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台上的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戏台上的中国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1.8 4.3折 98 全新

库存1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奔,廖琳达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13643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31419752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中国戏曲种类繁多,至今在全国各地的戏台上,戏曲仍绽放着夺目的光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本书内容丰富多彩的,旁征博引,从戏曲和史料中提炼出戏台上的异彩纷呈、后台里的酸甜苦辣。在中国从古至今芸芸众生都爱看戏,看戏台上的中国便是看芸芸众生眼里的中华文脉。 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异彩纷呈,读者在感受戏曲魅力的同时,可以触碰到中华文化的根脉。

目录
引子  
唱戏  
戏史  
演戏  
看戏  
戏班  
戏子  
戏台  
写戏  
《窦娥冤》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梅兰芳  
尾声

内容摘要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主编推荐
1.中国是一个爱看戏的国度,戏曲蕴含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和文化血脉2.中国人从戏台上获取娱乐渴望、精神追求和知识见解,因而中华文脉在戏台上延伸。3.戏箱一卸、粉末一扮便铿锵登场、咿呀开唱,唱得千人万人同悲同乐,九州万方敛心动容!4.戏曲是中国专享的文化现象,它曾在中华大地上长期演绎流传,催生了宋元明清至今地负海涵的民俗文化。于是乎,就把国人都耽在了里头。5.几百年来,要说中华大地上最有声有色的一大景观,就非唱戏莫属了。

精彩内容
\"古往今来,名演员千千万万,其中一些艺人的绝艺,在历史上传为永久的佳话。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叫陈明智的昆曲演员,演技极其出色,留下一个生动的故事。
陈明智是江苏长洲人,演大净行当,就是装扮项羽、张飞、尉迟恭一类历史英雄的。
他最初在一个乡下戏班里挑大梁,只在农村庙戏上演出,没有名气,城里人都不知道他。
当时苏州城里有许多戏班,最有名的是寒香班、凝碧班、妙观班、雅存班四个,士绅富户设宴演戏,不是这四个戏班的戏不看。有一次,寒香班到一家人家演戏,临时班里的净脚病了,班主马上派管衣箱的人到其他戏班去请人代替。那人找遍了城中戏班,人家的净脚都有戏演,没法替补。正在百般无奈之时,正好遇到陈明智进城,有认识的介绍给管衣箱的,就临时拉他来替补。
到了地方,班主和其他演员见陈明智身材矮小、形容萎琐、衣裳破烂,嘴里又不会讲话,都十分不满意,也不跟陈明智打招呼,一起诟骂管衣箱的人,说:“你会找人不会,什么人都拉过来凑数?”陈明智也不吭气。
可是马上就要开演了,也只好如此。大家还抱着一点儿侥幸,心说:“我们班里生旦末丑都齐全,只要主人家不点净脚的戏,就没太大关系。”主人家传唤过来,班主过去呈上戏折子,让人家点戏。谁知人家千不点万不点,偏偏点了一出《千金记》,正是净脚戏,而且表演难度极大。
全班一片恐慌,大家只好对陈明智说:“《千金记》你能不能演?不能演别逞强。要是真不能演,咱们就去求主人换一出戏,戏钱照样付给你。”陈明智说:“这个戏我常演,就是不知道演得好不好。”也没别的办法了,大家只好忐忑地等着他装扮,盼着他登台别露丑就行。
陈明智用墨和颜料把脸画得显大了一圈,又从包袱里掏出自己带的棉抱肚穿在身上,套上项羽穿的大靠,一下显得壮实多了。再穿上自己带来的厚底靴,一下增高了不少。
他提上霸王枪,昂首阔步,俨然就是一个魁梧雄壮的楚霸王项羽!戏班里的人看了,心里稍稍安稳了一些。
于是,陈明智振臂登场,在戏台上龙跳虎跃,旁边执旗帜的兵丁都手忙脚乱跟不上他的步伐。
然后陈明智放开嗓子高歌一曲,声如黄钟大吕,震得梁上的尘土扑簌簌往下掉,直掉到了客人们吃的杯盘菜肴里。
座客一个个惊得屏息静气、面色如土,大气也不敢出地观看。
等到他一出戏唱完,客人们一片连声地叫好,纷纷称赞他的绝技如神。直到这时,戏班里的人才彻底放下了心。
过后,寒香班全体演员为陈明智摆酒赔罪,并邀请他加入寒香班,陈明智从此成为寒香班的挑梁净脚。
后来康熙皇帝南巡,苏州织造署贡献寒香班给皇上演戏。康熙看了陈明智的表演,特别赏识,把他征入宫廷,在升平署里当戏曲教习,一当当了20年,清宫戏班的演员许多都是他的徒弟。(清焦循《剧说》引《菊庄新话》)陈明智从一个先天身形条件不好的乡村戏子,到在苏州唱出大名,并一直当到内廷教习,是因为他会合理地利用装扮技术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并极度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演技,所谓勤能补拙。
另外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南京名班兴化班的主角马锦在生活中刻苦练艺的故事。
一 次,兴化班和另一个戏班华林班唱对台戏,都演《鸣凤记》,兴化班的马锦和华林班的李伶都扮演奸相严嵩。
唱着唱着,比出高低来了,马锦戏台下面的观众慢慢都被吸引到李伶台下去了。马锦觉得很丢人,戏还没演完就溜走了,戏班里的人从此再也找不着他了。
三年之后的一天,马锦忽然回来了,找到华林班的李伶,要求再比一次。
这一次的对台戏,马锦的演技大长,把严嵩演得活灵活现,台下的观众齐声喝彩,李伶那边的观众也全部都跑到了马锦台下来观看。
过后李伶匍匐在地,对马锦自称弟子,询问他演技为何增长如此之大。
马锦说:“我听说如今的宰相顾秉谦,是和严嵩一样的人,于是去往京城,找门路给顾相国当了三年门卒。每天伺候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聆听他说话的口气,细心琢磨,注意模仿他的一举一动,久而久之,就得到了他的神韵。”(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五《马伶传》)原来,为了提高演技,马锦竟然给人当了三年仆人!
马锦的事迹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则练艺佳话而久远流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