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际间的化学/美国科学书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星际间的化学/美国科学书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5.16 5.4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大卫·E.牛顿|译者:王潇

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

ISBN9787543961272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982052

上书时间2023-09-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大卫·E.牛顿博士(DavidE.NetwonPh.D)从事数学和物理学教学13年。在美国塞勒姆州立学院(SalemStateCollege)担任化学和物理学教授长达15年。在旧金山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任兼职副教授10年。他著作颇丰,已出版的达400多部。这些著作中包括教材、百科全书、教师参考书、研究指南、普及读物、还有其他类型的教育材料。牛顿博士在FactsOnFile出版公司出版了《核能量》与《干细胞研究》两本书,还为莱纳·斯鲍林(LinusPauling)、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lick)出版了传记。

目录
前言
阅读提示
一  宇宙的诞生
  混沌初开
  冷却中的宇宙
  粒子衰变
  复合粒子的形成
  之后便有了原子
  这个理论是真的吗?
  下一步呢?
二  星系际空间化学
  星系际间质的组成
  星云
  星系际间质化学
  研究星系际间质化学特性的工具
三  重元素的形成
  恒星的进化
  为恒星分类
  恒星的诞生
  氢向氦的转化
  氦的燃烧及其他
  更大的恒星=更多的元素
四  内层行星
  研究行星的化学成分
  水星
  金星
  火星
五  外层行星
  外层行星发射任务
  木星
  木星的月亮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柯伊伯带天体
六  彗星、流星、小行星和月球
  彗星
  流星、流星体和陨星
  小行星
  月球
结语

内容摘要
 “化学世界”丛书所涉猎的内容从最基本的物质和宇宙的起源。到药品和食品构成等这类新材料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大卫·E.牛顿博士编著的这本《星际间的化学》纵览了空间探索及天文化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囊括太阳系、行星、彗星、流星及宇宙中已知的其他特征事物。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宇宙的创生记事、演化过程和现有组成。
“化学世界”丛书每册附有大量黑白图片和插图,有著名化学家的生平简介和主要学术贡献,是学生
、教师的必备书籍,也是那些对化学怀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的最佳选择。

精彩内容
 大爆炸理论为少量轻元素(氢、氦、锂,甚至铍)的原始形成方式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释。如果宇宙仅包含这些元素,也许我们的故事就可以在这里结束了。但毫无疑问这种想法是荒谬的。地球包含了另外九十多种元素,如硅、氧、碳、铁、氮、镁、硫、镍、
磷、钠和氯,元素如碳、氮和硫存在于星际的介质中。
“宇宙中重元素形成的机制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已困扰了天文化学家数十年。此处的重元素指原子序数大于4的元素。
大爆炸理论未能为上述问题的回答开辟前景光明的道路。大爆炸的基本作用是在宇宙中向外散播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质子、中子、氢离子、原子、
氦离子以及形成宇宙中早期生命的原子等在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彼此分离。如今仍有大于99%的宇宙物质向外漂流,这种扩散似乎是永恒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基本粒子怎么可能聚集形成更加复杂的重元素呢?
恒星的进化恒星的诞生基于宇宙的两个基本特性。第一点,自宇宙诞生起,其各个部分就不完全相同。随着对宇宙间微波背景各向异性的确证,人们发现宇宙不同部分物质的组成有着微小的差别。在宇宙的一些区域,物质的密度要大于其他一些区域。第二,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宇宙中任意两个粒子相互吸引。
由上,存在两种相反的力作用于粒子:大爆炸的初始能量所提供的扩散力和万有引力的吸引力。虽然开始时扩散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爆炸所投射出的粒子扩散速度开始下降,扩散力与吸引力渐渐平衡。最终,在宇宙的一些区域中,扩散力降到了可以使万有引力起有效作用的程度。此时,粒子开始汇聚、
结合,形成更大的粒子。由此开始了恒星的形成历程。
恒星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宇宙平均温度的降低,至少在一些区域中,万有引力的吸引作用大于扩散所引起的向外运动的力量。此时,氢分子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之间相互吸引,以逐渐加快的速度彼此靠拢。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的释放使得氢气的温度升高。最终,氢云(hydrogencloud)温度的上升引发聚变。聚变是指两个核子反应生成一个更大的核子的原子能反应。
此时,一个新的恒星诞生。
这些聚变导致氢元素转化为氦元素。在此过程中,4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氦原子:4H-He。“燃烧”氢元素生成氦的过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一些物质从新星上逃离。在此恒星中万有引力和扩散力会保持长时间的平衡,这一时间可能是数千年或数百万年。有时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超越了恒星内粒子问的万有引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星体倾向于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物质,即恒星解体,同时将自身组成物质释放,使其重新回到星际介质中。
此时,被释放的物质中不仅包括恒星的初始组成元素——氢,而且包含在恒星中形成的氦及其他元素。
在如今的宇宙中,大部分恒星都处于上述生命阶段。在每一
个这样的进化过程中,恒星能够将其现有的物质转化成能量及新的元素。P49-5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