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通信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青年通信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7.63 5.8折 10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周月峰

出版社福建教育

ISBN9787533470067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0元

货号3590307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周月峰编写的《新青年通信集》一书为我社“民国名刊丛书”之一种,为民国时期著名报刊《新青年》所刊各类往来通信之结集,论题涉及广泛,有当时政治、社会、经济、教育、思想等方面热议之题,可见当时知识界之思考状况和主张。此次进行辑录、整理,旨在便利读者、研究者之阅读,以便视野之拓展及研究之深入。

作者简介
周月峰,浙江大学历史学本科、硕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师。曾编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清末至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

目录
1  凡例
2  王庸工致记者
2    记者答言
4  章文治致记者
4    记者答言
5  李平致记者
5    记者答言
7  王珏致记者
7    记者答言
8  吴勤致记者
8    记者答言
9  李平致记者
9    记者答言
10  李大魁致记者
10    记者答言
12  记者致吕君
13  黄剑花致记者
14  穗致记者
14    记者答言
15  沈伟致记者
15    记者答言
16  张永言致记者
16    记者答言
18  张永言致记者
18    记者答言
20  姚孟宽致记者
20    记者答言
21  辉暹致记者
21    记者答言
23  汪叔潜致陈独秀
24    陈独秀答言
26  贵阳爱读贵志之一青年致记者
27  何世侠致记者
27    记者答言
28  沈慎乃致记者
28    记者答言
29  舒新城致记者
29    记者答言
30  毕云程致记者
31    记者答言
32  陈恨我致记者
32    记者答言
34  程师葛致记者
35    记者答言
36  记者致J.A.Jackson君
37  胡适致陈独秀
39    陈独秀答言
40  王庸工致记者
40    记者答言
41  王醒侬致陈独秀
42  毕云程致陈独秀
43    陈独秀答言
44  李平致记者
44    记者答言
45  一民致记者
45    记者答言
47  T.M.Cheng致记者
47    记者答言
48  毕云程致陈独秀
49    陈独秀答言
50  莫芙卿致陈独秀
51    陈独秀答言
52  李平致陈独秀
53    陈独秀答言
54  陈蓬心致记者
54    记者答言
55  潘赞化致陈独秀
56  毕云程致陈独秀
57    陈独秀答言
58  常乃惠致陈独秀
60    陈独秀答言
63  王统照致记者
64    记者答言
65  孔昭铭致陈独秀
66    陈独秀答言
67  毕云程致陈独秀
69  李平致陈独秀
69    陈独秀答言
70  皣致陈独秀
71  吴虞致陈独秀
72    陈独秀答言
73  褚葆衡致记者
73    记者答言
74  孙斌致执事
75  顾克刚致陈独秀
75    陈独秀答言
76  T.M.Cheng致记者
76    记者答言
77  孔昭铭致陈独秀
78    陈独秀答言
79  程演生致陈独秀
79    陈独秀答言
80  叶挺致记者
82    记者答言
83  程振基致记者
85  常乃惠致陈独秀
87    陈独秀答言
89  陈丹崖致陈独秀
90    陈独秀答言
91  钱玄同致陈独秀
92    陈独秀答言
93  钱玄同致陈独秀
98    陈独秀答言
99  蔡元培致记者
101    记者答言
102  佩剑青年致陈独
102    陈独秀答言
104  傅桂馨致陈独秀
105    陈独秀答言
106  汪启疆致陈独秀
106    陈独秀答言
107  常乃惠致陈独秀
107    陈独秀答言
109  淮山逸民致记者
111    记者答言
112  莫芙卿致陈独秀
113    陈独秀答言
114  俞颂华致陈独秀
115    陈独秀答言
118  常乃惠致陈独秀
119    陈独秀答言
121  张申府致记者
122    记者答言
123  曾毅致陈独秀
127    陈独秀答言
129  I.T.M生致记者
129    陈独秀答言
131  李濂镗致胡适
133  程致记者
136  胡适致陈独秀
138    陈独秀答言
139  刘竞夫致陈独秀
140    陈独秀答言
141  余元濬致陈独秀
142    陈独秀答言
143  叶新民致陈独秀
144  俞颂华致陈独秀
145    陈独秀答言
147  钱玄同致陈独秀
150    陈独秀答言
151  李亨嘉致记者
152    记者答言
153  胡晋接致陈独秀
154    陈独秀答言
155  刘半农致陈独秀
156    陈独秀答言
157  张护兰致陈独秀
158    陈独秀答言
159  毛义致记者
160    记者答言
161  李杰致陈独秀
161    陈独秀答言
162  蔡元培致记者
164  钱玄同致陈独秀
168    陈独秀答言
169  胡适致陈独秀
171    陈独秀答言
172  李寅恭致陈独秀
173    陈独秀答言
174  《新青年》爱读者致记者
174    记者答言
176  吴虞致陈独秀
177    陈独秀答言
178  顾克刚致陈独秀
179    陈独秀答言
180  卓鲁致陈独秀
180    陈独秀答言
181  沈藻墀致记者
181    记者答言
183  钱玄同致陈独秀
187    陈独秀答言
188  陶孟和致陈独秀
190    陈独秀答言
192  钱玄同致陈独秀
197    陈独秀答言
198  冯维钧致陈独秀
198    陈独秀答言
200  钱玄同致胡适
206  胡适致钱玄同
209    钱玄同答言
211  钱玄同致刘半农
214    刘半农答言
216  刘延陵致陈独秀
216    陈独秀答言
218  钱玄同致陶孟和
222  沈兼士致钱玄同
223    钱玄同答言
225  李锡余致钱玄同
226    钱玄同答言
228  钱玄同致记者
230  吴稚晖致钱玄同
233    钱玄同答言
236  俞慧殊致刘半农
237    刘半农答言
238  记者致张材甫
239  刘半农致沈先生
240  王敬轩致记者
244    刘半农答言
256  钱玄同致陈独秀
260    陈独秀答言
261    胡适跋语
262  孙国璋致记者
265    钱玄同答言
266    陶孟和答言
267    胡适按语
268  林语堂致钱玄同
270    钱玄同答言
271  T.F.C.生致胡适
272  吴稚晖致钱玄同
284    钱玄同按语
285  汤尔和致陈独秀
285    陈独秀答言
287  盛兆熊致胡适
290    胡适答言
292  张厚载致记者
295    胡适答言
296    钱玄同答言
296    刘半农答言
297    陈独秀答言
298  悔致陈独秀
299    钱玄同答言
300    陈独秀答言
301  崇拜王敬轩先生者致陈独秀
301    陈独秀答言
302  邓萃英致钱玄同
303    钱玄同答言
305  汪懋祖致记者
306    胡适答言
308  戴主一致记者
308    钱玄同答言
310  朱经农致胡适
313    胡适答言
316  任鸿隽致胡适
319    胡适答言
321    钱玄同答言
323  朱我农致胡适
325    胡适答言
326    钱玄同答言
328  区声白致陶孟和
330    陶孟和答言
332    钱玄同答言
333    陈独秀答言
334  孙国璋致陈独秀
335    陈独秀答言
335    胡适答言
335    钱玄同答言
337  刘半农致钱玄同
337    钱玄同答言
339  慕楼致胡适
339    胡适答言
341  附胡适致黄觉僧
345  Y.Z.致记者
349    刘半农答言
351  朱我农致胡适
355  朱我农致胡适
361    胡适答言
363  钱玄同致胡适
369  张厚载致记者
371    钱玄同答言
372  易宗夔致胡适、陈独秀
373    胡适、陈独秀答言
374  张申府致记者
376  鲁迅致钱玄同
378    钱玄同答言
380  周作人致钱玄同
382    钱玄同答言
383  张效敏致钱玄同
384    吴稚晖答言
386    钱玄同答言
386    胡适答言
389  张月镰致记者
392    钱玄同答言
393  姚寄人致记者
397    钱玄同答言
400  胡天月致钱玄同
400    钱玄同答言
402  张寿朋致记者
406    周作人答言
407    刘文典答言
407    陈独秀答言
408  莫等致陈独秀
410    王星拱答言
413    陈大齐答言
416    陈独秀答言
417  陈大齐致钱玄同
418    钱玄同答言
421  爱真致陈独秀
423    陈独秀答言
424  朱墉致陈独秀、胡适钱玄同
425    陈独秀答言
426  刘少荆致钱玄同
427    钱玄同答言
429  刘半农致Y.Z.君
432  陈望道致记者
433    钱玄同答言
434  宋云彬致钱玄同
434    钱玄同答言
436  区声白致钱玄同
436    钱玄同答言
438  查钊忠致钱玄同
441    钱玄同答言
444  王禽雪致陈独秀
444    陈独秀答言
445  黄介石致陈独秀
446    陈独秀答言
447  吕澄致记者
448    东独秀答言
450  陈铁生致鲁迅
451    鲁迅答言
453  S.F.致记者
454    钱玄同答言
457  周祜致钱玄同
460    钱玄同答言
462  周祜致钱玄同
464    钱玄同答言
465  黄凌霜致钱玄同
469    钱玄同答言
471  钱玄同致周作人
472    周作人答言
473    钱玄同答言
475  彝铭氏致记者
475    钱玄同答言
477  俞平伯致记者
478    胡适答言
479  T.E.C致胡适
480    胡适答言
482  张耘致胡适
483    胡适答言
484  傅彦长致胡适
486  新声社致记者
487    胡适答言
488  胡适、蓝公武、周作人讨论
488    一、胡适致蓝志先书
489    二、蓝志先答胡适书
503    三、周作人答蓝志先书
505    四、蓝志先答周作人书
507    五、胡适答蓝志先书
516  梁漱溟致陈独秀
520    胡适答言
522  莫等致记者
525    王星拱答言
527    陈大齐答言
528  潘公展致记者
529    钱玄同答言
534  陈懋治致胡适
535    胡适答言
536    钱玄同答言
540  郭步陶致钱玄同
541    钱玄同答言
543  钱玄同致陈大齐
545    陈大齐答言
547  不平言致钱玄同
549    钱玄同答言
551  周作人致袁濬昌
552  虞杏村致记者
553    陈独秀答言
554  臧玉海致陈独秀
555    陈独秀答言
556  明慧致记者
557    陈独秀答言
558  包世杰致陈独秀
561  任右民致胡适
568  任鸿隽致胡适
570  知耻致陈独秀
571    陈独秀答言
572  章积和致陈独秀
573    陈独秀答言
574  杨钟健致记者
577  费哲民致陈独秀
578    陈独秀答言
579  章积和致陈独秀
581  悠我致陈独秀
582  梁绍文致陈独秀
584  高锸致陈独秀
586    陈独秀答言
587  杨重熙致记者
588    陈独秀答言
589  知耻致陈独秀
590  知耻致陈独秀
591    陈独秀答言
593  人社致陈独秀
593    陈独秀答言
595  赵仁铸致陈独秀
597    陈独秀答言
598  知耻致陈独秀
598    陈独秀答言
601 郑贤宗致陈独秀
604    陈独秀答言
608  柯庆施致陈独秀
609    陈独秀答言
610  陈独秀、张东荪等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610    陈独秀致罗素
611    张东荪致高践四
613    张东荪致俞颂华
615    张东荪致俞颂华
617    张东荪致陈独秀
618    陈独秀致张东荪
623    附一  东荪先生《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
624    附二  正报记者爱世先生《人的生活》
625    附三  望道先生《评东荪君底“又一教训”》
627    附四  力子先生再评《东荪君底“又一教训”》
629    附五  东荪先生《大家须切记罗素先生给我们的忠告》
630    附六  东荪先生《他们与我们》
630    附七  杨端六先生“与罗素的谈话”
632  罗国杰、吴稚晖、施见三讨论注音字母
632    (一)罗国杰致吴稚晖
634    (二)吴稚晖[致]罗国杰
637    (三)罗国杰复吴稚晖
639    (四)施见三:《注音字母的五声问题》
640    (五)吴稚晖致《群报》
645  皆平致陈独秀
648    陈独秀答言
649  吴稚晖致记者
655  张申府致陈独秀
657    陈独秀答言
658  朱谦之致陈独秀
658    陈独秀答言
659  区声白、陈独秀讨论无政府主义
659    (一)区声白致陈独秀书
661    (二)陈独秀答区声白的信
664    (三)区声白答陈独秀书
669    (四)陈独秀再答区声白书
672    (五)区声白再答陈独秀书
678    (六)陈独秀三答区声白书
686    陈独秀按语
687  何谦生致记者
690    陈独秀答言
691  蔡和森致陈独秀
695    陈独秀答言
697  高语罕致《民国日报》
699  张申府致陈独秀
702  黄凌霜致陈独秀
702    陈独秀答言

内容摘要
 由周月峰编写的《新青年通信集》一书辑录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中之往来书信。因《新青年》出版时不同版次文字稍有不同,此次整理以中西书局
2012年影印版为底本,以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版为校本。
书信以出版先后排序,同一期中之书信亦以期刊中所处之先后为序。每一书信,均以题注注明出处,以便查考。

精彩内容
 王庸工致记者①(①《新青年》第1卷第1期,1915年9月。《新青年》“通信栏”所刊登读者来信之作者中,多有青年学生、教员、店员及工人等,身世无从查考,此类情况,均不再加注。)记者足下:别后闻在沪主持《青年》杂志,必有崇论闳议,唤醒青年。惟近有惊人之事,则北京杨度诸人发起筹安会,讨论国体问题是也。以共和国之人民,讨论共和国体之是否适当,其违法多事,姑且不论。倘讨论之结果,国体竞至变更,则何以答友邦承认民国之好意?何以慰清帝逊位之心?何以处今总统迭次向国民之宣誓?更可惧者,此邦官民,对于吾国国体变更,莫不欣欣然有喜色。口中虽不以为然,心中则以此为彼国取得利益莫大之机会,几如欧战发生时同一度态
,此诚令吾人不寒而栗者也。切望大志著论警告国人,勿为宵小所误。国民幸甚,国家幸甚。(后略)②(②本书出现的前略、上略、中略、下略、后略等,均为原文如此,不再一一出注。)王庸工白记者答言
按筹安会诸人所持国体变更之理由:一日,共和国家,不若君宪国之易致富强。使此理而果真也,则西班牙、意大利之富强,应驾法、美而上。予觉诸人主张君宪,犹属过崇欧化,不若辜鸿铭之劝欧人毁坏宪章,改奉中国孔子《春秋》尊王之教,更觉切中时弊也。一日,按诸中国历史国情,前此未有民主,今之共和,仓卒定之,未经国民之讨论也。窃以事物变更,必有其朔。亦未闻何国之共和,乃国民从容讨论之所改定也。一日,人民程度,不适共和,欲救中国,厥惟君宪,立宪非君主不可,君主非立宪亦不可。
窃以立宪政治,非易业也。人民程度,果堪立宪,而谓之不适共和,诚所不解。救中国非君主不可,谨闻命矣。公等皇皇,当不逾三月。惟“非立宪不可”五字,望杨度勿忘今日之言。一日,国人迷信共和,当以葡萄牙、墨西哥及南美诸邦为前车之鉴。不知南美诸共和国,均有蒸蒸日上之势,其国民之自由幸福,犹在西班牙、土耳其、日本之上。即葡萄牙、墨西哥之国力民智,亦岂吾国所可望尘,竟引以为戒,不虑葡、墨人之窃笑也耶。一日,共和国元首改选,易至争夺酿乱,不若君位确定之长享太平也。呜呼!诸人多通相斫书者,试展卷稽之,其争夺杀戮之惨,有以加之否邪?筹安会诸人所持上列之理由,均未能令人满足。诸人而欲行其志也,必别寻他项之理由,或不必待理由之讨论,亦无不可。尊欲本志著论非之,则雅非所愿。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年来政象所趋,无一非遵守中国之法,先王之教,以保存国粹而受非难。难乎其为政府矣!欲以邻国之志警告国民耶?
吾国民雅不愿与闻政治。日本之哀的美敦书,曾不足以警之,何有于本志之一文?
记者章文治致记者①(①《新青年》第1卷第1期,1915年9月。)记者足下:皖省自二次革命后,学校全毁,韩使来稍规复十
之一二。今韩去李来,学界又恐此残喘莫保。青年学子,怅无所之。沪上学校如林,何者最优?希示一二,即当负笈往游也。余续白。
章文治白记者答言
沪上学校,率有规模,非内地可比。究以外人设立者,校规较善,而毕业可期也。就中以德人之同济学校、美人之约翰书院、法人之震旦学院,最知名。
三校尤以同济之科学最精,分医、工二科,预科二年,正科三年。预科之前,尚有德文学校,学程四年,上海、北京皆有之。中学毕业生,且能听德文讲义者,亦可考入预科也。敬复。
记者李平致记者①(①《新青年》第1卷第2期,1915年10月。李平,号孤帆,鄞县人。)记者足下:刻读大志,极称法兰西文明之优美。仆与同学杨成志君,均信仰法兰西教育者,然已毕业中学,毫无法文智识。而俭学会因欧战频仍,停止人会。记者热心劝学,尚有以教之也。再者亡友师复,曾告仆谓李石曾先生,现译克鲁包特金之《互助》及南逵博士之《人学》二书,他日刊布吾国,必能唤醒一般醉心军国主义、功利主义者之迷梦。时事日非,同志零落,而李先生之书尚未出版。仆既望眼欲穿,又念李先生
不置。记者倘有所知,亦乞示知一二为盼。余不白。
李平敬白记者答言
来札敬悉。沪上授法文之学校,以法工部局所设之西童公学最称善。然非解普通法语能听讲,且与校长有素者,不获入学。其次则公教育所设之徐汇公学及震旦学院。徐汇为中学程度,学程四年,毕业后入震旦本科。震旦预科三年,本科三年,本科分文、工、医三门。此外青年会亦有法文夜课,程度尚不甚高,学于他校亦可兼及之。闻有教会私人所设之中法学校及法文公书馆,华人可以入学,惟不悉其内容如何。以法人授法文,当不恶也。李君石曾,闻尚居巴黎,所译二书,犹未出版。《互助》不独为克氏生平杰作,与达尔文之书同为人类不刊之典。达氏书言万物由竞争而进,不适者自处于天然淘汰(NaturalSelection)之境。克氏书言人类进步,由于互助,不由于竞争,号为与达氏异趣。鄙意以为人类之进化,竞争与互助,二者不可缺一,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其目的仍不外自我之生存与进步,特其间境地有差别,界限有广狭耳。克、达二氏各见真理之一面,合二氏之书,始足说明万物始终进化之理。(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