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 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 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79 6.0折 23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国轩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4683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3元

货号3459747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生于公元前551年(一说公元前550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虽然出生于贵族之家,但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长大后做过仓库保管员、牲畜管理员等低级职务,以养活自己和寡母。在困境中,孔子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到处问学,渐渐以博学多能闻名……王国轩、王秀梅译注的《孔子家语》收录了孔子的生平事迹。

目录
卷一
  相鲁第一
  始诛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问礼第六
  五仪解第七
卷二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卷三
  观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贤君第十三
  辩政第十四
卷四
  六本第十五
  辩物第十六
  哀公问政第十七
卷五
  颜回第十八
  子路初见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卷六
  五帝第二十四
  执辔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
  观乡射第二十八
  郊问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
  冠颂第三十三
  庙制第三十四
  辩乐解第三十五
  问玉第三十六
  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终记解第四十
  正论解第四十一
卷十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内容摘要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这部著作汇集了大量孔子的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孔子与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此外,还有经过整理的孔子的家世、生平、事迹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与包括《论语》在内的众多文献相比,《家语》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被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这部著作汇集了大量孔子的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孔子与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此外,还有经过整理的孔子的家世、生平、事迹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与包括《论语》在内的众多文献相比,《家语》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被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

精彩内容
 这一篇讲了孔子为官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说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和司寇。孔子这时为官事迹,虽说散见《左传》、《礼记·檀弓上》、《史记·孔子世家》,但都没有本书详细。为官中都宰时,孔子制定礼仪,培育厚朴风俗,使社会养老爱幼,男女有别,死葬有制。受到定公重视,孔子升为司空。在管理土地上,先是辨别土地性质,看哪种土地适合种植哪种植物,这说明我们先人早已有了耕种经验。孔子做司空的第二件事,就是坚守礼制,说服权臣,使鲁昭公墓葬与先祖之墓合而为一。孔子为大司寇,制定了法律,但因风俗美善,竟没有奸诈犯法之民。第三件事是夹谷之会,孔子在会中占尽风光。“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是警世名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这是华夷之辨。至于斩侏儒,似和儒家思想不符。孔子还建议鲁定公隳毁了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大夫不合礼法的都邑,使鲁国的君权得到加强。夹谷之会,见于《左传》、《穀梁传》、《史记·孔子世家》。隳三都,见于《左传》、《公羊传》。《左传》无斩侏儒记载。《穀梁传》说“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幕下”,旧注说“欲嗤笑鲁君”,所以遭到斩首。可供参考。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1)。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2)。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3),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4)。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谓孔子曰(5):“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6),乃别五土之性(7),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8),孔子沟而合诸墓焉(9)。谓季桓子曰(10):“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11),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1)中都: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宰:一邑长官。
  (2)器不雕伪:器物无文饰雕画,不作伪。
  (3)椁(guǒ):棺木有二重,里面称棺,外面称椁。
  (4)不封:不聚土以起坟,因山丘为坟,无需聚土建坟。不树:坟周边不种松柏。
  (5)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
  (6)司空:主管工程、制造和手工业的官。
  (7)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坟衍指肥沃平旷的土地。原隰指广平低湿的土地。
  (8)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鲁昭公二十五年,昭公讨伐季平子,失败流亡于晋,死于晋地乾侯。季平子于鲁定公元年秋天把昭公葬于鲁先君陵寝墓道以南,不使与先君合葬,是一种贬斥行为。季氏,鲁桓公之子季札的后代,一直是鲁国权臣。此指季平子。
  (9)沟:挖沟。合诸墓:表示同一墓域。
  (10)季桓子:季平子之子。
  (11)大司寇:主管刑狱的官,为六卿之一。
  【译文】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死人装敛,棺木厚四寸, 这一篇讲了孔子为官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说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和司寇。孔子这时为官事迹,虽说散见《左传》、《礼记·檀弓上》、《史记·孔子世家》,但都没有本书详细。为官中都宰时,孔子制定礼仪,培育厚朴风俗,使社会养老爱幼,男女有别,死葬有制。受到定公重视,孔子升为司空。在管理土地上,先是辨别土地性质,看哪种土地适合种植哪种植物,这说明我们先人早已有了耕种经验。孔子做司空的第二件事,就是坚守礼制,说服权臣,使鲁昭公墓葬与先祖之墓合而为一。孔子为大司寇,制定了法律,但因风俗美善,竟没有奸诈犯法之民。第三件事是夹谷之会,孔子在会中占尽风光。“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是警世名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这是华夷之辨。至于斩侏儒,似和儒家思想不符。孔子还建议鲁定公隳毁了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大夫不合礼法的都邑,使鲁国的君权得到加强。夹谷之会,见于《左传》、《穀梁传》、《史记·孔子世家》。隳三都,见于《左传》、《公羊传》。《左传》无斩侏儒记载。《穀梁传》说“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幕下”,旧注说“欲嗤笑鲁君”,所以遭到斩首。可供参考。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1)。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2)。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3),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4)。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谓孔子曰(5):“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6),乃别五土之性(7),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8),孔子沟而合诸墓焉(9)。谓季桓子曰(10):“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11),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1)中都: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宰:一邑长官。
  (2)器不雕伪:器物无文饰雕画,不作伪。
  (3)椁(guǒ):棺木有二重,里面称棺,外面称椁。
  (4)不封:不聚土以起坟,因山丘为坟,无需聚土建坟。不树:坟周边不种松柏。
  (5)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
  (6)司空:主管工程、制造和手工业的官。
  (7)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坟衍指肥沃平旷的土地。原隰指广平低湿的土地。
  (8)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鲁昭公二十五年,昭公讨伐季平子,失败流亡于晋,死于晋地乾侯。季平子于鲁定公元年秋天把昭公葬于鲁先君陵寝墓道以南,不使与先君合葬,是一种贬斥行为。季氏,鲁桓公之子季札的后代,一直是鲁国权臣。此指季平子。
  (9)沟:挖沟。合诸墓:表示同一墓域。
  (10)季桓子:季平子之子。
  (11)大司寇:主管刑狱的官,为六卿之一。
  【译文】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死人装敛,棺木厚四寸,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早先,季平子把鲁昭公葬在鲁国先君陵寝的墓道南面,孔子做司空后,派人挖沟把昭公的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圈连到一起。孔子对季桓子说:“令尊以此羞辱国君却彰显了自己的罪行,这是破坏礼制的行为。现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也派不上用场,没有犯法的奸民。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早先,季平子把鲁昭公葬在鲁国先君陵寝的墓道南面,孔子做司空后,派人挖沟把昭公的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圈连到一起。孔子对季桓子说:“令尊以此羞辱国君却彰显了自己的罪行,这是破坏礼制的行为。现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也派不上用场,没有犯法的奸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