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希圣的前半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陶希圣的前半生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76 5.6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渊

出版社新星

ISBN9787513328647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036822

上书时间2023-09-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贺渊著的《陶希圣的前半生》讲述的是陶希圣生前,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作为学者,陶希圣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有过研究,且曾经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讨论,以及在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方面,颇具建树;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属于汪精卫派,1942年以后转向蒋介石,成为蒋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张民主反对专权,四十年代后,他却认同专权,并积极主动地服务于蒋介石政权。
陶希圣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从政知识分子,一个生自1899湖北,卒于1988台湾的动荡年代亲历者,本身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载体,将陶希圣作为个案进行呈现,可以加深民国政治史、民国学术史、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研究。为了体现陶希圣政治与学术两栖的特色,也为了学术性和可读性并存,全书分为上下二篇:上篇以政治活动为主,以时间先后为序;下篇以学术思想活动为重,进行专题研究。力图比较全面地展现陶希圣复杂、多变而又丰富的一生。

作者简介
贺渊,女,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国思想史及民国政治史的研究,出版《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新生命研究》《陈仪全传》等专著,参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等多卷本著作的写作。

目录
上篇  政治活动篇
  第一章  一生的基础
    第一节  早期教育
    第二节  涉世之初
  第二章  国民党“左”派
    第一节  投身国民革命
    第二节  渐成汪派
    第三节  沪宁三年
  第三章  北平六年
    第一节  纷扰的生活
    第二节  应对“九一八”
    第三节  “坚定的”国民党党性
  第四章  投身国事
    第一节  牯岭茶话会
    第二节  倡言“低调”
    第三节  参政议政
  第五章  从事“和平运动”
    第一节  参加“和平运动”
    第二节  汪陶结仇
  第六章  智囊生涯
    第一节  留港两年
    第二节  纳入蒋营
    第三节  主笔《中央日报》
    第四节  俨然心腹
    第五节  无果之搏
下篇  思想学术篇
  第一章  社会学与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广泛的社会学
    第二节  取舍唯物史观
    第三节  欣赏考茨基
    第四节  旧小说中读社会
  第二章  经济、历史与食货时代
    第一节  《食货》与食货派
    第二节  创办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兴趣
    第四节  领军食货派
    第五节  《食货》归来
  第三章  建言新体制
    第一节  分析当下社会
    第二节  制定政策
    第三节  反集权政制
  第四章  国际关系分析
    第一节  “低调”理论化(1937-1938)
    第二节  以“战略”观世局(1940-1941)
    第三节  日本必败
    第四节  “识破”苏俄
    第五节  战后局势悲观(1943)
  第五章  幕僚之笔
    第一节  鼓吹“本位文化”
    第二节  参写《中国之命运》

内容摘要
 贺渊著的《陶希圣的前半生》讲述的是陶希圣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他身上应该拥有乱世之下一代书生的社会性格,这是笔者的预先设想。但当笔者踏入陶希圣的世界之后,惊讶地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是一个孤独不羁、傲气十足的人:在方法论上,他讲唯物史观,与胡适自由主义派不友;在政治上拥护国民党,与马克思生义学者敌对;在学术上,他既要
收集资料义要寻找规律,为清华一派功力深厚的考据学者所不屑。他树敌多多,一度向国民党要民主宪政、反对专制,拒绝蒋介石派的邀请,甘心到北京做学问;一边他又要共产党放弃根据地,鄙视与中共友善的民主人士;在全闲人民一致抗日呼声中,他积极投身于“和平运动”:他自称汪派,最终却被汪精卫斥为“男盗女娼”、让周佛海骂为“禽兽”,必欲杀之而后快……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一生的基础
第一节 早期教育一、家世与启蒙陶希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故乡湖北黄冈出生。原名陶汇曾,字希圣。祖上务农。父亲陶炯照,字月波,号月舸,前清秀才。1903年,清政府第一次举行“经济”特科考试,陶月波考得经济特科一
等第四名,分发河南省。清末历任河南夏邑(1904)、新野(1906-1907)、安阳(1908)、叶县(1909)、洛阳(1911)诸县知县事。民国初任湖北黄陂县长及河南汝阳道道尹。
中原、古道、骡车,父亲缓缓道来的故事,是陶希圣对于儿时温馨的记忆。陶希圣四岁开始随父亲来到河南开封。1906年,陶父从开封转往新野上任,带着全家坐着骡车走了一个多月。“沿途到处都是古迹,如《诗经》上的汝坟,《左传》上颍考叔的故里,朱仙镇的岳庙,许州至南阳和新野一带又有三国时代或真或假的遗迹,增加我的历史与小说的兴趣。”他的父亲显然慈祥而有耐心,“他自己教我读《书经》和《礼记》,接着就读《史书》和《汉书》。他在庚子年从北京经太原走西安,对‘楚汉之争’的地理形势,亲身经历,特为熟悉。他为我讲《汉书》,描摹分析,使七八岁的孩子仿佛亲眼得见刘、项两军在河南对垒,韩信在河北、山东迂回作战的情景”。厚重的中原文化,通过传说、书本和古迹早早地融入陶希圣的生活,引领着他以后的人生。
县衙、监狱及官场的交接,同时镌刻在陶希圣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陶家居住在县署之中。陶父作为一个县官,主要接触的是刑名和钱谷,陶希圣1971年回忆说:“吾父以缉捕之勤敏与问案之严明,著名于河南省。历任巡抚与藩司派他署理县事,除安阳及洛阳为‘冲、繁、难’的县份而外,如夏邑、新野及叶县皆是盗贼丛集的地方。夏邑有响马,新野有水盗,叶县的强劫案尤多。吾父每日的工作,白天看案卷,办公文,晚饭后问案断案,夜间出城缉捕盗贼,至次日清晨回衙。我自四岁至十二岁,先是随父读书,后来进中学受课。只要是居留县衙的时候,不仅视审听判,每晚皆在,并与幕宾长随,谈说刑名,虽当时见
识有限而此后记忆仍清。”童年的际遇,使他成年后自然而然地接近政治,对政治制度、行政制度有着特殊的敏感。
儒学、新学以及革命的氛围,塑造着变革时代的陶希圣,陶希圣身上承载着传统文化而又沐浴着欧风美雨。早期,陶希圣所学以儒家的读本为基础。陶希圣升中学时,正值清政府实行新政,新政的重要内容是对教育的改革。陶希圣入旅汴中学,成为清末第一
代中学生。中学学习科目包括算学、英文、历史、地理、格物(即物理和化学)以及博物(讲述动植矿物)和体操等课程,属于最新式的教育。因此,陶希圣也接触到进化论、法国革命等西方文明。随后,他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