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法百年战争(1415-1453上下)
  • 英法百年战争(1415-1453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法百年战争(1415-1453上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7.35 4.9折 19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一峰

出版社吉林文史

ISBN9787547262450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9.8元

货号30651347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一峰:历史爱好者,主攻中古欧洲历史,目前致力于中世纪西欧历史、文化及军事的翻译与研究。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百年战争的起因
14世纪前的英格兰与法兰西
加斯科涅与苏格兰的两难困境
新君亲政与战争爆发

第二章 海洋与大陆的较量
战火初燃
国王被俘
法兰西的反击

第三章 危机、动荡与激变
无奈的和平
动荡的时代
重启战争

第四章 征服时代的来临
法国的乱局
侵入诺曼底
巴黎易帜

第五章 山河板荡
鲁昂陷落
萁豆相煎
引狼入室

第六章 殊死较量
柳暗花明
辙乱旗靡

第七章 风雨飘摇
渐生隙嫌
兵临城下

第八章 法兰西的女儿
奥尔良解围战
卢瓦尔河谷大扫荡
兰斯加冕
进攻巴黎

第九章 烽火蔽天
拉锯战
巴黎加冕

第十章 和解之路
卢瓦尔河北面的较量
风起萧墙
此消彼长

第十一章 沉疴泛起
阿拉斯和约
收复巴黎
加来围城战
南方的乱局
勒克罗图瓦围攻战
剥皮者的侵扰
对加斯科涅的远征
连队大迁徙
奥尔良三级会议

第十二章 无奈的和平
布拉格党叛乱
法王的亲征
讷韦尔集会
再征加斯科涅
约翰·博福特的远征
图尔休战协定

第十三章 重器初铸
东征
和平时代的宫廷
意大利的冒险
剑拔弩张

第十四章 大反攻
光复诺曼底
加斯科涅与东南边境的纷扰 
卡斯蒂永战役
尾声

附录一  主要货币
附录二  英法王室的联姻(14—15世纪)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在浩瀚如烟海的中世纪历史长卷中,百年战争无疑是难以轻易翻过的一页。它始于1337年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宣布没收阿基坦公爵领,直至15世纪中叶英国人被驱离这一地区才画上句号。从表面上看,百年战争似乎源自一场封主与封臣间司空见惯的主权争执,但随即演化为王位之争并引发两个国家间的全力*抗。当战争结束时,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曾在文化与体制方面非常接近,而且联系紧密的国家已分道扬镳。战争初期,前几代法王孜孜以求的中*集权进程几乎被迫中止。不过在接连的挫折、疑虑、反复及不断的驱逐外敌斗争后,法国人终究还是重拾此之道,并在末期再次展开了一度停滞的向地中海及边界扩张之路。英国人在拥抱了一开始的荣誉和财富后体会到了失败的苦楚,数代政府因此土崩瓦解。他们的后人改弦易辙,走上了另一条与大陆国家风格迥异的不凡道路。而这些自王国间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大批杰出人物历经坎坷铸造的丰功伟绩也正是本书试图与读者朋友分享及探讨的瑰宝。

精彩内容
文摘约翰·塔尔博特原本打算等到敌人靠近己方后再予以有力打击,但卡斯蒂永向塔尔博特发出的援助请求引发了本地民众的注意。倘若按兵不动,舆论将会对他和英国统治造成很大压力。鉴于重兵压境,英军赶在两支军团做出有力支援前摧毁一支军团。塔尔博特迅速定下了奇袭方案。7月16日凌晨7时左右,在英格兰哈勒姆郡(Hallamshire)和什罗普郡(Shropshire)亲兵的簇拥下,他带领骑兵和乘马弓箭手离开波尔多,向卡斯蒂永进发。塔尔博特亲自领导的先头部队大约有800—1000人,此外还有4000—6000名英国步兵以及大约2000名由本地领导的加斯科涅步兵。法军可能有6000人驻扎在营地中,加上圣洛朗和山上的部队至多有8000人之众。
约翰·塔尔博特军队中的步兵在夏季行军中几乎也跟上了前锋的进程,大约在日落时英军到达利布尔讷。但塔尔博特只允许部队小憩一会。他们在午夜又重新踏上征途。英军甚至绕过了己方驻守的圣埃米利永以免泄露消息。他们进入了森林地带,沿着曲折的山路前进。塔尔博特带领的先锋部队有500名骑兵和800名乘马长弓手,他们在推进中逐渐拉开了与主力队伍的距离。7月17日黎明,这股在森林中行进的英军终于接近了圣洛朗。驻守圣洛朗的法军毫无觉察。英军立刻从森林中冲出,对他们发起突袭。法军的岗哨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西南面。因此,猝不及防的他们立即陷于慌乱之中。指挥官若阿基姆·鲁奥此时在1500米之外的大营中。因此,这场战斗毫无悬念。法军弓箭手的抵抗迅速崩溃,沿着山的南侧仓皇而逃,希望能渡过利杜瓦尔河躲入东面的大营。英格兰-加斯科涅士兵则手持利刃紧跟在他们后面。
在危急关头,闻讯的若阿基姆·鲁奥、雅克·德·夏巴纳等法军将领慌忙从大营中集合了200名骑兵,他们打开寨门,挺直长矛向那些追杀者冲去。双方发生了激烈交战,鲁奥被击落马下,夏巴纳也一度身陷重围。不过在这些骑兵的顽强阻击下,接近大营的英军放弃了追击,返回圣洛朗。法军弓箭手逃过一劫,但他们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100—120人。除了在山上的布列塔尼士兵外,法军召回了所有在大营外的部队。
与此同时,约翰·塔尔博特等人在圣洛朗内发现了法国人遗弃的大批食物和酒水。现在他们可以坐下来安心享用这些战利品。同时,落后的步兵队伍也陆续抵达。他们也被安排与先锋战友们一起休息。在此期间,塔尔博特已与卡斯蒂永守军取得联系。他的掌旗官托马斯·艾维林汉爵士(SirThomasEvringham)也从前方返回,向塔尔博特汇报了法军大营的相关情报。塔尔博特决定暂时停止攻击,继续让疲倦的部队休息一会。他甚至开始准备自己的弥撒。这时,卡斯蒂永使者突然冲进来。他向塔尔博特报告说卡斯蒂永守军看见法军的大营上卷起了一股尘土,并且有大批人马向东逃窜。他们肯定那是法军在准备撤退。塔尔博特闻讯大喜:敌人已露怯意,机不可失!他当即下令英军准备全力出击,并向自己的牧师发誓:他将在击败法军后再来听弥撒。据传,艾维林汉爵士曾提出过这可能是个错误的消息,但塔尔博特置之不理。
卡斯蒂永守军并没有撒谎,法国人确实在手忙脚地收拾营地,但他们不是为了逃跑。由于大部分队伍都撤进营垒中,这里已经变得拥挤不堪。为了腾出之后作战所需的空间并方便地调动布置火器,部分侍从和马夫奉命带着大部分马匹撤出营地。这些人马在匆忙中扬起的尘土确实遮天蔽日。
约翰·塔尔博特全心投入到接下来的进攻中。由于在诺曼底充当人质期间他向查理七世立下过不再披坚执锐与法国作战的誓言,他没有穿戴任何盔甲。取而代之的是一件红色的天鹅绒铠甲罩衣以及一顶紫色的天鹅绒帽子。他甚至没有乘骑战马,只在一匹白色的小马上指挥战斗。按习惯,他的部下大部分都下马作战。塔尔博特督促他们迅速前进,并答应胜利之后允许他们洗劫法军营地。英军的小部骑马队伍沿南面的多尔多涅河向东迅速前进,并从木桥上跨过城前的瑞尤维尔(Rieuvert)及利杜瓦尔两条小河,将主力步兵在甩在后面。英军的队形在行进中基本保持了秩序,据记载,他们排成三个方阵。肯德尔领主(LordofKendall)则在后方带着另一部分骑兵保护着行进中的步兵。与英军一同行进的是一支在多尔多涅河中逆流而上的小船队。它们载着英军的一些补给—可能还有部分军队。在抵达法军大营正南方的位置后,英军前锋转向北面。此时他们才发现敌人正在等待他们。
显然法军在英军行进时就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动向,并据此调整火器位置。现在南面将是英军的主攻方向,而经过此地的利杜瓦尔河蜿蜒曲折,这使依势而建的法军营垒在这一面有了类似棱堡的突出部,守军在交战中可以使用交叉火力。
约翰·塔尔博特见此情景颇为惊讶。据托马斯·巴赞的编年史记载,托马斯·艾维林汉爵士意识到了进攻的风险,建议塔尔博特等步兵到齐后再发动总攻。他们可以在附近建立自己的筑垒营地。艾维林汉甚至认为可以联合当地居民迫使法军在饥馑中投降。塔尔博特再度拒绝了部下的建议—一些人指责他对自己的威望和军队的战斗力过度自信。但也许他注意到法国人正忙于移动他们的火炮—他们没有料到英军会绕到他们的南侧—如果推迟进攻,他们就会将更多的火炮调往此处,这就将极大抵消英军的突袭优势,甚至使这些努力前功尽弃。而他身后还有数千名步兵正在赶来,他们将会对发起的攻势予以有力支援。基于这些判断,塔尔博特要求先锋部队立即发动进攻。并命令艾维林汉“将旗帜插到敌人城壕的尽头”。
在夏日照射的平原上,千名衣甲鲜明的精锐骑兵和乘马弓箭手全部下马。他们在掌旗官托马斯·艾维林汉的带领下依次排成战阵,高呼着“圣乔治!塔尔博特!塔尔博特!”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向法国大营冲去。一场决定加斯科涅命运的战斗正式打响。当英军抵近营寨时,法军的火力变得异常猛烈,英军开始承受惨重的伤亡。据法国人事后回忆,一发炮弹竟杀死了6名敌人。但这阻挡不了坚韧的英军。他们不顾炮火,开始攀爬护墙,意图在这次攻击中突入敌营,彻底粉碎敌人的抵抗。法军火枪手和炮手在路易斯·吉力布的带领下顽强还击,双方都在奋力相搏,试图压倒对手。在激战中,艾维林汉甚至攀上了法国人的护墙顶部,但他随即被击中阵亡。与此同时,更多的英军已爬上城墙,跳入法国火枪手和炮手的行列中。惨烈的贴身混战随之展开。法军的钩刀手、长矛手也赶来支援同伴。另一些人则抄起短柄斧向敌人砍去,甚至连弩手和弓箭手也在对英军抵近射击。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