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女儿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致女儿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1.46 5.6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玛雅·安吉洛|责编:李巧媚|译者:黄静远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70038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899987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原生家庭的创伤与幼年的痛苦,是很多人埋葬自己未来的原因。我们一直重复着“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整个人生,不幸的童年需要整个人生治愈”的时候,显然我们需要读一下玛雅·安吉洛的《妈妈和我和妈妈》。幼年被“放弃”、童年被性侵,少年生子,作为女性和黑人被死死地压在社会底层,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人生的必输局,但玛雅·安吉洛成功突破了。玛雅,阿妈,母亲,骨子里具有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而妈妈的生命力唤醒了沉睡的孩子。这种激活方式不是用技巧和方法,而是用爱和生命本身,这点特别给人启示。正如玛雅·安吉洛所说,“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母亲,没有人比你更伟大”。
2.《女性三部曲》作者玛雅·安吉洛是美国20世纪最为传奇的黑人女性——她是马丁·路德的战斗伙伴,也是克林顿与希拉里的挚友、乔治.W·布什口中“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奥普拉眼中“我们的女王”,就连奥巴马的姐姐叫玛雅也是因为她。从一个身心备受摧残的黑人女童,到美国著名作家、诗人、舞蹈家、导演、教授和社会活动家。玛雅·安吉洛的成长故事,曾鼓舞了美国一代又一代青年,也必将给我们带来感触与启发……

目录
致我女儿的信

慈善
启示录
分娩
意外,巧合,还是应验了的祈祷
说出真相
粗俗
暴力
母亲的远见
摩洛哥
波吉与贝丝
鲍勃和迪卡
塞丽亚·克鲁兹
范妮·卢·哈默尔
塞内加尔
永恒的银幕
正当防卫
科雷塔·斯科特·金女士
吊暗
在谦逊之谷中
国家精神
唤回南方的根
幸存
向年迈的爱侣致敬
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诗歌
锡安山
葆有信仰
译后记

内容摘要
 《致女儿书》是一本不受限于文体的文集,有指南,有回忆、有诗歌,更有纯粹的快乐,在这本短小的书中,安吉洛分享她的过去和她对未来的希望,也谈到了最痛苦的时刻和最炽热幸福的时刻。
我们可以看到安吉洛在悲悯和坚毅中所学到的一点一滴:在种族歧视重灾区的阿肯色州被重视教养的祖母抚养长大,13岁时回到母亲身边成长为一个笨拙的六英尺高的少女,第一次经历无爱的性生活,却获得了最伟大的礼物--一个儿子……在这些故事和随笔中,她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她从中成长,也想让别人受益。

精彩内容
 我出生在密苏里卅I的圣路易斯市,但三岁的时候我搬到了阿肯色州的斯坦普斯,从此在那里长大。
我同奶奶安妮’亨德森(AnneHenderson)、威利叔叔(UncleWillie),还有我唯一
的兄弟贝利(Bailey)住在一
起。
十三岁那年我来到旧金山与母亲相聚。后来又到纽约上学。随后的岁月里,我在巴黎、开罗、西非乃至美国各地都生活过。 这些都是事实,但事实对于一个孩童而言不过是背下的几个词罢了。“我的名字叫约翰妮·托马斯。我住在中央大街220号。”全是事实,却和孩子眼中的真
实无关。
在斯坦普斯,我成长的真实世界,是在各种降服中进行不懈的争斗。先降服于我每天见到的成年人,他们全是黑人,全都人高马大。其次,必须服膺黑人比白人低劣的观念,尽管我极少见到白人。
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我生来就不认为我比人低劣,除了我哥哥。我自觉挺聪明的,但知道贝利更聪明。这或许是因为他老是说他比我聪明,还暗示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在九岁上下就得出了这样的论断。
总的来讲,在南方,尤其是阿肯色州的斯坦普斯镇,将人高马大的成年黑人弄成心理上的侏儒,这一套路在数百年中早已被玩得得心应手了。哪怕是贫穷的白人小孩也仿佛口含天宪,可以对颇受嘉许的年长黑人直呼其名,甚或给他取上个浑名以便呼
喝。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曾用一部美国伟大小说的书名警告:“你回不得家了”。我喜欢这本书,但从不同意这个书名。我认为没人可以永远漂泊在外不回家。我相信,人总携着家里的影子、梦境、
恐惧与恶龙,藏在皮肤之下,眼睛的犄角旮旯里,或是耳垂的软骨里。
家是充满朝气的地方,只有孩子是其间真实存在的居民。父母、兄弟姊妹和邻居不过是往来的幻影,对这个孩子或在这个孩子四周,做些高深莫测的奇怪事情。
正因如此,地理对于年少的观察者没什么意义。
如果某人长在西南地区,荒漠和广阔的天空是再自然不过的。纽约充斥着电梯、轰隆作响的地铁和无数人群,而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则到处是棕榈、阳光和海滩。对于生活在那些地区的孩童来说,这一切不过是外部世界的常态,过去、现在、未来一以贯之。由于那个孩子无力控制环境,她只得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只有她自己、外人不得其门而入的地方。
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大部分人没有长大。我们找到了停车的地方,拥有了信用卡。我们结婚,大着
胆子生了几个孩子,于是便声称自己长大了。在我看来,我们最多只是变老
了。岁月经年在我们身体和脸上留下沧桑的痕迹,但我们的真实自我,那个内心中潜藏着的孩童,却依然如木兰花般单纯而羞涩。
我们可以老成、练达地行事,但我相信,只有当我们深入自己的内心并找到家——那个我们可以托身并且可能是唯一可以托身的地方,才最觉安稳。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