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利场(文学名著英汉双语读物)/朗文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利场(文学名著英汉双语读物)/朗文经典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71 4.8折 1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ISBN9787500148388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18元

货号3641322

上书时间2023-09-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穷画家的女儿贝姬·夏普,自幼失去父母,但绝顶聪明。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从寄宿学校毕业后,由一名家庭小教师起步,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削尖了脑袋钻进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交际明星。这一尤物的发迹历程,在滑铁卢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映衬下,展现了堪称世界文学中最成功的一个女冒险家艺术形象。W.萨克雷的词锋犀利,机智幽默,解剖人生精妙入微。《名利场》问世将近160年来,一直被誉为一面讽世明镜、一部警世宝典。
本书是《名利场》的英汉对照版本。

目录
简介
第1章  离校
第2章  约瑟夫·塞德利
第3章  乔治·奥斯本和多宾
第4章  家庭女教师
第5章  克劳利小姐
第6章  阿米莉娅
第7章  贝姬结婚了
第8章  阿米莉娅结婚了
第9章  布鲁塞尔
第10章  巴黎和伦敦
第11章  寡母
第12章  全年无收入,怎么过上好日子
第13章  一家人急需帮助
第14章  贝姬回到女王的克劳利
第15章  阿米莉娅遇到更多麻烦
第16章  贝姬陷入困境
第17章  来来去去
第18章  在欧洲
Questions on the Whole Story
配套音频二维码

内容摘要
  长篇小说《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W.萨克雷的成名作,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名利场》故事以热闹的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为背景,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靠压榨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主宰着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打响。中上层社会各式人物都忙着
争权夺位、争名求利,小说入木三分地展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忙乱景象。

精彩内容
 两位姑娘坐在马车里。就要离开平克顿小姐优秀
的学校了。
阿米莉娅·塞德利带着一封平克顿小姐写给塞德利夫妇的信。信中谈到了阿梅莉娅在学校的收获,不过谈得更多的是学校如何教育有方。
我们将谈及有关阿米莉娅的很多事,所以开门见
山地告诉大家她是个可爱的小女人也无妨。由于她不是女主角,我就没必要描述她的相貌了。老实说,我觉得她的鼻子偏短,脸过圆,不适合作女主角。但她的微笑相当迷人,双眸明亮,闪耀着快乐的光芒——当然,噙满泪水时除外,对她而言,这是常事,因为她是这个世界上心肠最软的姑娘。
就在刚才,塞德利小姐还拿不准该笑还是该哭。
能回家她很高兴,但就要离开学校的朋友们了,又让她觉得很难过。
车里的另一位年轻小姐可没有平克顿小姐的信。
她就是丽贝卡·夏普小姐。
夏普小姐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他曾在平克顿小姐的学校为姑娘们教绘画。他是个聪明人,很容易和人混熟,和那些酒鬼们就更熟了,他还常常欠债。丽贝卡的母亲是法国人,在一个剧院里跳舞。她曾受过一
些教育,所以丽贝卡的法语说得和巴黎人一样完美。
她的母亲和父亲,在丽贝卡·夏普17岁那年相继去世了。平克顿小姐只在她举止像样儿时见过她,就聘她来学校讲法语。凭这份工作,每年她还可以挣几英镑,吃住免费,在业余时间还有机会听听学校女孩儿们的课程。
和平克顿小姐学校里大多数年长的女孩儿相比。
丽贝卡·夏普看起来像一个小孩子。但她已经在债务和生活所需之中,饱受了教育。她早就学会了把那些债主们从父亲的门前请走,那些人可是上门来要钱的。她还常常和父亲以及父亲的朋友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聊天,用自己的机智,逗大家开心。
在学校,丽贝卡唯一喜欢的人,就是温柔的阿米莉娅·塞德利。所以,阿米莉娅17岁离校时,丽贝卡也离开学校前往皮特·克劳利爵士家,作家庭女教师,她们乘塞德利家的马车,一起离开了学校。开始她的新工作之前。丽贝卡应邀在阿米莉娅家待一星期。
姑娘们到达位于拉塞尔广场的塞德利家时,阿米莉娅已经擦干眼泪。看上去又开心又激动了。你准想到了,她领着丽贝卡把各屋都转了一遍,柜子里的每样东西,她的书、衣服、钢琴,还有她哥哥约瑟夫刚从印度给她买回来的两个披肩,她都给丽贝卡看了一
遍。
“有个哥哥可真幸福,”丽贝卡相当伤感地说道,“你得多么爱他呀!他是不是很有钱?他们说从印度回来的人都很有钱。”“我相信他有不少钱。”阿米莉娅回答说。
晚饭的铃声响了,两个年轻女孩儿走下楼来。
一个体态臃肿的男人正在客厅的壁炉旁看报纸。
当两个女孩儿进来时,他立刻站了起来,脸变得通红。
“不就是你妹妹嘛,约瑟夫。”阿米莉娅说道,“你看,我毕业了。这是我的朋友,夏普小姐。你听我说起过她吧。”“没有,从来没有,真的,”胖男人说,身体直哆嗦,“确切地讲,听说过——天气真是太冷了,小姐!”说完他就使劲拨弄火苗,想让它烧得更旺一些,尽管正值六月中旬。
“他长得真英俊。”丽贝卡对阿米莉娅耳语,但声音却相当大。
“你这么认为?”阿米莉娅说,“我可得告诉他。”“别!千万别!”夏普小姐边说,边像林中受惊吓的一只小动物一样缩到后面。
约瑟夫·塞德利29岁,比她妹妹大12岁。他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我们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是卜格雷沃拉的地方收税官,在盂加拉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在卜格雷沃拉工作的12年里,除了一年两次士兵们来加尔各答送税款的机会,约瑟夫几乎觅不到英国人。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返回欧洲。
去印度之前,约瑟夫还太年轻,还没享受过伦敦富家子弟所享受的乐趣,现在他决定充分享受一下。
他在城里富人区弄了几间房子,在公园里骑马,到时髦餐厅用餐,还穿着最紧身的晚装去剧院。当他返回印度后,常谈起这段在伦敦的时光,俨然一副时尚先锋的范儿。但事实是,住在伦敦的他非常寂寞,和在卜格雷沃拉没什么两样。他几乎谁也不认识,除了医生和缠身的病痛,他没有伴儿。看见女人他就害怕,因此很少回位于拉塞尔广场的家。
晚饭时。阿米莉娅对她哥哥说:“约瑟夫,你曾答应带我去沃克斯霍尔的皇家花园,你没忘记吧?”“好主意。”老塞德利先生说,“但每个女孩儿必须有个绅士陪伴。为什么不给96号捎个口信,问问乔治·奥斯本要不要参加那个派对呢?”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番话让塞德利太太看着她丈夫笑起来。但阿米莉娅低头盯着桌子,满脸绯红,那是只有17岁的年轻女孩儿才有的红色。
晚饭后,约瑟夫发现自己居然能毫无胆怯地和一
位年轻女子聊天。丽贝卡小姐问了他一大堆有关印度的事。约瑟夫趁机向她讲述了发生在那个国家以及自己身上的有趣的故事。他说了一件猎捕老虎的事。把丽贝卡吓坏了。
“噢。塞德利先生,”她说,“你必须答应永远不要再去做这种捕老虎的危险事了。”“你不必担心,夏普小姐。”他说道,一副大无畏的样子,“危险只会使这个运动更刺激。”其实,他只去捕过一次老虎,而且几乎丧命——被吓得。
P13-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