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兰山(视频书)(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贺兰山(视频书)(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3.25 8.1折 6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金海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72743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6元

货号3796497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金海著的《贺兰山(视频书)(精)》为央视纪录片《贺兰山》的同名图书。本书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入手,挖掘贺兰山历史文化事件,探索在贺兰山的文化交流、商贸交易、宗教传播以及文化的碰撞,感触贺兰山一石一木间的历史温情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以贺兰山为主线,将宁夏历史、名胜、民俗、民族、特产衔接起来,对于广大读者认识宁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文化具有一定价值。全面将纪录片《贺兰山》拍摄时的视频通过二维码链接进图书,增加了图书内容,并且配有大量图片,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李金海,笔名河湟三月,青海民和人,青年历史学者、作家。曾从事编辑和宣传工作,现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长期研究西北民族史、吐蕃史和西夏史,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有过深入研究。写作以大众阅读习惯入手,观点独到、脉络清晰、文笔流畅。诗作和散文散见于各报刊。

目录
第一章  远古遗存
  一、恐龙的故乡
  二、水洞沟,时空之旅
  三、神奇的岩画
第二章  朔方屏障
  一、贺兰山上的月亮
  二、萧关逢候骑
  三、灵台凯歌入
  四、神兵动朔方
  五、长城博物馆
第三章  山下帝冢
  一、意外发现
  二、消失的背影
  三、文明的异数
第四章  心灵圣地
  一、空谷梵音
  二、佛门红颜
  三、三教共存的圣山
第五章  山佑水脉
  一、山、河与平原
  二、天文学家的水利事业
  三、水与沙
第六章  丝路驼铃
  一、一条路,两座城
  二、悬崖上的奇迹
第七章  物华天宝
  一、贺兰山的石头
  二、最美的宁夏红
  三、贺兰山下葡萄园
第八章  回乡风情
  一、客自何方来
  二、阿訇的心愿
  三、中华回乡
第九章  共同家园
  一、民族共融皆兄弟
  二、贺兰山下即乡关
参考文献
视频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李金海著的《贺兰山(视频书)(精)》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纪录片《贺兰山》同名配套图书,作品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贺兰山为主线,以历史文化为脉络,分别从历史、地理、水利、物产、民俗、民族、宗教、治沙等方面入手,通过历史追溯、自然探索、现实思考和未来走向等多角度、全方位勾勒并升华贺兰山的地理坐标和人文地位。本书以宁夏为基点,同时从中国大历史视角俯瞰,阐述贺兰山对中国历史进程、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中华民族融合作出的重要贡献。
本书为国内首部关于贺兰山与宁夏文化的视频书(VBook),读者在阅读图书内容的同时,可以用手机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

精彩内容
 一、恐龙的故乡与中国大多数山脉呈东西走向不同,贺兰山是一
条南北走向山脉,这在中国境内比较罕见,它东西宽十五到六十公里,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平均海拔两千五百米左右,最高峰敖包疙瘩三千五百五十六米。
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
贺兰山汉代称卑移山,后改名乞伏山,至唐代,已普遍称作贺兰山了。贺兰山名字来源有种种说法,《元和郡县志》记载“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也有说法,匈奴贺兰部曾于晋太康年间驻牧于贺兰山地区,这座山便习惯地称为贺兰山了。
贺兰山雄伟的山势构成天然屏障,将西伯利亚冷气流挡在西侧,同时,也阻止了东南季风的继续西进,使之止步于贺兰山东麓,因此宁夏平原上空有了相对温润的潮湿气流,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美誉很大一部分来自贺兰山的贡献。贺兰山成为中国西北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主要天然分界线。
距今两亿五千万年前,晚期燕山运动使原本一片海洋的地带孕育出一座山脉,经过漫长的岁月,至今六千五百万年前,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贺兰山开始崛起,最终在三千万年前形成今天的雄姿,与贺兰山同步形成的牛首山地区发现了鱼类化石,证实了远古时期那段惊心动魄的地质运动。
2004年底,距离贺兰山东南一百公里的灵武发现了恐龙化石。这里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属于典型干旱半荒漠地带,很难将这里与恐龙联系起来。然而地质学家证实,在一亿四千万年前正处在侏罗纪时期的宁夏地区,雨水充沛,植物茂盛,湖泊星罗棋布,是恐龙的乐园。
在灵武市磁窑堡煤矿东南两公里处,有一个居住着两百多户矿工的村庄,叫作“南磁湾”。在南磁湾村东侧,有一道高不超过十米的山梁,登上山梁眺望,便能看见毛乌素沙漠,远远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震惊考古界的灵武恐龙化石就在这里被发现,首先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名叫马云的当地回族青年。
2004年4月初的一天,因一位朋友生病需要刺猬人药,马云便约上女友,带上铁锨,到南磁湾山梁挖刺猬。在寻找刺猬洞过程中,一块被雨水冲刷出来的“石头”吸引了马云的目光,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红褐色,形状很像动物骨骼。
马云自小喜欢画画,对动物的骨骼有些了解,以前通过电视,也对古生物化石知识有一些了解,知道犀牛、猛犸象、黄河象等远古动物的骨骼比较大,看着眼前这块大石头,一个念头在他心中产生:这会不会是块大型动物遗留下来的骨头化石?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女友时,女友摇头否认。马云并不甘心,又拉着老乡们去看。
磁湾村地处沙漠边缘,一般人看来,这里有古生
物化石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村民们放羊及乘凉时,经常在此休息,也没觉得这块石头有何与众不同。所以,大家觉得马云的想法有些荒唐,常拿这件事讥讽他。
马云没有料到,他将开启的是一大批沉睡亿年的巨型恐龙化石群的发现,而此时,它们就静静地埋藏在他脚下这片山梁。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