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的光影(孙犁之旅)(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荷花的光影(孙犁之旅)(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04 6.5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段华

出版社北方文艺

ISBN9787531738886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052282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件用深情之笔织就的温暖衣衫,将它送给用文字辟出荷花淀的孙犁先生。段华用他和孙犁先生生命中的交集时光,晕染出一片动人的光影。斯人虽逝,荷花之芬芳永不消散。
由段华著的《荷花的光影(孙犁之旅)(精)》由回忆、研究、孙犁致段华和书话四部分构成。

作者简介
段华,1984年开始与孙犁先生联系,至2002年孙犁先生去世,打交道共18年。1985年第yi次与孙犁先生见面。1989年被免试录取进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南开读书期间是孙犁家的常客,也是年龄zui小的与孙犁关系zui近的人。16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绿色时报》副刊任编辑,与孙犁仍保持亲密联系。在国家林业系统工作二十多年,是司局级国家公务员。五年前援疆,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长。著有散文小说集《红苹果季节》等多种。多年致力于孙犁研究及红色收藏工作,在《天津文学》《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并与人合作主编了《孙犁全集》《孙犁选集》《回忆孙犁先生》等。

目录

辑一
  我第一次见孙犁先生
  我再次见孙犁先生
  甘苦心自知——关于孙犁
  记忆中的那朵浪花
  孙犁题字
  我做“撑渡工”
  依依深情的一握
  记忆的流云升起来——孙犁五年祭
  孙犁先生二三事
  童年的村庄
  风物犹存当年
  记忆里的笑声
  散射的霞光——传说之外的孙犁先生
  岁月深情长相忆——孙犁百年祭
辑二
  我收藏的与孙犁有关的书
  孙犁的十本小书
  孙犁的《文艺学习》
  《荷花淀》最早的版本
  孙犁的《书林秋草》
  孙犁的最后一本小说集
  关于《文学短论》
  《晚华集》里的故人情怀
  青春万花筒般的《秀露集》
  《澹定集》:丝绸般的轻逸
  《风云初记》:再现风云
  一座研究孙犁的“老房子”
辑三
  孙犁先生的信
  芸斋书简——致段华(十八封)
  新发现的孙犁的信——纪念孙犁先生逝世十周年
辑四
  孙犁的老屋
  孙犁作品里的人物原型
  笼子里的挣扎——1975年的孙犁
  我所了解的一段文坛往事
  孙犁晚年的一场论战
跋一
跋二

内容摘要
 由段华著的《荷花的光影(孙犁之旅)(精)》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真实再现作者与孙犁多年的交往,细节丰富,可作史料;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孙犁
各时期的作品及其版本的细致梳理,并随文配上书影,以飨专业研究者,其中对其多部作品的版本考证在孙犁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意义;第三部分是孙犁与作者间的大量书信实录,对晚年孙犁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第四部分是作者多年研习孙犁作品所做的读书笔记,观点新颖深刻,艺术上有美文特质,可视作对孙犁的致敬。

精彩内容
 1982年,我在报纸上看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孙犁文集》的消息,就省吃俭用,邮购了一套。那墨绿色的封面,曾经伴我多少个不眠之夜呀。每一次拿起那书,我就觉得激动和高兴。读过了孙犁的大部分作品,我更喜欢他了,幻想着某一天能亲自拜访他。
我努力从各种渠道打听他的消息,可是,我所在的县城实在是太偏僻了,得到的他的消息总是不多。
有一天——那时候我在淮阳中学,在学校的读报栏里看到《文汇报》上刊登的孙犁的散文《青春余梦》,很是喜欢。我牺牲了一个中午的时间,一字一句地把这篇文章抄了下来,反复地阅读,并把阅读心得写成一篇文章《树与人》,投寄给创刊不久的《中学生阅读》。很快,杂志社回了信,说是稿子留用了。
这也是我所写的关于孙犁的文章中最早的一篇。
过了不久,《中学生阅读》的主编何宝民老师到淮阳出差,到淮阳中学时,校里的领导抓住这个机会让他给同学们做个报告,他在主席台上特意问起了我,而我那天偏偏没有参加这个报告会。报告会结束后,同学和老师都告诉我这个消息,我才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何先生的住处和他见面。在谈话中,他说他刚刚拜访过孙犁,并鼓励我到天津去找他。又过了两个月,《中学生阅读》刊出了我那篇文章,据我了解,那个栏目刊登的学生作品,迄今为止就我那一篇。
暑假来了,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我的父母,父母也很支持我,就让我借到京津旅游以见世面的机会去看望孙犁先生。
应该说,我对孙犁老人,是怀着敬畏的心情的。
对于他这中外闻名的文坛宿斗,我有很大的神秘感。
我踏上旅途后,给先生提前发了信,说想见一见他。
车轮撞击的节奏远远没有我的心跳得快。车到天津站时,我还忐忑地想:能见上吗?
在多伦道208号(原216号)院,好不容易找到了孙犁先生的住处,我不敢直接进去,就写了一张纸条,央求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一个儿童送进去。拿纸条的孩子还没有出来,一个中年妇女却来了,笑着说孙先生请我赶紧进屋去。我后来知道,这位中年妇女叫杨玉珍,在孙犁先生家里做保姆;一直到老年,她还在孙犁先生家里,直到他卧病在床以后才离开他家。我跟着保姆阿姨一进门,就看到孙犁先生站在那儿等我,我的手和先生那创作过伟大作品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我感到那手的温暖。
让座,倒水……“你来的信,我收到了,给你来不及回信了。段华呀,你年龄这么小呀!”老人微笑着说。他坐在一
把旧藤椅里,靠着一张旧书桌,我注意到书桌边压了一张纸条,写的字大意是:本人年老多病,谈话时间不宜过长。
“我来了,不就行了吗?”我调皮地说。
听了这话,老人爽朗地大笑起来,我也笑了。
“你发表在少年报刊上的文章,我看了。少年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