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的密码(换个视角看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开的密码(换个视角看世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01 7.3折 3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后辉

出版社群言

ISBN978751930120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8元

货号3589916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无疑对中国的南方打击最大,结果,中华民族历经了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1979年,改革开放的起点同样围绕南方,结果,仅仅只用了三十多年,中华民族就以东方巨人的姿态傲立于世人面前。
究竟是怎样的动因,让南方能够对中华民族的国运都产生如此深远之影响?放眼全球,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之趋势,而在利用国际贸易和开辟海外市场上,南方到底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难道我们还不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片长期被人们漠视的区域吗?南方,南方,到底藏有多少公开的密码?一切都如新生的婴儿接触新鲜空气……欧后辉编写的《公开的密码(换个视角看世界)》以独特的视角、层层的推理和深邃的思想从多角度、深层次地透视《中国近代现代史》和改革开放,犹如探险一样层层递进,在给予读者以独到的见解时也给予读者一份心灵的宁静和淡雅的思考。

作者简介
欧后辉,笔名:心宁,男,出生于1989年,湖南郴州人。性格乐观豁达。爱好音乐、象棋、运动。精通:网络、电商。
十岁开始做小工、十五岁开始摆地摊、初三开始做家教、高考物理满分,大学期间活跃于各种学生兼职的第一线,并且还组织过相当规模的家教社团。毕业后,任过记者、房产销售员,现已开始独立创业。其处女作《新城游记》第一版在上市发行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并且以“黑马”的姿势一举杀进我国南方某省会城市销量排行榜的前三甲。其散文,大多以独特的视角、层层的推理和深邃的思想而大放光彩;其诗歌,既接地气却又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却又内涵深刻,被众多读者一致好评。在文学的道路上,其出道不久,但绝对称得上实力派的新锐作家。

目录
前言
开篇 伟大的时代
第一卷 南方的正面与侧面
    一、千古奇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二、史料纵横——南方、南方
    三、南方、南方——海权南方
    四、南方、南方——思想之窗
    五、南方、南方——倍出英才
    六、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面与侧面
    七、印度海权崛起的正面与侧面
    八、四亚经济圈的正面与侧面
    九、海权中国,组诗 6 首
    总结
 第二卷 改革开放的正面与侧面
    一、引出改革开放的正面与侧面
    二、股市视角:改革开放,一波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
    三、数学视角:改革开放引进经济个体的顺序的正面与侧面
    四、改革开放最初试验田——深圳的正面与侧面
    五、透过中国近代史看改革开放
    六、论民智国强
    七、立足历史,展望西部
    八、电商视角:关于西部开发之反思
第三卷 广西的正面与侧面
    一、沿海如弓——弓箭的“短板效应”
    二、关于广西的报道
    三、印象广西
    四、美丽广西
    五、历史视角:铁血广西
    六、股票视角:广西,一只千年不遇的潜力股
    附录
第四卷 心宁诗歌
  第一章 自勉篇——命途多舛是磨砺,男儿就当奋图强
    一、相信
    二、习惯——松子
    三、听《卖报歌》有感,摊之歌
    四、醒来,沉睡的龙儿——忆周郎
  第二章 腾飞篇——沿海如弓补短板,一飞冲天展大图
    一、腾飞北部湾
    二、听歌曲《霸王别姬》有感——扑不灭
    三、对联二副
    四、跨越
  第三章 感悟篇——生活处处皆风景,一花一木总关情
    一、美丽的大山
    二、忆大山里的果农有感——风中板栗
    三、历经海啸有感——不倒翁
    四、听歌曲忆母校有感——渡桥
  第四章 情感篇——树倒燕飞自古之,拾笔重头泯伤痕
    一、梦醒时分
    二、缺失
    三、祭文——悼念亡妻
    四、转身
    后记
  第五章 环保篇——恐龙野蛮把树啃,而今巨魄泥下叹
    一、水污染——污染至此,何惧渔夫?
    二、空气污染——雪叶
    三、塑料污染——海边观落日有感· 漫天飞舞的塑料袋
    后记
第五卷 文友留墨
  一、仪波留墨
  二、荣荣留墨
  三、阳光留墨
  四、建林题字
  结语

内容摘要
 《公开的密码(换个视角看世界)》是新锐作家欧后辉继《新城游记》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延续了《新城游记》的写作风格,集论文、游记、诗歌于一
书,形式新颖,引人入胜。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层层
的推理和深邃的思想从多角度、深层次地透视《中国近代现代史》和改革开放,犹如探险一样层层递进,在给予读者以独到的见解时也给予读者一份心灵的宁
静和淡雅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所有主体论据无一不是来自教科书,启迪读者不要读死书,而应该把书读活,并透过书中的知识看到社会和自己的未来,而这对于当代在校学生、父母和青年创业者而言有着深刻的启蒙意义。

精彩内容
 诚然,五千英国士兵相对于亚洲以及大洋洲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异于杯水车薪,可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其一,如果是一味蛮干的话,那么别说是五千士兵就是把整个英国的子民赶来亚洲也不过是螳臂
当车,即便是在现在,英国的人口也从未过亿[1],而亚洲即便是在五百年以前人口就早已达到数亿;其二,英国地小人少且英国的防守重心始终是在欧洲,须知世界近代史上绝大多数具有战略意义的战争都是围绕欧洲而爆发的,如滑铁卢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不可能把大量的军士分派到世界各地;第三,五千士兵的分派,对于英国而言
已经是大型军事行动,历史资料显示:清朝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8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常备军;英国兵力要小得多,全国军队加起来正规军约14万,加上担负内卫任务的国民军6万,总兵力也不过20万,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的总兵力,以陆海军合并计算,大约是7000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l:110,之后英国远征军的兵力不断增加,至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0000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0。透过历史资料,不难看出,对于英国而言,即便是发动一场针对那时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侵略战争,其所派出的士兵最
高也不过是两万,那么如果仅仅是用以维持治安和协助殖民的话,五千士兵就已经是不少了。
回到文章的主题来,既然七千军士就足以把数十
万清军打得落花流水,五千军士又如何不能管理下一
个庞大的局域呢?那究竟该如何管理呢?
请看四亚经济圈示意图——以马六甲海峡为原点,以中国大陆到马六甲海峡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圈,这个圈所辐射的区域正好是东亚、东南亚、南亚及澳大利亚(大洋洲的绝大部分),而这个区域所涵盖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和的一半,资源与市场都不可谓不是全球第一大肥肉。
答案呼之欲出——以重兵把守马六甲海峡,再分别扼守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岛屿,建立起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一周经济圈,各个据点之间互成掎角之势、协同配合,从而牢牢掌握着这个庞大区域的经济命脉。从这样的角度而言,要掌握四亚经济圈的经济命脉,五千军士足矣。
在十八九世纪的那段时间里,一周经济圈具有绝对的海上优势,首先是速度,以中国的香港为例,香港距离马六甲海峡的核心新加坡2569km,那时英国的轮船多为蒸汽船,以时速15节(1节等于每小时l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计算,英国的蒸汽船从新加坡去往香港大约需要92.5个小时,即不到四天即可到达,然清朝陆上调兵从北京发兵到广州至少需要3—6个月;除了速度还有运输力的优势,同样以清朝为例,陆地上最具战斗力的为骑兵,然马匹的运输力多以公斤计算,一匹马如果载重三百公斤以上就无法狂奔了,即便是正常行走也是无法持续太长时间,但轮船不一样,其载重多以吨计算,万吨级的记录早已被刷新,而且即便是满载而行,只要燃料十足,轮船的速度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所以,清朝骑兵的战力与英国海军的战力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利用海上的优势,英国便可以牢牢掌握四亚经济的命脉。对于东亚,控制住中国香港,加上封锁中国南方的海域便可以牢牢掌握中国的海上进出口贸易,而控制中国的关税更是可以把海上的优势转化为内陆优势,英国的商品可以以几乎零关税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倾销
,进而牢牢掌握住中国的海陆经济命脉。从侧面,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何日本在二战期间,除了重点进攻中国外,还要兴师远征东南亚各国,原因很简
单,如果日本没有掌握住马六甲海峡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海域,那么即便日本侵占了中国全境,它的经济同样是没有未来的,正所谓控制了海峡就等于控制了海洋、控制了海洋就等于控制了世界。
对于东南亚(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尤其是中南半岛,英国实行的是典型的“鸦片方针”,即提供鸦片种子、技术然后以一定的价格回收,从而把其培育成它的鸦片种植基地,如此一来,英国对于中南半岛几乎可以不用派兵驻扎,即便驻扎也仅需驻扎在交通要塞即可。须知,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通过鸦片把东南亚各国的利益与英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东南亚各国自然不会与英国形成敌对关系。P36-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