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而上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形而上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67 4.9折 46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译者:黄颖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68324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926869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希腊语原名Αριστοτ?λη?、Aristotélēs,英语译为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几乎涵盖所有学科: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以及伦理学,被称为古代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思想更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在人类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
Part 1 哲学探究与问题
  “智慧”概述
  哲理学术探究
  早期哲学理论
  早期哲学家的研究
  两个学派的理论
  柏拉图哲学
  众多理论的探究
  理论中的问题
  意式和通式
Part 2 哲学与真理
  哲学是真理的知识
  事物的原因
  学科方法的区别
Part 3 原因研究之问题解答
  关于原因的种种问题
  问题之解答
Part 4 哲学相关问题的解析
  “实是”的研究是门学术
  本体概述
  矛盾律的起源
  矛盾律的定义
  对感觉观察来认识事物的理论的辩驳
  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被证明
  间体在相反描述中的定限
Part 5 本体论的重要词语
  “原”的含义
  “因”的含义及种类
  “元素”的含义及组成
  本性的含义
  “必须”(必然)的含义
  “一”的含义
  关于“是”的理解
  本体的含义
  “同”、“别”、“异”的含义及用法
  “相反”的含义及用法
  “先于”和“后于”
  潜能的含义
  量的含义
  “质”的含义
  “关系”的各种情况
  “完全”的含义
  “限”的含义
  “由彼”的含义
  “安排”的含义
  “有”的含义
  “禀赋”的含义
  “缺失”的含义
  “持有”的含义
  “所从来”的含义
  “部分”的含义
  “全”的含义
  “剪裁”的含义和使用
  “科属”的用法
  “假”的含义和使用
  “属性”的含义
Part 6 哲学范围和学术分类
  神学应该是第一学术
  偶然属性的内容
  事情的必然和偶然的联系
  从想法而来的事物离合的真假
Part 7 本体问题的研究
  本体含义的分析
  本体是什么
  本体应用的对象
  关于怎是的研究
  怎是和本体的关系
  事物与其怎是的异同
  创生的事物
  综合实体论
  本体特性
  “公式”及“定义”之整体和部分
  有关“定义”和“公式”相关问题之讨论
  分类法而来的“定义”
  本体探讨
  意式的漏洞·
  综合实体与“公式”
  本体为潜在物?
  本体之貌
Part 8 物质和形式
  本体之总结
  物质是潜在本体
  组合本体
  物质本体
  另一些疑难
  以前说过的一些疑难
Part 9 潜能与实现
  所谓“潜能”
  理知公式
  动变的“能”
  可能即非不可能
  潜能的实现
  实现是什么
  定义潜在
  先于
  实现的价值
  “是”与“非是”
Part 10 事物之对反
  何为“一”
  元一的本体
  相同、相别、相反
  相异中的对成和对反
  事物的相对
  “一和多”的问题
  相对之间体
  “于种有别”
  品种差异
  非品种之别
Part 11 真正的研究
  智慧的学术
  智慧学术研究对象
  不同科属的同一学术
  哲学的学术分支
  “是”与“不是”不并存
  人为万物之计量?
  学术的目的
  实是的偶然性
  潜在、实现、动变
  无尽
  主、被动动变
  运动
Part 12 物质本体
  本体的研究
  变化
  物质与通式
  事物的要素
  独立本体
  三类本体
  极因
  本体的数量
  理性
  至善本性
Part 13 探究事物内部
  永恒本体
  可感知之外的对象
  属性
  数理对象
  通式于事物
  意式
  单位的相通
  数的差异
  串联与接触
  普遍本体和个别本体
Part 14 论数
  对反
  永恒事物之要素
  意式数和数学数
  美与善的问题
  善为第一原理
  数与列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哲理学术探究正由于我们要探寻这门知识,所以我们就必须了解到智慧是关于何种原因与原理的知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对于哲人的解释,就可以找到比较明白的答案。首先,我们先做这样的假设:哲人知道所有的事物,即使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细节未必都清楚,那么谁可以明白别人很难知道的事物,那我们就称他很有智慧(感觉因为人人都有,而且比较容易得到,就不算是智慧),然后,哪个人更擅长并且更实际地把各门知识的原因教授给别人,那这种人也更有智慧。更深地研究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比研究它怎么样来应用所得到的知识更有智慧。低级学术的智慧比不上高级学术的智慧。由此看来,哲人怎样做,不应该听别人的,而是别人应该听他的。
这些可以用来解释智慧与哲人的关系。这样来看,掌握了最高级的普遍知识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是博学的人。当然如果说有一物不知道,就不能算是普遍。
所谓的最普遍的就是人类所最难知道的,因为这些离感觉是最远的。特别重视基本原理的学术,又是最精确的学术,相比较之下,学术中所包涵的原理越少,就越精确,比如说算术和几何。而研究为什么的学术比那些不研究的学术更有益处,也只有那些能够知道所有事情原因的人才可以教诲我们。所有为了知道为什么而去追求研究的人,知道的才最多,因为这些人为了知道原因,所了解的都是最真实也是最可知的知识。其中,原理与原因是最可知的,只有明白了这两种东西,才能够明白其他的一切,如果要靠次级学术,那这些永远也不会搞明白。因为次级学术做不到了解每一事物的来龙去脉。研究的最终目的,如果单指某一事物,就是指这一事物的“本善”,如果是普遍而言就是全宇宙的“至善”。总而言之,这门学术就是为了研究原因和原理,而这些“善”就是原因而已。
这类的学术并不是一门制造学术,这一点从早些时候的哲学家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来。从古到今,人们都是先惊讶于自然万物,然后开始对哲理的探索,起初,他们是对于各种迷惘产生惊讶,然后一点点地进行解释,一点点地积累,并对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作出解释,比如太阳、月亮是怎么运行的,宇宙是如何产生的。一个有着迷惘和惊讶的人,当他为自己的愚蠢(神话编录的都是怪异,爱好这些的也是爱好智慧的)而惭愧的时候,就想去探寻哲理来摆脱愚蠢,由此可见,这些人探索只是为了求知,并没有什么别的目的。这也就证明,这类学术的产生,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精神享受都得到了之后。人们探求智慧只是为了探求,为了自由,而没有其他利益,人们为了自己而生存,不是为了别人,所以哲学z是为了研究自身而成立的唯一的学术,因为它是唯一的自由探讨并加以深究的学术。
要获取这样的知识或许是在人类能力范围之外了,从一些方面来看,人类本身就是在缧绁之中的,这是人类的本性,就像雪蒙尼得说的“自然的秘密只许神知道”,人类就应该只获得人间的知识,而不应该去窥探天机,也有诗人说道,如果你能够领悟到真谛,则诸神也会嫉妒,所以这些得到智慧的人,都遭到不幸,但是神也未必就会嫉妒,而且在人间也没有比这个更光荣的学术了。最神圣的学术也是最光荣的,这样的学术在两方面都应该是神圣的,由此看来,对于神来说都是最合适的,那么这样的学术就是神圣的学术,而任何讨论神圣的事物的学术也必然是这样,那么哲学就是神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神被认为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世间的第一原理,其次,这样的学术是神所独有的,或者说神因为它而比人类知道得多。其他的所有学术,确实比哲学更为实用,但是哲学比任何学术都更佳。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索这门学术的结果恰恰与我们的初意相反,我们探索的最初就是因为对万事万物感到惊讶,比如“冬至到夏至”,比如“傀儡自行”,比如“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量”等,对于世上的某一个事物如果用最小的单位都不能计量,这对于所有不知道真相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当人们探索之后知道了万事的原因,不再受这些现象所
困扰,这就是与最初的想法所背离的,比如说对于一
个几何学者,当他知道对角线是可以计量的,那才是奇怪的。
现在,我已经把所探索的学术的性质,全部研究所到达的标准都已经阐述清楚了。
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