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0.87 4.6折 45 全新

库存25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文凯著;时代华语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3594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301205

上书时间2023-09-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卷首寄语:我为什么要讲《传习录》
本书缘起002
概念澄清004
时代背景007
目标读者009
唯心主义011
写了什么013
刊印体例015
如何学习016
第一章?守仁其人:王阳明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寿享57岁003
超级“二代”003
一只怪鸟005
把纸写完006
劝退和尚008
埋葬路人010
剿匪训示012
一顶罗盖014
高调低调015
第二章?心外无物:天地间只有一个心
我即宇宙018
游戏视角022
唯物唯心024
人生假设025
人情事变026
伏羲圣境029
安住当下031
心高于脑033
谁对我好035
第三章?心之所向:立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
何为立志040
持志心痛045
咸鱼特征047
如何立志050
成长本能053
第四章?本自具足:你的心会告诉你怎么做
守仁格竹057
虚灵不昧059
不假外求061
发下宏愿062
勇者无惧065
四端之说067
满街圣人069
心生万物070
第五章?省察克治:日常修行的居敬功夫
内观视角075
自律陷阱079
静坐冥想082
复得天理084
“格”穿欲望086
闲思杂虑088
为己之心090
涵养讲求094
夜气清明097
三省吾身099
第六章?知行合一:无法割裂的行为模式
知的本质102
知而不行104
想也有罪106
名与实对108
必有事焉109
为学头脑112
自欺欺人114
功夫不断116
有心求异117
第七章?慎言正心:中正平和的君子操守
君子气象121
多言致祸124
矜持直率126
无恶即善127
贵目贱心129
降服情绪131
怒火中烧134
心如止水136
悔悟去病138
何为宽容140
忙而不乱142
溜须拍马143
反求诸己145
拖延问题147
第八章?在事上磨:枯坐参禅不是心学的目标
此学甚好152
诗和远方154
举业累心156
修行之所159
参前倚衡161
徒知静养162
最惨处境164
日减之功166
勿作花想168
专心吃饭170
开始专注171
悲剧英雄174
第九章?修行次第:下决心、用狠心、有耐心、贵恒心
痛加刮磨178
此心常在179
何思何虑180
呼唤勇气182
快活功夫183
着实用功184
第十章?拔本塞源:阳明先生的终极梦想
拔本塞源188
此心光明200
大同世界203

内容摘要
立德、立言、立功,是中国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三不朽”,在王阳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怪乎后世中无论是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还是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等,均将其奉为精神导师。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对王阳明心学及《传习录》的研究,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成事智慧,在这本书中,作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并将其整理为可以让每个人从中受益的成事哲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传奇人物如何不断砥砺自我、探索精进,成就了让后人膜拜不已的哲学思想。我们也可以沿着心学的发展历程,领会知行合一理论的真谛,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来指导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

精彩内容
 寿享57岁
阳明先生活了57岁
(1472年-1529年),在那个年代,他并不是一个长寿之人。他有肺病,可能是肺结核之类的病,经常复发,而他的一生又受尽奔波之苦,并不算顺遂。
在这一点上,300多年后的另一位大儒——曾国藩,就和他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个人都是立功立德立言的“通关选手”,两个人都是27岁中进士开始走上仕途,都是京官起步,然后由于各种原因被外放,开启奔波模式。两个人身体都不是很好,都不太长寿(曾国藩享年61岁),一生多磨难,为国为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超级“二代”和曾国藩不一样的地方是,王守仁的家境非常好,他的父亲王华中过状元。他们家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18岁的时候,他就拜访了当时全国儒学界的泰斗娄谅并得其真
传。当时的王守仁还是个没有功名的青年,他之所以能够轻易接近这些学术资源,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宗教的教宗和大哲学家都是贵族出身,比如释迦牟
尼、柏拉图、毕达哥拉斯、
赫拉克利特……可能是优渥的家庭生活和天生的聪慧灵性,让他们有能力有心情去思考世间万物吧。
跟很多孩子一样,王守仁从小并不热衷于功名。他的成长过程有“五溺”(五种沉迷其中的爱好)之说,“五溺”就是任侠、骑射、辞章、老庄、佛家。有慧根的孩子的共同点就是不听话。
这个不听话是因为他这辈子是带着使命来的,他需要建立自己的体系。郭沫若这样形容少年王阳明的志向之炽热:“一种不可遏抑的自我扩充的努力明明是在他青春的血液中燃烧着的。他努力想成为伟人,他便向一切技
能上去追求。人所一能的他想百能,人所十能的他想千能,人所百能的他想万能了。”所以他的“五溺”就是在扩充自己的精神领地,探索自己的认知边界。大人为什
么会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听话呢?那是因为不管什么时代,成人的世界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孩子来讲其实是陌生的、奇怪的、值得推敲的。平庸的孩子选择了接受,有天赋的孩子选择了挑战。而这,在我们大人看来,就是听话和不听话的区别。
一只怪鸟
守仁的生母死得早(他13岁的时候他的生母郑氏病亡),父亲王华续弦再娶。
这个后妈对他不好,他就想办法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叫作长尾林鹗的鸟,偷偷塞在他后妈的被窝里。他后妈回来之后一掀被子,看到一只怪鸟飞出来,吓得不轻。当时,长尾林鹗这种鸟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他后妈觉得得找个“大仙”给看一看。
第二天一早,家里就来了一
个神婆(这个神婆是王守仁
提前安排好的),神婆看了一圈家里的情况,就说:“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不祥之兆啊,我从外面路过都感觉到一股煞气。”他后妈赶紧说:“是啊是啊,您快给破破吧。”这个神婆就装模作样地开始作法,一会儿,王守仁亲妈的“魂”就上了神婆的身了。神婆阴森森地对后妈说:“你对守仁这个孩子不好,我是孩子的亲妈,我很不高兴,这个怪鸟就是警告你的,你要是还这样,就不要怪姐姐我不客气了。”后妈吓坏了,跪在地上就开
始磕头,说:“姐姐啊,您可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王守仁一手策划导演的,当时的他也就十四五岁。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想象,他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猜出,为什么他作为文官领兵,能够剿匪平叛为国立功了。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