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7.31 5.5折 68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宇廷

出版社三秦

ISBN978755180164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97323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一本坦诚之书,陈宇廷老师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自己半生五十年走过的路,尤其是他用非凡的勇气,把学佛二十六年,寻找生命答案的路,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豪门、异国、奇遇、真情;普林斯顿、投资银行、哈佛、麦肯锡;出家、求法、圣僧、还俗;当兵、慈善、国际舞台、传奇婚姻。这本书是光怪陆离的旅程,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更是一本庄严的修行之书,在宇廷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涉世甚深的人,通过修行,的确可以离苦得乐,到达自在的彼岸。

作者简介
陈宇廷,传奇公子。现代修行人。国民党名将陈诚长孙,台湾前“监察院长”陈履安长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系,后获哈佛大学MBA学位。曾三度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1992-1995年出家为僧3年。1996-2003年投身家族公益事业。期间,组织护持、修整上百座汉、藏寺院及闭关中心,向近百位高僧大德请法。2002年与格莱美心灵音乐家央金拉姆结为夫妇。2010年应邀加入由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发起,由全球28国76个政商家族组成的“世界公益家族协会GPC”并担任理事兼大中华区代表。2013年与父亲陈履安开始推动“觉性科学”,将禅修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现代化、生活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童年与家庭教育
第二章  少年当自强
第三章  哈佛MBA
第四章  初踏修行路
第五章  出家
第六章  四进四出麦肯锡
第七章  传统公益和护持佛法
第八章  求法
第九章  公益创新
第十章  婚姻探险之旅
第十一章  念完阿弥陀佛回归觉性科学
附件一  一些关于学佛与修行的科学观念
附件二  破除迷信的《楞严经》五十阴魔
感謝

内容摘要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本书语言朴实,细节丰富,精彩纷呈。适合佛学爱好者、商务人士,以及一切对生活有疑惑的人。

精彩内容
 参加连续四十九天的禅七那回是近代少有的连续四十九天禅七。来了一百多人,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有教师、家庭主妇、出租车司机、水电工、大企
业家、建筑师……什么样的人都有。中间有时候我父亲会来参加,但那时他已经就任“国防部长”,很忙,只能周末来两三天。
当时的禅七基本上用三个方法,一是数息,二是参话头,三是中道实相观。一个方法练习两到三个星期。
数息就是数呼吸,吸气时不数,吐气的时候开始数数,顺着你的气息长短,刚开始的时候一口气只能数到5,后来慢慢心稳定下来,至少可以数到10。
有时候其实可以更长一些,但通常我都数到10,只是会越数越慢。数息是为了让心里有个依靠,人就比较容易静下来,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禅宗的传统方法,宋朝时候开始的,叫做“参话头”。 “话头”是指一个念头或者一句话的起点,“参”就是去感觉、体会、怀疑一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开始极小声念,慢慢转成用心念,之后不必念完四个字,只要念到“阿”字,感觉一下这声音到底是哪里来的,从唇尖来的吗?从脑来的吗?从心来的吗?心又是什么?参久了你会产生一种疑惑,然后一直保持这个疑问的感觉,称为“疑情”,通常这样一段时间以后,疑情会成团,最后疑团会爆炸,会突然体会到根多东西,比如我父亲经验到的“旧路回家”,进入时光隧道看到过去生;也
有人会经验到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心的化现,没有内外中间。但是后来我才知道,能得到这样体悟的人并不多,不到1%,更多的人只是进入安静的境界,能进入这么深的并不多。
我自己并没有通过参话头得到像我父亲那样得到深层的体悟,也可以说这个传统的方法对我并不很适用,只经验到一些初浅的境界。
最后一个方法叫“中道实相观”,这是老和尚专门命名的方法,就是把万缘放下,保持心的放松、清楚、明白,保持在那个感
觉上。传统的形容词是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这三个方法和我后来在藏传佛法中学到的“止观禅修”有同有不同。止观
是“止”和“观”两大类的方法。“止”是把心静下来,“观”可以说是真的修行开始,是要通过很多禅修的方法,观察并体悟到心的作用,乃至于心的本质本体。
老和尚在禅七中传授的数息是“止”的其中一个方法,参话头有点像是“观”的方法。在完整的止观禅修中,有很多观念头、观心性的方法。可能是因为多年战乱,很多这些方法在汉传佛法里恐怕是失传了。
藏传佛法中最重要的禅修指导手册里,清楚地介绍了练习止观的方法,如
何见到自性的方法(相当于禅宗的“开晤”),还有“老师教学指南”,告诉禅老师怎么指导学生见性,甚至还有评量悟境是否正确的方法,比较类似于一个科学实验手册,而不像是宗教书籍。 我在汉传佛法中从来没有接触到这么细的说明和这么完整的系统。但是最{有趣的是,藏传佛法最珍贵的禅修教学手册之一——《达波南杰大手印禅修》中,一开始就讲,这整套方法是汉地传来的。
我想可能是汉地最后几百年战争太多,从明末清初的混战之后,清朝盛世没持续多久又开始内忧外患,白莲教、太平天国、列强侵略、民国革命、军阀
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所以整个修行制度被破坏了,很多禅修的方法没有传承下来,所以到了我参加禅七的时候,只用这三个方法,对我来讲,并不很用得上功。
我记得七个星期的禅七中,我们数息就数了两三个星期,到最后的几天,心进入了一种非常平稳安详的状态,在那之前,禅修书中谈到的“八触”现象也出现了一些。“八触”是指当我们的心境在转化的过程中,身体会产生的八种反应,分别是动、痒、轻、重、冷、暖、滑、涩。
动,就是感觉身体里好像总是有一个力量要带着身体动起来;痒,就是觉得痒;轻,是觉得整个人好像浮在空中一样,但并不是真的离开地了;重,是稳如
泰山,像山一样绑在那里,完全不想动;冷,是觉得非常的冷;暖,是觉得热;滑,是皮肤就好像涂
了油,像丝一样光滑细;涩,是皮肤像麂皮、鲨鱼皮、砂纸一样。
比如,有段时间我热得不得了,那时候是台湾的冬天,大概最多十一二度吧,有时可能还低于十度。山上阴阴雨雨的,又吹着
风,冷得不得了。我们打坐时,都穿着黑色的外袍,称为海青,基本整个人都是包起来的,海青里穿着
毛衣,毛衣下又穿了好多衣服,而我反而越来越热,到后来打坐的时候就披一
件薄薄的、跟丝一样的黑长衫,里面全脱光了,就穿着内裤,热得不得了。
所以我一直将佛法和禅修当成科学实验手册,而不是宗教信仰。
很多人没有把基本的道理学会就开始禅修或跳入佛教,其实是有危险的。
后来我了解,的确有些很不好的老师,为了吸引人或勾引信众,或者是骗财骗色,会说当你产生这些身体现象都是他加持出来的,是因为他赐予你能量,你必须给他更多钱,更多供养,甚至漂亮女孩要把身体献给他,修行功力才会更进一步,等等。台湾还真的有不少人被这么骗过。后来大陆也出了不少这种骗子,有的还号称自己是历史上的某某祖师、某某大活佛转世的,骗了不少人。
……P54-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