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年轻人谈稻盛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与年轻人谈稻盛哲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7.33 5.4折 3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高岩|译者:周征文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97956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911664

上书时间2023-09-0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与年轻人谈稻盛哲学》作者高岩从对当今经济有巨大影响的两大主义——自由意志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入手分析人生的成功方程式。在自由意志主义看来,人生方程式=热情×能力;社会自由主义看来,人生方程式=政府干预×热情×能力。尽管这两种主义看似有些矛盾,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善的思维方式”。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认为“善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人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稻盛流的人生方程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作者简介
高岩,丽泽大学研究生院经济研究科教授1956年生于日本大分县,1985年修完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科博士课程,1995年取得博士学位。从20多岁起,就对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著书《企业家的信念体系与组织的急速成长:京瓷案例》。之后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TheWhartonSchool)深造,专攻企业伦理学。回国后曾担任日本政府审议会委员等职,并于2008年获得美国企业伦理监督协会颁发的国际伦理监督奖。2007年4月,他一边在京都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生院任教,负责京瓷经营哲学企业公益讲座;一边深入研究稻盛哲学。其主要著作有《贯彻诚实的经营》、《监督的知识》《BusinessEthics企业伦理》)等。

目录
引言
  稻盛和夫先生的事迹
  人类观念的背景——两种社会哲学
  本书中的师生对话
第一章  社会哲学中的功利主义
  一、何为“计算人生?工作结果的方程式”
  二、何为“社会哲学的涉猎范围”
  三、中世之终与论战之始
  四、功利主义登场
  五、功利主义的破绽
第二章  弥补功利主义局限性的自由至上主义
  一、自由至上主义的理论内容
  二、自由至上主义不同于自由放任思想
  三、自由至上主义的方程式
  四、基于自由意志的交易行为?
  五、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
第三章  凯恩斯眼中的理想社会
  一、社会自由主义的方程式
  二、凯恩斯的基本观点
  三、何为国家经济的循环
  四、公共事业引起的协同效应
  五、消费倾向决定了经济走向
  六、结合日本社会思量政策
  七、个人所得的转移形式
第四章  罗尔斯眼中的理想社会
  一、罗尔斯的基本观点
  二、用逆向思维推导正义原理
  三、何为“自由均等原理”
  四、何为“差距原理”
  五、村中的“公平分配”
  六、何为“机会均等原理”
  七、才能与资质的“偶然性”
  八、社会自由主义的问题所在
  九、社会自由主义的缺陷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问题
  一、两种社会哲学的共通之处
  二、三大理论前提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与社群主义的兴起
  四、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
  五、日本社会的现状
第六章  何为稻盛哲学中的“自由”
  一、“处于关系中的人”
  二、通过关系,认清责任和分工
  三、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无处不在
  四、透过人与人的关系,我们能看到什么
  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挣脱欲望的枷锁
  七、何为“实践自由意志”
  八、自身心境折射出与他人的关系
第七章  稻盛哲学中的“思维方式”
  一、何为“好的思维方式”
  二、传统社会哲学的重点批判对象
  三、计算工作结果的方程式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四、社会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
  五、理想社会的优势所在
第八章  何为稻盛哲学中的“正义”
  一、稻盛哲学与罗尔斯正义论的不同之处
  二、披上无知之幕的高中生
  三、高中生会推导出怎样的正义原理
  四、与积极行为相关的原理
  五、与消极行为相关的原理
第九章  何为稻盛哲学中的“富足”
  一、工作结果与人生结果是否一样?
  二、使社会富足的两大根据
  三、偶然因素的干扰和可持续的富足
  四、如何看待偶然因素
  五、稻盛先生的人生启示
  六、稻盛先生的人生轨迹
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说到稻盛先生的思想结晶和实践成果,人们一般会想到他的经营哲学或人生哲学。但本书特意选取不同的角度,着眼于“社会哲学”层面进行分析。原因如下:首先,稻盛先生的思想中包含了社会哲学的理论,或许之前从未有人指出这点,但他的哲学的确涉及了社会哲学的领域。我之所以聚焦于社会层面,主要
是因为其思想对于社会哲学的贡献和意义。此外,在我看来,要想让年轻一代接受稻盛哲学,最有效的方式是从社会问题切入,这能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以女高中生为例,她们几乎不可能有运营公司的经验,且人生经历也不过短短十几年。如果讲企业经营和人生哲学,她们只能是一头雾水。即便谈稻盛哲学的本质,也只会沦为流于表面的大道理,无法引起她们的共鸣。因此,在讲解稻盛哲学时,我决定联系高中生必修的公民课,结合课里涉及的社会、伦理、
政治、经济等主题。
一、何为“计算人生·工作结果的方程式”那么,凭什么说稻盛先生的思想结晶和实践成果已经到达了“社会哲学”的境界了呢?其精髓就是他所主张的“计算人生·工作结果的方程式”。由于名字太长,姑且先把“人生”去掉,暂时称其为“计算工作结果的方程式”。
至于该方程式中的“工作结果”,其含义较为丰富,姑且先将其理解为人们通过工作所得的“生活资料”。具体来说,生活资料可能是完成某项工作而得的报酬,也可能是通过个人交易而得的物资,也可能是他人给予的信用。
不管形式如何,不管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总而言
之,生活资料是帮助人们生存下去的要素。严格来说,这与稻盛先生自己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姑且将工作结果与生活资料等同起来。于是乎,便可以将“计算工作结果的方程式”理解为“在社会中分配生活资料时,应遵循何种原理”。
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在展开说明之前,我先详细讲解一下稻盛先生提出的“工作结果的方程式”,方程式如上所示。
按照稻盛先生的说法,热情和能力的数值范围分别为1~100,这里姑且将数值范围简化为1~10。其中的“能力”是指才能、适应性、身体特征以及后天习得的技能和知识等。人们往往认为能力越高越好,但他认为工作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能力,而是“热情”与“能力”相乘的数值。 那么,何为“热情”呢?它是指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即寻找工作意义,积极埋头努力,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稻盛先生强调,哪怕一个人的能力值为10,如果热情值只有2,那么其乘积也就20而已;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值只有6,但热情值为10,即百分百地认真努力,那么其乘积则高达60。
该方程式的最大特征是第三个变量——“思维方式”,它与“热情”和“能力”相乘,就得出了工作结果。有意思的是,“热情”和“能力”的数值范围皆为1~10,而“思维方式”的范围却是-10~+10。
负数和正数的范围设定体现了思维方式的性质——“好”和“坏”。如果以“坏的思维方式”指导行动,那么即便“热情×能力”的数值为60,工作结果最终也会变成负数;反之,按照该方程式的计算,即便一个人的能力较低(假设数值为6),但拥有“强烈的热情”(假设数值为10)和“好的思维方式”(假设数值为+5),那结果就是+300。
至于该方程式是否有说服力,我将在第五章之后进行阐述。在此,我想强调的是其与“理想社会论”的一致性。换言之,该方程式触及了社会哲学的核心。不仅如此,它所衍生出的新哲学体系能够弥补西方两大社会哲学流派的不足之处,进而可能对整个社会哲学系统起到拨乱反正的重大作用。二、何为“社会哲学的涉猎范围”如果要举出三个与社会哲学相关的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在聘请我授课的高中女校里,我对班级上的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试图借此来和学生们一起思考课题。
“大家想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中呢?”学生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和平的社会,稳定的社会,有幸福感的社会”。
“那这种社会不可或缺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其中的主流意见是“自由”“公正”“富足”。换言之,首先要保障人们的自由,然后实现人们认可的正义(公正),进而让人们感受到富足(消除贫困),便是理想的社会了。
其实,这正是社会哲学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为了让每位社会成员获得幸福感,究竟不可缺少哪些因素。而学生们的答案则是“自由、正义和富足”。
P13-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