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6.18 4.5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清玄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25364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899075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哭有笑,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刚也有独怆然而泪下,酸、甜、苦、辣、咸,此起彼落。
想一想,如果面对一桌没有调味的菜肴,又如何会有深沉的滋味呢?
本书为林清玄著的《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是“林清玄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台湾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目录
总序
原序(一九九二年版)
1
  界界一界
  现代·文学·梦
  越过沧桑
  创意向前走
  读者意识
  等内作家
  美术史的尊严
  好的小孩教不坏
  孩子的毕业旅行
  艺术的热潮与病变
  东方不败与独孤求败
  推手与单鞭下势
  厕所前的范曾
  孔雀真孔雀
  大雨中看明华园
  民艺飘香
  假日书市
  逍遥居里的赵二呆
  李锡奇“远古的记忆”
  与周锦先生的最后一面
  文化的心
2
  求好的精神
  不可轻轻估量
  品味
  踩钱
  公平的交易
  妈妈的声音
  头版头条
  新年在菲律宾
  捧跤与斗狗
  人类的好朋友
  明星也是意见领袖
  在陷阱中继续前进
  残暴的正义
  吃柳丁引起的
  乡民的抗议
  自力造屋
  金玉·财富·田
  城市坐标
  芋仔番薯
  珍惜的心

内容摘要
 林清玄著的《越过沧桑(林清玄作品)》是作者不惑之年的洗练之作,取名为“越过沧桑”,是作者回望过去的二十年,不仅个人对于生命沧桑的体会益为深刻,而且国家、社会、文化变化之巨大也如沧海桑田。这本书是作者“无尽意系列”专栏结集,意为“对这个社会、对人群有无限的情意”,寓意作者如
何在沧桑之中思维、体验,走过已化为桑田的海岸,重回清净浪漫的沙滩散步。
写作本书时,作者已经获得众多文学奖项,成为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作家之一,作品畅销,名利双收,对生命有了更深沉的看法。作者在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泪有笑、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也有独怆然而泪下,酸、甜、苦、辣、成,此起彼落。文字质朴隽永,令人思考。

精彩内容
 捷克文化资产研究所所长施密克来台湾勘察古迹,看了几处古迹之后,他表示十分失望,失望的并不是古迹本身,而是对古迹旁边的周边维护觉得大惑不解,特别是他参观了板桥林家花园之后,对于林家花园周边盖了许多又大又丑的大楼,久久不能释怀。据他表示,这种情形在重视古迹的欧洲国家绝不可能发生。
施密克果然是古迹专家,一眼就看见台湾古迹甚至台湾文化的弊病所在,确实,我们的古迹,在墙内是维护得蛮像一回事,但在围墙之外,则是一团混乱。
不久前,我到澎湖的天后宫去,天后宫也是被列为重点的一级古迹,悲哀的是门口左右就是两个水泥铸的大垃圾桶,庙前的特产店则毫无规划,东西到处堆置,顶上还盖着极不搭调的塑胶雨篷,我们设想有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澎湖天后宫看古迹,光是看到门口的情景就倒尽胃口了。
不仅古迹如此,在台湾,不管一个人住在多么豪华的房子,最好不要出门,一走出门口,就会看到骑楼下横七竖八的脚踏车、摩托车,马路或巷道则停着
完全没有规矩的汽车,甚至也有三排并放的。然后走两步,就会遇到摊贩与垃圾的问题。
古迹附近的景观不是独存的,它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环,我们的公共空间里那种混乱败坏的景观
,恐怕真的是世界第一的。
在我读的报纸上,记者报道,施密克在勘察过台湾古迹之后,将要与岛内“古迹界”的人士举行座谈,设法找出维护台湾古迹的方法。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古迹界”的说法,到底古迹界是哪一界呢?可能指的是专家学者,也可能指的是工匠师傅,或者是主管占迹的政府人士?
我虽不能明白“古迹界”的范围,但是对“界”这个字却生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在生活里不也有很多的界、圈、坛吗?像政坛、杏坛、菊坛;像电影界、
体育界、音乐界;像文艺圈、歌唱圈、电视圈……这些不同的范围在我们的社会里筑起许多藩篱,而且在媒体上各自占据地盘,互相不来往、不沟通。
于是,我们就看见社会上的许多异象,政坛里的人只管权力斗争,不太在乎人民的观感或社会的风向;影剧圈永远以花边挂头条,注意的都是他们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露个肩膀或大腿的照片就可以占去三千字的版面;文艺界则是意识形态挂帅,并不想知道读者的需求,各种媒体划出自己的意识来固守着,却说读者不能阅读他们那些高深的作品;美术界则似乎注意画价的涨跌比注意谁画了好画费更多的心力。
界、坛、圈之不足,近年来还流行什么类,像新人类;或什么主义,像后现代主义;或什么族,像上班族、丁客族等等;这种流行时常令我们忘记新人类也是人,后现代主义者也生于现代,丁客族也是民族的一分子。
不管我们怎么分界、分坛、分圈、分类、分族、
分主义,所有的人都是有交集的,那就是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环境里,只要大环境不能改善,不论是哪一个藩篱里的人都会不好过。那么,是不是我们都愿意来互相思考,怎么样使别的界限里的人也能好好生活呢?
就像维护一处古迹一样,如果只是不断地在围墙里费心耗力,完全不管周遭的环境,最后就算古迹能维修成原来的样子,它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文化的品质乃是一个整体,一个社会有文化,是表示在每一界里都有杰出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都能思虑甚远,想到整个社会的成就其实是没有界限的。唯有界界一
界,不分彼此地来为社会谋福,一个社会的文化前景才是有希望的。
想到近年来社会的泛政治化、泛经济化,想到一
个过气歌星的桃色新闻都能连续几天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使我感到十分忧心。“一枝红杏出墙来”实在不是社会的美景,“满城满山桃花开”才是我们的期
待呀!
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