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与恨的边缘/库雷西作品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与恨的边缘/库雷西作品系列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96 5.4折 3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哈尼夫·库雷西|译者:沈河西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65872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0182368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爱与恨的边缘》不少篇章着重处理爱与恨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这扇门关上了》讲的是一个巴基斯坦女人在巴黎开始新生活,《周末与永远》讲的是库雷西的电影《蜜月重温》,关于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另一篇《赛跑的人》讲的也是一对老夫妻如何重新面临奄奄一息的婚姻。还有一篇长文探讨了卡夫卡与他父亲的关系,库雷西以相反的方式阅读了卡夫卡的名篇《变形记》。另外,作为一个对现实政治颇为关注的作家,有三篇关于移民问题、种族问题的文章值得一读,其中有两篇都涉及到一位中国读者不熟知的黑人作家E.R布雷斯韦特。收录在这个集子最后的是一篇介乎虚构与非虚构的长文,讲的是库雷西被一个骗子骗光存款的真实经历,他对这个骗子产生了矛盾的情感:钦慕与反感,迷恋与厌恶,爱与恨。
读者从这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里会发现,哈尼夫·库雷西也在探索那些他长期关注的话题:成长与衰老;背叛与忠诚;想象力与压抑;婚姻与作为父亲的感受。

作者简介
哈尼夫·库雷西(HanifKureishi),巴基斯坦移民后裔,1954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大学主修哲学。他多才多艺,作品包括舞台剧本、小说、广播剧及电视电影剧本等,亦为电影导演。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1985年创作电影剧本《我美丽的洗衣店》(MyBeautifulLaundrette),获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剧本提名;1991年执导电影《伦敦杀了我》(LondonKillsMe)。在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影了其编剧的影片《母亲》。 1990年以首部小说《郊区佛爷》(TheBuddhaofSuburbia)获Whitebread文学奖。其后陆续推出小说《黑色唱片》(TheBlackAlbum,1995)、《爱在蓝色时代》(LoveinaBlueTime,1997)、《亲密》(Intimacy,1997),《整日午夜》(MidnightAllDay,1999)、《加百列的礼物》(Gabriel’sGift,2001),迅速跃升为欧洲文坛新巨星。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亲密》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最新长篇小说为2004年出版的《身体》(TheBody)。 库雷西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早期作品中的幽默反讽享誉世界,近作对情欲与两性冲突的探讨充满了动人的深情。库雷西以其幽默、脱俗、前卫被认作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富魅力的杰出作家之一。

目录
432号航班
混乱与想象力
赛跑的人
我是未来的男孩
他父亲的排泄物:弗朗兹·卡夫卡和蝼蚁的权力
伤口与魔法棒
分心的艺术
周末与永远
这扇门关上了
神秘的陌生人:移民者的新故事
那个昏倒的女人
白人之心
我们是大眼睛的黑人小孩
老人国
与贼共舞

内容摘要
库雷西说_爱——婚姻—性—背叛—创意写作—鬼混—疯狂—卡夫卡—拍电影—移民—伊斯兰—失去毕生积蓄——还有恨

精彩内容
\"赛跑的人他和妻子玩笑开了好几年,说要在居住的街区附近来一场跑步比赛。眼下,这个礼拜两个人就要离婚,在搬出和孩子们、继子们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的房子之前,他们要了此夙愿,两个人都找不到让步的理由。他猜想,这是他俩一起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过去的五年里,他每两个礼拜慢跑一次,但撑过二十分钟开外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她呢,尽管她练瑜伽,也爱跳巴萨诺瓦,但她不碰任何其他运动。就跑步来说,她是有优势的。她四十五岁左右,而他六十出头,一个他看起来无论是较真还是自我反省都有些尴尬的年纪。
跟他比起来,他对手的体型不算太糟糕,但也说不上有多曼妙。少年时代,她曾做过越野赛跑选手。她是为此而生的:身材高大,但胖乎乎的,双腿又粗又壮。这一次她要破釜沉舟了,他知道。话虽如此,他不相信她有足够的体力。如果你不坚持跑二十五年,冷不丁一次急速跑上一个小时是撑不下来的。还是说你真的行?什么给了你动力?痛苦吗?讨论这个事儿的时候,她扬言,[精彩书摘]赛跑的人他和妻子玩笑开了好几年,说要在居住的街区附近来一场跑步比赛。眼下,这个礼拜两个人就要离婚,在搬出和孩子们、继子们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的房子之前,他们要了此夙愿,两个人都找不到让步的理由。他猜想,这是他俩一起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过去的五年里,他每两个礼拜慢跑一次,但撑过二十分钟开外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她呢,尽管她练瑜伽,也爱跳巴萨诺瓦,但她不碰任何其他运动。就跑步来说,她是有优势的。她四十五岁左右,而他六十出头,一个他看起来无论是较真还是自我反省都有些尴尬的年纪。
跟他比起来,他对手的体型不算太糟糕,但也说不上有多曼妙。少年时代,她曾做过越野赛跑选手。她是为此而生的:身材高大,但胖乎乎的,双腿又粗又壮。这一次她要破釜沉舟了,他知道。话虽如此,他不相信她有足够的体力。如果你不坚持跑二十五年,冷不丁一次急速跑上一个小时是撑不下来的。还是说你真的行?什么给了你动力?痛苦吗?讨论这个事儿的时候,她扬言,“永远不会”被他打败。否则她宁肯自杀。那就让她去死好了,他想。他会欢欢喜喜把她埋掉。
现在,这两位昂首阔步地从房里走到了人行道上。孩子们和他们的朋友,对这两个成年人古怪的举止感到既兴奋又困惑。他们敲击着窗,与他俩挥手道别,然后就回到已然带上回声的房间里踢足球。除了一些塞得满满当当的箱子,房间空空荡荡,箱子上面贴着便签作标记。
他明白,他俩都不会忘记这一天,他也不会掉以轻心。一开始,他就意识到先前低估了赛程的长短。根据俩人一起定下的路线,整场比赛大致历时一个半小时,这无论对谁都有点力不从心。 自从最终答应这场“你死我亡”的较量之后,他就开始加紧练习,大多数日子跑三十来分钟,跑到最后精疲力尽。比赛前夕,他试着做了十个俯卧撑,滴酒不沾,健了会儿身,九点半回到房间。他想象着,第二天,他会先她一步冲进家门,像柏林奥运会的杰西·欧文斯一样高高举起双臂,而且还要在齿间叼一枝玫瑰。
愤怒会激励他,助他一路势如破竹,这就是他满怀希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她说了这句之后,“讲真,我希望我比你先到家。然后我就可以给你叫一辆救护车,你会眼巴巴地看着我在人行道上挥手,拍拍你的背,你这没种的手下败将。”他注意到,孩子们很想他吃错什么药,意志突然如此坚定。
在外面的街上,他弯弯腰,抖抖脚,伸伸手臂。她站在他旁边,一脸不耐烦。他不忍看她。她说她会热烈地拥抱生活。对此,他感到高兴。他怎么可能把这场荒唐的比赛太当回事?他们俩一定一副蠢样,站着盯着对方看。剑拔弩张的,跺着脚。他的智慧和成熟都跑哪里去了?但是,不知怎么的,过去没有一件事像这件事那样重要。
他专注在呼吸上,开始跑了。他会跑到自己撑不住的程度。他会跑,因为他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会跑,因为他们无法共处一室,因为她身上最坏的那部分就在他体内。
他想到她已经准备好了,他说,“准备好了?”“是的。”“开始吧。你确定?”他说。
“是的,我确定。”“准备好了?”她说,“说’开始’,别说’准备’。”“我会说的。你同意什么时候说我就会说。”“现在就说,拜托,”她说,“看在上帝的份上!”“好了,好了。”“好了?”她说。
“跑!”他说。
“对了,谢谢,”她说,“终于,你总算做了个决定。”“跑,跑!”他说。
“好,”她说,“跑!”他们开始跑了。
他抢得先机,小心翼翼地迈出几步,想试试看自己的膝盖,却只看到她像只兔子一样,从他身边一掠而过,在几米开外的转角转了个弯。很快,她就消失在了视线里。
他按计划行事。如他预想的,他跑得慢,要把精力留在最后十五分钟爆发。他也跑过那个转角了,他速度更慢下来了。他感觉到左腿猛的一紧,肯定拉了一下韧带。会是多发性硬化吗?又或者是抽筋?这些天,他甚至抽筋抽到了脚趾头。不是任何人都能幸免于此:你会在足球联赛的加时赛之前看到他们,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一个礼拜价值二十万的球员,躺在草皮上,就像被枪射中了一样。他知道他们的痛苦。他感同身受,这个上蹿下跳的被拖垮的蠢蛋,穿着闪闪发亮的跑鞋,瘦骨嶙峋的腿上包着一双线袜。
他继续向格林镇跑去,他想他可能跑着跑着就不痛了,或者就习惯这样的疼痛。他很快发现,比这糟得多的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气喘吁吁,一脸羞耻地招摇过市。许多路人看上去走路都比他跑步来得快,但他还是超过了那个推着小孩子的银行家。一个波兰的建筑工人正在卸载他的大篷车,当地餐馆的匈牙利服务生们正在去上班的路上,笑盈盈地朝他招手,递给他一根烟。他的邻居们,那个律师,那个疯男人还有那个记者,他都轻轻松松超过了。那个无趣的清洁工,正在店外思考关于永恒的问题,没有看到他。
他注意到一对对整日互相忍让的夫妻,他们会在假日酒店一起吃早餐,聊天。他觉得自己就像打开了一个色情片网站,却只看到已婚夫妇的鱼水之欢,多么倒胃口的画面,简直下流至极。
他跑过了私人学校,公立学校,法国人的学校,也跑过了华人教会,天主教教堂,还有一座房子里一楼的清真寺。他飞掠过乐购超市,几个街角商店,还有一家印度餐馆,一个摩洛哥咖啡店,几家慈善商店。从一家店的窗口,他看到那儿陈列着一些书,他那个小小的新公寓没有放书的空间,那儿万古如长夜。醒来后也再听不到家庭的喧闹。他要学着,重新活过。为什么会有人想这么做呢?
跑到了公园,他感到些许适意,看到其他面容扭曲的老妖精,许多人甚至比他还老,却还来这里自虐。就在这里,他又看到了他的竞争对手,那个他爱不起来也杀不掉的妻子。她就在那里,一个小小的身躯在风里跌宕,穿过远处草地的那一边。她消失在了树丛间,看上去不知疲倦。
全神贯注地在公园绕了一圈后,他出来跑到人行道上。躲过上班族,他径直走向散发着恶臭的地下通道,他的脚步声响亮,出来后惊讶地发现小路旁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公立学校的学生仔学生妹们穿着防水长靴,漫漫人生路在前方等着他们呢。他们推开了长长的船,划进了水里。
他绕开他们,十五分钟后,来到桥边。他往上看去,半步半步地拾级而上。他想,接下来的赛程他要慢慢走,这是明智之举。他喘着粗气,咳嗽着,已经不是笛卡尔意义上的承载着更高意识和理性的容器,而成了一个失去形状的袋子,包裹着破裂的脚筋,爆起的青筋和吼叫的肺叶。
但他尚存一丝灵光乍现般的蓬勃意气,在桥上,他又开始慢跑起来,瞥一眼这宽广的景致,远眺那可爱的屋舍,他再也要不起了。家就留给孩子们吧,他想,一面摘下戒指扔了出去。或许下面已经有一堆金戒指长眠河底,就在水面下面,那是苦涩的爱的废墟,那是重获自由的礼赞。
他牢牢把住扶手,生怕头朝前一路跌跌撞撞。他来到桥那端的阶梯底下,转过身,以发狂般自信满满的速度,冲到了街上。再过一百码后,他歇了口气。他不得不如此。
这将是这场漫长较量的最后一搏,在这条失意的大道上,绿树成荫的河流在这边,水库在另一边。继续往这条路上往前跑,如果他侥幸没有突发心脏病,他会看到他妻子瘫倒在地,呜呜咽咽,或甚至可能还会呕吐,她残存的体力只够抓住他的脚踝,唉声祈求。但他不会就此打住。他会从她身上横跨过去,可能不经意地往她头上轻轻一击,然后热火朝天地冲向胜利。
奔上跑下,步履维艰,他知道他累了,或者他快要死了。这场奔跑已经足够,将他残存的力量全部耗尽。他现在在哪里?鞋带系了又系,又开始跑,他怕停下来,想到远处那湿漉漉的泥土,树木,和头顶的白云。他的思绪一直在翻飞在旋转,他历数着他失去的一切,直到苦难的溯源之旅告一段落。他有一个更好的想法。他迈出了新的一步。
不再追随她的步伐,不再想最终可能追上她,他转过身,朝向另一条路。他迈了一步。他迈了几步,有点失去平衡,就像他从来没有走过路一样。他离开了。去了另一个方向。
就像芝诺的箭,在空中无尽地飞行,他永远无法抵达终点。他会到达另外的地方。除了此地,就没有其他的地方了吗?他会变成一个失踪的人。有时,你需要对幻灭怀抱勇气。不再是施虐者和受虐者的纠缠,不再是死亡华尔兹。残忍是一种艺术。他后悔一切,但这一次无怨无悔。
天色暗下来,但他感到一股全新的动力,无可名状,无可匹敌。奔跑,奔跑,奔跑,他成长年代听过的所有流行歌都是这么唱的。他会接受这个忠告的,永远别忘了,当你在逃离某些事情时,你也在离另一些越来越近。
被他打败。否则她宁肯自杀。那就让她去死好了,他想。他会欢欢喜喜把她埋掉。
现在,这两位昂首阔步地从房里走到了人行道上。孩子们和他们的朋友,对这两个成年人古怪的举止感到既兴奋又困惑。他们敲击着窗,与他俩挥手道别,然后就回到已然带上回声的房间里踢足球。除了一些塞得满满当当的箱子,房间空空荡荡,箱子上面贴着便签作标记。
他明白,他俩都不会忘记这一天,他也不会掉以轻心。一开始,他就意识到先前低估了赛程的长短。根据俩人一起定下的路线,整场比赛大致历时一个半小时,这无论对谁都有点力不从心。 自从最终答应这场“你死我亡”的较量之后,他就开始加紧练习,大多数日子跑三十来分钟,跑到最后精疲力尽。比赛前夕,他试着做了十个俯卧撑,滴酒不沾,健了会儿身,九点半回到房间。他想象着,第二天,他会先她一步冲进家门,像柏林奥运会的杰西·欧文斯一样高高举起双臂,而且还要在齿间叼一枝玫瑰。
愤怒会激励他,助他一路势如破竹,这就是他满怀希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她说了这句之后,“讲真,我希望我比你先到家。然后我就可以给你叫一辆救护车,你会眼巴巴地看着我在人行道上挥手,拍拍你的背,你这没种的手下败将。”他注意到,孩子们很想他吃错什么药,意志突然如此坚定。
在外面的街上,他弯弯腰,抖抖脚,伸伸手臂。她站在他旁边,一脸不耐烦。他不忍看她。她说她会热烈地拥抱生活。对此,他感到高兴。他怎么可能把这场荒唐的比赛太当回事?他们俩一定一副蠢样,站着盯着对方看。剑拔弩张的,跺着脚。他的智慧和成熟都跑哪里去了?但是,不知怎么的,过去没有一件事像这件事那样重要。
他专注在呼吸上,开始跑了。他会跑到自己撑不住的程度。他会跑,因为他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会跑,因为他们无法共处一室,因为她身上最坏的那部分就在他体内。
他想到她已经准备好了,他说,“准备好了?”“是的。”“开始吧。你确定?”他说。
“是的,我确定。”“准备好了?”她说,“说’开始’,别说’准备’。”“我会说的。你同意什么时候说我就会说。”“现在就说,拜托,”她说,“看在上帝的份上!”“好了,好了。”“好了?”她说。
“跑!”他说。
“对了,谢谢,”她说,“终于,你总算做了个决定。”“跑,跑!”他说。
“好,”她说,“跑!”他们开始跑了。
他抢得先机,小心翼翼地迈出几步,想试试看自己的膝盖,却只看到她像只兔子一样,从他身边一掠而过,在几米开外的转角转了个弯。很快,她就消失在了视线里。
他按计划行事。如他预想的,他跑得慢,要把精力留在最后十五分钟爆发。他也跑过那个转角了,他速度更慢下来了。他感觉到左腿猛的一紧,肯定拉了一下韧带。会是多发性硬化吗?又或者是抽筋?这些天,他甚至抽筋抽到了脚趾头。不是任何人都能幸免于此:你会在足球联赛的加时赛之前看到他们,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一个礼拜价值二十万的球员,躺在草皮上,就像被枪射中了一样。他知道他们的痛苦。他感同身受,这个上蹿下跳的被拖垮的蠢蛋,穿着闪闪发亮的跑鞋,瘦骨嶙峋的腿上包着一双线袜。
他继续向格林镇跑去,他想他可能跑着跑着就不痛了,或者就习惯这样的疼痛。他很快发现,比这糟得多的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气喘吁吁,一脸羞耻地招摇过市。许多路人看上去走路都比他跑步来得快,但他还是超过了那个推着小孩子的银行家。一个波兰的建筑工人正在卸载他的大篷车,当地餐馆的匈牙利服务生们正在去上班的路上,笑盈盈地朝他招手,递给他一根烟。他的邻居们,那个律师,那个疯男人还有那个记者,他都轻轻松松超过了。那个无趣的清洁工,正在店外思考关于永恒的问题,没有看到他。
他注意到一对对整日互相忍让的夫妻,他们会在假日酒店一起吃早餐,聊天。他觉得自己就像打开了一个色情片网站,却只看到已婚夫妇的鱼水之欢,多么倒胃口的画面,简直下流至极。
他跑过了私人学校,公立学校,法国人的学校,也跑过了华人教会,天主教教堂,还有一座房子里一楼的清真寺。他飞掠过乐购超市,几个街角商店,还有一家印度餐馆,一个摩洛哥咖啡店,几家慈善商店。从一家店的窗口,他看到那儿陈列着一些书,他那个小小的新公寓没有放书的空间,那儿万古如长夜。醒来后也再听不到家庭的喧闹。他要学着,重新活过。为什么会有人想这么做呢?
跑到了公园,他感到些许适意,看到其他面容扭曲的老妖精,许多人甚至比他还老,却还来这里自虐。就在这里,他又看到了他的竞争对手,那个他爱不起来也杀不掉的妻子。她就在那里,一个小小的身躯在风里跌宕,穿过远处草地的那一边。她消失在了树丛间,看上去不知疲倦。
全神贯注地在公园绕了一圈后,他出来跑到人行道上。躲过上班族,他径直走向散发着恶臭的地下通道,他的脚步声响亮,出来后惊讶地发现小路旁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公立学校的学生仔学生妹们穿着防水长靴,漫漫人生路在前方等着他们呢。他们推开了长长的船,划进了水里。
他绕开他们,十五分钟后,来到桥边。他往上看去,半步半步地拾级而上。他想,接下来的赛程他要慢慢走,这是明智之举。他喘着粗气,咳嗽着,已经不是笛卡尔意义上的承载着更高意识和理性的容器,而成了一个失去形状的袋子,包裹着破裂的脚筋,爆起的青筋和吼叫的肺叶。
但他尚存一丝灵光乍现般的蓬勃意气,在桥上,他又开始慢跑起来,瞥一眼这宽广的景致,远眺那可爱的屋舍,他再也要不起了。家就留给孩子们吧,他想,一面摘下戒指扔了出去。或许下面已经有一堆金戒指长眠河底,就在水面下面,那是苦涩的爱的废墟,那是重获自由的礼赞。
他牢牢把住扶手,生怕头朝前一路跌跌撞撞。他来到桥那端的阶梯底下,转过身,以发狂般自信满满的速度,冲到了街上。再过一百码后,他歇了口气。他不得不如此。
这将是这场漫长较量的最后一搏,在这条失意的大道上,绿树成荫的河流在这边,水库在另一边。继续往这条路上往前跑,如果他侥幸没有突发心脏病,他会看到他妻子瘫倒在地,呜呜咽咽,或甚至可能还会呕吐,她残存的体力只够抓住他的脚踝,唉声祈求。但他不会就此打住。他会从她身上横跨过去,可能不经意地往她头上轻轻一击,然后热火朝天地冲向胜利。
奔上跑下,步履维艰,他知道他累了,或者他快要死了。这场奔跑已经足够,将他残存的力量全部耗尽。他现在在哪里?鞋带系了又系,又开始跑,他怕停下来,想到远处那湿漉漉的泥土,树木,和头顶的白云。他的思绪一直在翻飞在旋转,他历数着他失去的一切,直到苦难的溯源之旅告一段落。他有一个更好的想法。他迈出了新的一步。
不再追随她的步伐,不再想最终可能追上她,他转过身,朝向另一条路。他迈了一步。他迈了几步,有点失去平衡,就像他从来没有走过路一样。他离开了。去了另一个方向。
就像芝诺的箭,在空中无尽地飞行,他永远无法抵达终点。他会到达另外的地方。除了此地,就没有其他的地方了吗?他会变成一个失踪的人。有时,你需要对幻灭怀抱勇气。不再是施虐者和受虐者的纠缠,不再是死亡华尔兹。残忍是一种艺术。他后悔一切,但这一次无怨无悔。
天色暗下来,但他感到一股全新的动力,无可名状,无可匹敌。奔跑,奔跑,奔跑,他成长年代听过的所有流行歌都是这么唱的。他会接受这个忠告的,永远别忘了,当你在逃离某些事情时,你也在离另一些越来越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