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非子/中文经典100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韩非子/中文经典100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11 5.4折 5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文心工作室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6748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0721018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司法威信
  圣人为法于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
  绳直而枉木斫,准夷而高科削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以赏者赏,以刑者刑
  腓大于股,难以趣走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
  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
  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
  行所易,不关所恶
  善张网者,引其纲
  索人不劳,使人不佚
  有度难,而无度易也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丧百
赏罚分明
  明君无偷赏,无赦罚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欲治其内,置而勿亲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主道者,使人臣必有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
  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上不明,则辩生焉
  良药苦于口,忠言拂于耳
  矢来有乡,则积铁以备一乡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慎思明辨
  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三人言而成虎
  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福以拂耳
  挟知而问,则不知者至;深知一物,则众隐皆变
  巧诈不如拙诚
  郢书燕说
  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知人善任
  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
  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
  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
  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
  人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渔者持鳣,妇人拾蚕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见微知著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上失其一,下以为百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
  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鱼失于渊,而不可复得也;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
  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
安身立命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信成则大信立
  知者不以言谈教,慧者不以藏书箧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恃人不足以广壤
  虏自卖裘而不售,士自誉辩而不信
  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远水不救近火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
  无婴人主之逆鳞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顺其自然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
  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
  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
  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
  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
  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
  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祸本生于有福
  备其所憎,祸在所爱
  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
  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

内容摘要
 《中文经典100句:韩非子》遴选《韩非子》中的名句一百条,用轻松的解读方式、故事性的描述,将名句与经典的主旨阐明,有助于读者通透运用名句。韩非的文章被誉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一座高峰,行文清通利落、议论透辟、比喻灵巧、分析谨严,将汉语的逻辑性运用得炉火纯青。

精彩内容
 圣人为法于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名句的诞生
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1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2,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3。
——《奸劫弑臣》完全读懂名句1.恶:厌恶。
2.为法国者:为国家制定法令。“法”字下疑少一“于”字。
3.道德:此处指法家的治国之道,而非儒家的修身之道。
语译:严刑重罚是百姓所厌恶的,却能使国家得到良好的治理;同情百姓而减轻刑罚,是百姓所喜爱的,却会使得国家发生危险。圣人为国家制定法令,一定会违反世俗的感受,而顺应治国的道理。
名句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历史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拾了元朝以来的混乱局
面,使政治社会重新获得安定。他的成功,靠的不是仁慈的作风,而是严苛的法律。
在公元一三九七年正式公布施行《大明律》之前,他就多次命人修订律令,以求达到完善的地步。这些律令的根本精神,就是“重刑”。举例来说,朱元璋最恨贪官,所以法律中明确规定“贪污达六十两以上的官员,一律斩首示众,并剥下贪官的皮、塞入枯草,作为‘标本’”。
自从这条律令开始施行以来,有明一朝,贪污的官吏少了许多,敢贪污的大多是那些无知又不怕死的太监。
公元一三九七年发生的驸马走私茶叶一案是贪污案中的典型。欧阳伦是朱元璋的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他依仗自己是驸马,胡作非为,贩卖私茶,以牟取暴利。因为行径太过嚣张,被地方官员告发。朱元璋见了奏折,非常生
气,下令将驸马斩首示众。一向备受宠爱的安庆公主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闯入宫中,大哭大闹。朱元璋大吼:“再敢说情,就和驸马一同问斩!”正因为不顾父女之情、翁婿之谊等世间俗情,朱元璋才能有效吓阻贪污风气的蔓延。所以说:“圣人为法于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历久弥新说名句新加坡素有“东南亚花园”的美誉,到过那儿的人,往往会对当地城市的整洁感到不可思议,一般大城市常有的涂鸦情形,在新加坡可说是完全绝迹。新加坡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完全是来自严格的法律。
新加坡是当今世上少数还留有鞭刑制度的国家。鞭刑的对象仅限于五十岁以下的男性;依法律规定,成年犯处罚时以二十四鞭为限,青少年犯(七岁以上,未满十六岁)最多不超过十鞭。执行鞭刑时先施以三鞭的处罚,待伤势复原后,才继续执行。鞭刑的疗伤期长达三个月,期间犯人只能卧睡,所以整体行刑的时间相当长,同时,鞭刑后的疤痕,将终生留在身上。所以新加坡的累犯相当少,多半基于对鞭刑的恐惧。
鞭刑的典型案件“麦可·费事件”。一九九三年九月十八日,在新加坡一个豪华住宅区的车辆,连续两周被发现遭到涂污。新加坡警方派人埋伏,终于在十月六日逮捕了一位涂鸦者。犯人是十六岁就读美国学校的香港人徐志豪。徐志豪在警方侦讯下,供出了五名共犯,其中包括一
位十八岁的美国青年麦可·费。一九九四年三月四日麦可·费被判处四个月徒刑、三千五百元新加坡币之罚金及六下鞭刑。对于这次事件,时任美国克林顿总统呼吁时任新加坡总统王鼎昌赦免麦可·费,但新加坡政府坚持司法独立及法律尊严,依法执行,只赦免两下鞭刑。
新加坡的严刑峻法固然可怕,但是更可贵的是新加坡的执法态度。即使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仍能坚持执法,这样就不会有人敢存着侥幸的心理。假如换个情形,任何人都可以经由关说、贿赂而免除刑罚,那么就算刑罚再重,又有谁会在乎?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