合法性而贸然称帝,看似巩固的江山将雪崩冰裂,自己也将被牢牢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超生。 谁能理解礼法,体会到礼法那无影无形却严于斧钺的威力,谁就能看懂中国古代的政治。 礼法的合法性,分为四层。 第一,天命合法性。
第二,今天政治的合法性,来自民众。但古代君主的合法性,归根结底来自天。后面三层合法性,也是天命合法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天,照理来讲是默默无言的,所以只能借助德行、器物、程序为载体。不过,古人认为,天有时候也会直接表露意志。其途径,就是各种天变和神迹。
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出身贫民,没有任何高贵的血统。他为自己营造合法性的方式,就是假托神迹。传说刘邦的母亲有一次午睡,一条蛟龙盘在了她的身上。第二天,刘母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了刘邦。刘邦这么对外宣传,倒不是为了给他爸戴绿帽子,而是自我宣称:我是天命所归,我是真命天子,我生下来就是要做皇帝的!除此之外,《二十四史》史不绝书的种种祥瑞,例如黄龙、凤凰、神雀、嘉禾(一株禾苗长出多个稻穗),都是天命合法性的表现形式。 第二,德行合法性。 光有天命不行,哪个做皇帝的不会伪造天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说我的母亲也碰上了一条蛟龙。口说无凭,在那个没有摄影摄像技术的年代,无图无真相。德行合法性,比天命合法性可靠得多。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过:“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如果一个国家,君主成天捣鼓神神鬼鬼的东西,热衷于假造天命合法性的神迹,那这个国家多半要完蛋了;如果君主能够顺应民心、致力于提升自身德行,那么这个国家多半要兴盛发达。所以作为一名君主,首先必须自身的道德品质端正,其次要爱民如子,赢得老百姓的爱戴,这就叫德行合法性。汉末的刘备以仁德著称,在其他军阀热衷于抢钱、杀人的情况下,俨如一股清流,赢得了众多百姓的追随,这就是德行合法性的魅力。 第三,器物合法性。
有一些特定的东西,本身就象征着权力和天命。谁能得到,谁就具有相应的合法性。最
典型的,莫过于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的前身,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宝玉——和氏璧。秦始皇统一天下,得到了和氏璧,派能工巧匠将之雕刻成了一块玉玺,命令他的丞相,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师李斯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刻在玺上。这块玉玺代代相传,秦朝灭亡了西汉用,西汉灭亡了东汉用。前后传了几十个皇帝,被赋予了一定的神圣性。后来董卓之乱,这块玉玺掉在了洛阳的一口井里,被一个军阀孙坚打捞到了。当时有人就预言:孙家将来肯定要出天子。不管是不是迷信,反正孙家的号召力借着这块玉玺大大地增强了。果然,到了孙坚的儿子孙权的时代,建立吴国,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其中,就有器物合法性的力量。 第四,程序合法性。
以上三个合法性都是虚的。天命、器物,人人都可以伪造。而德行呢?也可以伪装。一
个缺德的人,可以伪装成一个有德的人,而且可以伪装得比有德的人更有德。只有程序合法性,才是最靠谱的。 什么叫程序合法性呢?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法律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礼法制度和权力分配的原则。谁能够按照这套制度与原则行事,那就具有相应的合法性。如果违背,那就是僭越,就是非法,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在这套制度与原则之中,日常政治生活的最高权力来源,就是天子。这里的天子,不是具体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与具体某个天子有没有实权没有关系。哪怕是汉献帝这样的傀儡皇帝,在应然的观念之中,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能够拥有天子,谁就可以占据四大合法性的制高点。 但是这个天子,你也得会用。你不能像李傕、郭汜那样,让汉献帝连饭都吃不上。一个破衣烂衫的天子,带着一群满面菜色的大臣,远远看去像个丐帮帮主一样。天子一点体面都没有,一点尊严都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情况下,如果李傕、郭汜声称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可能。其他人不但不会听他的,反而要齐心协力联起手来,想方设法把这个天子从他的魔爪之下拯救出来。所以说,李傕、郭汜不是挟天子的合适人选,袁绍和曹操才是。 那么,袁绍和曹操,谁会捷足先登呢? 按理来讲,袁绍的条件要好得多。一来袁绍当时实力雄厚,二来曹操正忙着和吕布混战,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根本腾不出手来和袁绍争夺天子。 但是,沮授提出这个计划以后,几乎遭到了袁绍手下的一致反对。袁绍的手下为什么反对?他们提出两点理由。 第一,“挟天子”不方便。 你挟的这不是一般人,你挟的可是天子啊!天子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天子说一,你敢说二吗?天子说往东,你敢往西吗?你把这样一个人弄到家里来供着,到底是你挟天子啊,还是天子挟你啊? 第二,“挟天子”没用。
袁绍的谋士们认为,汉朝这块金字招牌,经过了那么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就烂透了,丧失号召力了。现在的局面,就好像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谁有实力谁就称帝,你“挟天子”干什么?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袁绍本人也不想“挟天子”。袁绍总觉得:汉献帝是董卓立的,根不正苗不红。我之前还认为他是一个伪政权,还曾经想要立刘虞为天子呢。现在我如果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汉献帝请到家里来供着,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再说了,我袁绍迟早是要自己做皇帝的,到时候我拿这个汉献帝怎么办呢?杀了吧,不合适;废了吧,不合适;让他做太上皇吧,年龄上也不合适。所以干脆我就别给自己找麻烦,别“挟天子”了。 袁绍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一次大好的机会。 曹操呢?他虽然当时正在和吕布打得不可开交,但还是忙里偷闲,派了一个使者跑到长安去向汉献帝示好,表明忠心。汉献帝接见了曹操的使者,受宠若惊,激动得热泪盈眶:也就是你曹操,还把朕当个皇帝,这里的人都不把朕当人啊!汉献帝一高兴,下了一道诏书,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此前曹操虽然已经在军事上实际占领了兖州,但是没有名分,所以各地军阀都对兖州虎视眈眈,想要抢这块肥肉,比如吕布就来染指。现在,曹操成了汉朝正式任命的兖州牧,兖州唯一的名正言顺的主人。这样一来,曹操占领兖州就是合法的,别人占领兖州就是非法的,在政治上、合法性上,就高出了别人一头。
曹操接到了这道诏书,非常高兴,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汉献帝接到身边,每天让他给我下各种各样的诏书,赏给我各种各样的名分! 回头再说汉献帝,他在长安实在是待不下去了。自从接见了曹操的使者,汉献帝就决定逃回洛阳:毕竟关东地区还有人惦记着朕。
好在李傕、郭汜对汉献帝的看管也不严,完全让他自生自灭。汉献帝就带着一群大臣,历经艰难险阻,逃回了洛阳。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正好打败了吕布,重新夺回了自己的根据地。他一看:天子居然自己跑到洛阳来了,那我曹操还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
曹操当即派了一支军队去迎接天子,并说:“皇上您看,洛阳城已经没法待了。经过当年董卓的一把大火,这里的亭台楼阁早已化作袅袅青烟随风散去。您不如到我的大本营许县来,我那里建设得特别繁华,可以让您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宾至如归,包您满意。”汉献帝哪里做得了主?他只能被曹操的军队从洛阳接到了许县。到此为止,曹操“挟天子”的计划初步成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