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因斯坦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73 6.2折 59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于尔根·奈佛|译者:马怀琪//陈琦

出版社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15340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2628079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于尔根·奈佛编著的《爱因斯坦传》讲述了一位天才科学家的故事,同时描绘了整整一个时代。这个男人让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看法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书中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所带来的影响。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外表始终让人格外着迷,书中对于爱因斯坦作为常人的一面进行了大量生动细致的揭示。在爱因斯坦神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他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作者简介
于尔根·奈佛(JurgerlNeffe),1956年生;大学期间开始学的是物理学,然后改学生物学,并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从事记者工作20年,曾在GEO担任编辑和作者,后担任《明镜》报的通讯员、专栏作家和驻纽约记者。此后建立马科斯·普朗克学会驻首都办公室,并担任办公室主任,后成为柏林马科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现作为自由新闻工作者生活在柏林。曾多次获奖,并曾荣获Egong-Erwin-Kisch奖。

目录
引子  一个永生不死的人——爱因斯坦的秘密
第一章  第二次诞生——决定命运的1919
第二章  爱因斯坦何以成其为爱因斯坦———位天才的心理图谱
第三章  “一个新的时代”——从工厂主的儿子到发明家
第四章  关于小人国和巨人国——爱因斯坦读过的—段科学简史
第五章  对遗产的责任——爱因斯坦侦缉队投入行动
第六章  “爱尔莎或者伊尔莎”——爱因斯坦和女人们
第七章  从神童到奇迹年——爱因斯坦的天使
第八章  光的难题——为什么是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第九章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爱因斯坦的腾达之路
第十章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天才父亲的悲剧
第十一章  对一项发明的解剖——爱因斯坦是如何发现广义相对论的
第十二章  拉姆达依然活着 ——爱因斯坦,“宇宙的总工程师”  
第十三章  时空在震颤——实验台上的相对论
第十四章  他最大的敌人——爱因斯坦,德国以及政治
第十五章  “我又不是老虎”——作为人的爱因斯坦
第十六章  一个名字叫阿尔伯特的犹太人——他的上帝是—个原则
第十七章  目的使怀疑变得神圣——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
第十八章  巨人的失败——探索世界方程式
第十九章  从炼狱来到金元帝国——爱因斯坦的美国
第二十章  “人类是个糟糕的发明”——爱因斯坦,原子弹,麦卡锡时代和尾声
致谢
人名索引

内容摘要
 他曾被称作“整个世纪的大脑”,并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了彻底的变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乌尔姆,1896年后移居瑞士。在他的“奇迹年”1905年,他完成了最负盛名的理论“相对论”。1914年他迁居柏林,1921年荣获诺贝尔奖,1933年被迫逃离德国,尔后一直在美国的普林斯顿执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55年辞世。爱因斯坦的一生是动荡不安与波澜壮阔的结合体。他不但是最为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同时还作为一位逆向思维者和特立独行、
在政治上善于思考的人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爱因斯坦用他的公式E=mc2书写了历史,而他那张对着全世界伸出舌头的著名照片同样广为流行。
于尔根·奈佛借助大量新披露的文件和令人惊讶的档案资料,讲述了爱因斯坦及他那个时代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在爱因斯坦神话背后所隐藏的鲜为人知的奥秘,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这位“新哥白尼”(马克斯·普朗克语)如何通过他的思想推动了现代科学的突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爱因斯坦的科学。于尔根·奈佛编著的《爱因斯坦传》同时描述了作为普通人的爱因斯坦,这位为人权与和平而斗争的战士在同女人和他自己的孩子打交道时内心的矛盾。奈佛还引领着读者一起进入到今天高科技的科学实验室中,从而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理论都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在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他的研究工作中都保留了什么。
《爱因斯坦传》是一部写得相当出色的关于20世纪最著名人物的传记,同时又是一部介绍现代科学成就及其局限的引人人胜的报告文学。

精彩内容
 第一章第二次诞生——决定命运的1919就在这一时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次诞生
了:作为传奇和神话,作为整个一个时代的偶像和圣人,有如凤凰涅槃……1919年11月7日,一个灰蒙蒙的冬日星期五的早晨。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位于柏林哈伯兰特大街5号的寓所里醒来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决定性的转折。从今往后,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不过此时此刻,这个40岁的男人,对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将要面临的、直至他的生命终结都无法摆脱的状况尚一无所知。“窥见上帝的秘密”是他的愿望,而像他这样能如此接近大自然之奥秘的人,也确实为数不多。但现在,指示他的命运的发展方向,在他奇特大胆的想象中却是从来未曾料及的。
左右其道路的力量战胜了他的意志。这就是那一天——他在科学殿堂里被敕封圣号之后的那个日子。
在此之前,爱因斯坦基本上过着一种平静的、很少受到社会公众搅扰的生活。现在,他很快就将见识到20世纪除科研和技术之外的另一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力量——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发现了他,通过空前的个人崇拜把他塑造为科学界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天皇巨星。声誉这种东西可以依靠自身的“营养”不断提高和增强,以至到最后除了声誉本身再不需要任何其他滋养。几乎没有一个人像爱因斯坦那样,能为这一
论题提供如此鲜活的证明。今天,公众对爱因斯坦肖像的熟悉程度超过任何一个人,尤其是那幅披散着一
头乱蓬蓬的白发,脸上布满皱纹,长着一个蒜头鼻子和闪射出天真目光的老年照片,几乎已经成为所有人心中一成不变的形象。
名声和传媒如同太阳和阳光一样互为前提。声誉的飙升是传媒链式反应的必然结果。伦敦的《泰晤士报》便在这个11月的早晨点燃了连锁反应的导火索。
作为时代的媒体,在无线电广播时代开始之前10年左右,报纸和杂志正处于鼎盛时期。这家英国报纸向它的读者们介绍了爱因斯坦的预言,称它“即便不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预言,也是最重要的预言之一”。《泰晤士报》一向以矜持克制和客观冷静的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而这一次编辑部却一反常态,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报道了这一“科学中的革命”。
但是,对于远在柏林、这一轰动事件的“始作俑者”爱因斯坦,报道的内容却丝毫也不新鲜。因为报道中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他的广义相对论,而这一理论的建立至少已经是4年以前的事情了;报道所
援引的消息——5个多月之前进行的一次天文观测证
实了爱因斯坦的“宇宙的新理论”——他也早已经知晓。
作为对其思想正确性的考验,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多项预言,其中之一便是预言大质量的物体能够引起或造成空间的弯曲。如果这种弯曲确实存在,那么光线在穿越宇宙的途中一定会沿着弯曲的形状行进。
太阳是宇宙中距离我们最近的大质量物体,在太阳附近,光线应该发生尽管微小、但绝对可以测量得出来的偏折。
这一偏折值通过爱因斯坦的公式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用几何学的语言表示为1.7弧秒,这在天空中也
就是相当于一根火柴棍儿宽度的距离。而迄今为止,在根据现代物理学的开路先锋伊萨克·牛顿(IsaacNewton)的方程式作出的、同样未经检验的预言中,该偏折值仅为上述数值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爱因斯坦理论的适用性而言,这次观测可以说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检验:一旦他的预言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便说明他的理论在牛顿去世将近200年之后,战胜了这位“现代科学之父”的思维模式。
所需要的观测每隔好几年才能进行一次。也就是说,从地球上看,只有在月亮将太阳完全遮蔽住的短短几分钟里才能进行。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识别出掠过太阳附近的星光,也才能观测到由于太阳质量而造成的光线可能发生的弯曲。
现在,《泰晤士报》的读者们得知,在本年度的5月29日,前往热带地区的英国科学家们,在一次日食期间成功地进行了这一检验。
爱因斯坦于1919年夏初就已知道了结果。9月27日,他向身患癌症、住在瑞士的母亲报告了这一消息:“今天收到令人高兴的消息:H-A.洛伦兹(H.A.Lorentz)打电报告诉我,英国考察队证实了光在太阳附近发生偏转。”但正式结果直到11月6日,在伦敦举行的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合会议上才郑重加以宣布。
这次值得纪念的会议所带来的后果,几乎彻底改变了爱因斯坦的生活。亲身经历了这次会议的英国数学和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对会议作了如下描述:“整个紧张专注的气氛犹如一出古希腊戏剧,”他写道,“我们则是为揭示天意进行伴唱的合唱队,在一次无比重大事件的展开中对命运加以宣叙。现场的安排充满戏剧色彩:传统的仪式,背景中挂着一幅牛顿的肖像,它仿佛在提醒我们,200年前所作出的最伟大的科学总结,现在要接受第一次修正。此中不乏个人色彩,一次人类思维世界的伟大探险终于抵达坚实的彼岸……物理定律即是诠释天命的语言。”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