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传(上下)
  • 王安石传(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安石传(上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7.75 4.9折 98 全新

库存24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铭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74327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31306919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心慕稷契许身高
  一、天禧五年(1021)十一月王安石出生在一个书香洋溢的大家庭
  二、少年王安石只想有朝一日用诗赋博取功名利禄
  三、通过苦苦思索,王安石确立了超越世俗价值观的人生目标
  四、为了担当起养家的重任,王安石不得不投身举业
  五、庆历二年(1042)三月,王安石以第四名进士及第
笫二章幕府青衫最少午
  一、初人仕途,王安石确立了以道进退的仕宦原则
  二、期待已久的政治改革拉开了序幕,兴奋之余,王安石心怀忧虑
  三、回到故乡,王安石感伤嗟叹,物换星移,往日不再
  四、王安石论诗,重视自然地理环境、时代氛围与社会风尚对诗人的
塑造
  五、王安石常常与曾巩一起探讨古圣先贤思想的纯正奥义
  六、出处进退之念、聚散离合之感,在王安石心中纠结
  七、得知韩琦即将出知扬州,王安石既深感遗憾,又充满期盼
  八、庆历五年(1045)秋,王安石淮南签判任满
第三章  归佐南州县邑新
  一、庆历七年(1047)三月,王安石抵达鄞县任所
  二、王安石采取的便民利民措施很快收到了成效
  二三、邻县的几位知县与王安石志同道合
  四、王安石成为疑古疑经思潮的生力军
  五、王安石时刻关注和思考天下大事
  六、皇祐二年(1050)三月,王安石告别鄞县
  七、登山临水,王安石心中的黯然情绪一扫而尽
第四章  勠力乘田岂为名
  一、两度辞谢朝廷召试,皇祐三年(1051)春,王安石通判舒州
  二、初到舒州,工安石多少感到有些不太适应
  三、十月,一个沉重的打击降临到王安石身上
  四、王安石认为,吏治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学衰微与士风鄙陋
  五、王安石期待一场系统性、制度性的改革
  六、随着名望的不断提升,王安石亦屡屡遭受质疑与毁谤
  七、王安石认为,文学创作应服务现实政治
  八、舒州通判任满,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乘船东去
第五章  厩牧三年厌苦频
  一、至和元年(1054)九月,王安石被破格任命为群牧司判官
  二、“先自治而后治人”,是王安石对自我人生道路的设计
  三、在京三年,王安石不断上书请求出任外郡
  四、一次次唱酬活动,激发了王安石好强争胜、钻研不息的精神
  五、欧阳修满怀热情地“付托斯文”,王安石却志不在此
  六、王安石与韩维、吴充、吕公著交往密切,时人称为“嘉祐四友”
  七、嘉祐二年(1057)四月,王安石出知常州
第六章  竭节初悲力不任
  一、常州之政遭遇挫败,王安石并未放弃务实有为的施政理念
  二、王安石将王令引为可以携手并进以匡时济世的道友
  三、王安石酷爱读书,对歌舞伎乐没有丝毫兴趣
  四、嘉祐三年(1058)二月,王安石任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
  五、对于朋友们的批评和质疑,王安石既惊讶又难过
  六、嘉祐四年(1059)春调任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七、王令不幸病逝,王安石震惊之余陷入巨大的悲痛
第七章  经时济世才难就
  一、嘉祷五年(1060)使辽途中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抒发心曲
  二、王安石作《拟上殿札子》等,再度呼吁改革
  三、随着王安石官职的升迁,家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
  四、身为知制诰,王安石深感责任重大
  五、王安石与司马光等友人戏谑为诗,探索诗歌写作的各种可能性
  六、品评古代历史人物,王安石高度推崇西汉学者扬雄
  七、王安石拒绝为苏辙撰写制词,使他与苏洵的关系雪上加霜
第八章  三午衔恤隐钟山
  一、忧居江宁,噩耗一个接着一个
  二、王安石的道士朋友中,声名最著的是李士宁
  三、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存在着理性与感性两个层面
  四、王安石闲居江宁,许多青年学子千里迢迢登门求教
  五、除了设帐讲学,王安石也常常在江宁及周边地区游玩
第九章  风云际会君臣合
  一、初登帝位,神宗试图寻找一位可以同心协力进行政治改革的股肱大臣
  二、熙宁元年(1068)春,王安石启程进京
  三、王安石与同为翰林学士的好友司马光常常意见相左
  四、神宗的信赖和倚重令王安石深深感激
  五、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力排众议,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六、幸遇君臣际会,得以一展宏图,但王安石的境遇并不顺利
  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十章  万钧雷霆推新政(上)
  一、均输法的推行十分艰难
  二、青苗法颁布,制置三司条例司内部的矛盾变得不可凋和
  三、王安石与司马光不仅政见时相抵牾,对人的看法也大不相同
  四、措置宗室法颁布两天之后,又颁布了农田水利法
  五、元老重臣韩琦的奏章引发巨大震荡
  六、之前的知交好友与同盟军纷纷暌离,王安石倍感痛心
  七、变法派攻击苏轼私贩货物,反对派弹劾李定不服母丧
第十一章  万钧雷霆推新政(下)
  一、从并营减兵,到选将练兵,宋军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畿县保甲条例》颁布
  三、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
  四、王安石与文彦博之间的攻防与对峙越来越激烈
  五、免役法试行后,东明县数百户县民集体进京上访
  六、对有碍变法的人 

内容摘要
 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
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
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主编推荐
◎ 七年磨一剑,穷尽最原始文献,以极为严谨的考据,“无一事无来历”,与古代伟大的灵魂对话
《苏轼传》《欧阳修传》作者崔铭老师近期新力作!宋代文坛、政坛“巨人三传”收官之作!
作者试图尽可能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从最原始的文献入手,通过对王安石心灵世界的体认和理解,结合对他同时代人与他的多层次互动的考察,还原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王安石。

◎ 抖落掉历史的尘埃,以深厚的学问功底,还原一个丰盈多姿、生意盎然的王安石
是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还是目前伟大的改革家?是权倾一时的政治家,更是流芳千古的文学家。政治家:理性、独断,唯目的性;文学家:感性、深情,重审美性。
在作者心中,苏轼是智者,一切境遇皆能从容应对,因此《苏轼传》越写越欢喜,欢喜中充满了感动;欧阳修是达者,但在世事纷扰、疾病侵凌下,仍难敌生命的虚无,因此《欧阳修传》越写越感伤,感伤中充满了敬意;王安石是勇者,激流勇进,激流勇退,世罕其匹,因此《王安石传》越写越崇敬,崇敬中充满无尽的心疼。
如果可以选择,作者希望成为东坡的朋友,欧公的弟子,半山居士的兄弟姐妹。

◎千古历史评价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苏轼《王安石赠太傅制词》

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黄庭坚《跋王荆公禅简》

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

精彩内容
 他身材魁梧,后背结实有如龟壳,头大而圆,宽阔方正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当他注视你时,就像两道利箭突然射出,让人不禁受到震慑。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眼睛也像他的头脑一样不停地转动。他的额角隆起,好像长着两个肉角,两眉之间距离较宽,颧骨高耸,耳长过鼻,厚实的下巴,透出倔犟与威严。左右耳根上各有三颗黑痣,脸上有些许黑褐色的斑点。
他的样貌曾经为全国百姓所熟知。因为,在他去世八年之后(1094),作为神宗皇帝生前最信赖的大臣,他的画像被安置在神宗庙庭,与神宗一起接受祭祀;在他去世十八年之后(1104),作为儒家学派的正统传人,他的塑像更被安置在孔庙,位列于颜回、
孟子之次,直到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才被撤除,那时距离南宋灭亡(1279)也不过三十多年。
随着他身前身后地位的升沉起伏,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是非毁誉,围绕他的外貌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故事与议论。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天生不凡,从古老的相术中即可得到印证。据说,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有位擅长看相的大臣在神宗皇帝面前品评当时朝中重臣,就说他是“牛形人,任重而道远”,又说他“牛耳虎头,视物如射,意往直行,敢当天下大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至少有两部宋人笔记(《画墁录》《清波杂
志》)都有记载。陆游《老
学庵笔记》中则提到,另一
个长于相术的河北道士贾众妙,贾道士认为他“目睛如
龙”,“得龙之一体”,所以能位极人臣。讨厌他的人则试图从他的外貌找出心术不正的依据,例如《道山清话》的作者曾经引用黄庭坚的话,说他“终日目不停转”,内心躁动不安,与心如止水、“二十年来胸中未尝起一
思虑”的北宋名臣范镇相对比,境界高下判然立见。不过,笔记中的引用,抽离了原有语境,将两段在不同语境下讲述的话语组合在一起,与其说表达的是黄庭坚的意思,不如说是笔记作者个人的观点。事实上,在《跋王荆公禅简》一文中,对于这位充满争议的长辈,黄庭坚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崇敬: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他个性简率,不修边幅,甚至很长时间都不沐浴,衣服脏了、旧了也不及时换洗。他的同事兼好友吴充、
韩维实在看不过去,便和他相约,每隔一段时间,大家一起去定力院浴室沐浴。每次沐浴前,两位好友都会为他准备干净崭新的换洗衣物。他们将这个活动取名为“拆洗王介甫”。对于他脸上那些黑褐色的斑点,有人曾建议道:“您脸上有黚(qián),不妨试试用芫荽的汁液擦洗,可以去掉。”他却不以为然:“我这是皮肤黑,不是黚。”那人又说:“芫荽的汁液可以去黑。”他哈哈一笑,答道:“老
天生就的黑皮肤,芫荽又能拿我怎么样?”饮食上他也极不讲究。
有段时间,家里的仆人都说他酷爱吃獐肉干,夫人听说后大吃一惊,说:“老爷平日从不挑食,怎么突然就喜欢吃獐肉干了呢?你们是怎么发现的?”仆人回答:“最近几次在外面吃饭,满桌子的菜,老
爷看都不看,只盯着獐肉干吃。”夫人想了想,说:“獐肉干是不是每次都摆在他的面前?”仆人点头道:“是的,夫人。”夫人说:“这就对了,明天你在他面前放一盘别的菜。”第二天,仆人将獐肉干挪到稍远一点的地方。果然只见他埋头吃饭,专夹面前的一盘菜,根本不知道桌上还有獐肉干。
因为过于专注自己的思考,他不时还会闹出些笑话。有一次,宫里举行赏花钓鱼宴,每位大臣面前的几案上,除了佳肴美酒之外,各放了一碟鱼饵。他竞不知不觉把鱼饵全吃光了。
这些生活小节,喜欢他的人总是津津乐道,不仅觉得无伤大雅,反而体现了一
种率性自然、脱略形骸的高情逸趣。讨厌他的人则认为都是装的,恰好证明他虚伪奸诈,甚至怒斥他“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闪首丧面,而谈诗书”,“凡事不近人情”,是“阴险狠贼”的“大奸慝”,必为“天下之患”。
这些尖刻的话语出自于署名苏洵的《辨奸论》,成为宋人热议的一大话题。有的人拍手称快,赞许苏洵有先见
之明;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认为苏洵完全是出于个人恩怨而肆意谩骂。然而,《辨奸论》是否为苏洵所作,直到今天,学术界依然议论纷纭,没有共识。当然,即便文章作者确实是苏洵,也并不具有盖棺论定的权威性,仅仅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就像当年苏轼公开表示痛恨“程颐之奸”,以至形于颜色,而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并不因此就认为程颐是奸人,在整个元明清时代,程颐甚至被尊为圣贤,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总之,本书的主人公就是这么一个性格奇特、充满争议的人物。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