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永远的长征978754174997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永远的长征978754174997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38 4.7折 39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福增//刘波

出版社未来

ISBN9787541749971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831726

上书时间2024-07-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永远的长征》由军地党史军史知名专家和央视著名记者合作,充分挖掘新史料,并将档案资料与采访口述史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史学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历时五载,撰著而成。丛书共五册,分别为:《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东方神话:国际视野下的长征》。本丛书不仅从党史的视角,而且从军史、战史的视角写长征;不仅关注领袖人物,也关注普通官兵;不仅注重宏观把握,也注重微观描写,多从生动的细节入手,微言大义,写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
本册为《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由杜福增、刘波著。

目录
序篇  从鄂豫皖转战川陕
第一章  策应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嘉陵江战役
第二章  转兵川西迎候中央红军
第三章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
第四章  张国焘的小算盘
第五章  红一、四方面军携手过草地
第六章  “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第七章  转兵西康迎候红二、六军团
第八章  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甘孜
第九章  红二、四方面军携手征服大草地
第十章  智斗张国焘分裂主义
尾声  悲壮的五千里西征

内容摘要
 红四方面军长征,就像一支战略艄队将红一、二方面军成功摆渡到陕甘地区。除传统党史关于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叙事外,杜福增、刘波著的《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收录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如:从鄂豫皖转战川陕根据地的三千里小长征;红军中最大的娘子军建制部队——妇女独立师;打败川军“九路围攻”;四方面军木门会议后猛烈扩红;有争议的陕南战役;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发起大规模的江河攻坚战——嘉陵江战役;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懋功;四方面军南下之初胜利;四方面军百丈之失;迎接红二方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不写历史争议,只写艰苦转战)等珍闻。

精彩内容
 “小长征”开辟川陕苏区提起长征,通常是指始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两年间,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最终在陕甘苏区会合的历程。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早在两年之前的1932年10月,当时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就已进行了一次3000里的“小长征”,开辟了“川陕苏区”。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前身是鄂东根据地、豫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1927年11月,潘忠汝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了鄂东根据地;1929年5月,徐子清等领导了河南商城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1929年11月,舒传贤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皖西根据地。1930年3月,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
1930年6月,召开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
鄂豫皖苏区以大别山为中心,辐射周围20余县,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战略地位十
分重要。鄂豫皖苏区的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成立于1931年11月,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军总部兼
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4.5万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李济深为副总司令。同年6月,蒋介石于庐山召开会议,确定了集中力量消灭鄂豫皖和湘鄂西两个苏区的红军主力,全力进攻江西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方案。
设在武汉的鄂豫皖“剿匪”司令部,下辖左、中、右三路军。何成浚指挥的左路军主要负责“围剿”湘鄂西苏区,蒋介石的中路军和李济深担任司令官的右路军是“围剿”鄂豫皖苏区的主力。
中路军和右路军总计24个师另6个旅,30余万人,另有4个航空队。中路军的第二纵队在第一、第三纵队配合下担任主攻,第四、五、六纵队及右路军为助攻。其采取“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计划先攻占红安、七里坪、新集、
商城等要地,将红四方面军主力逐出鄂豫边境;然后东西夹击,进占以金家寨为中心之皖西根据地,再由北向南,将红四方面军主力压迫在英山以南之长江沿岸而歼灭之。
虽然,敌军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了数量和质量的优势,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形势对红四方面军不利。
但如能利用好苏区及红四方面军自身的优势,打破敌人的“围剿”还是有可能的。1932年年初至5月红四方面军成功地取得了四次战役(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的巨大胜利,部队的实战经验得到提高,士气高涨,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作为主战场的鄂
豫皖苏区,群众基础较好,又有较为广阔的回旋空间,存在着有利于红四方面军后勤补给和运动中相机歼
灭敌军的优势。国民党军内部嫡系与非嫡系、中央与地方部队之间的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
然而,当时的中共鄂豫皖分局书记张国焘对形势却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对已经开始的第四次“围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粉碎第三次“围剿”之后,他认为国民党已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主要的敌人已经是帝国主义。基于此判断,张国焘定下“坚决进攻”的战略方针。在6月至8月的两个月时间内,未在物力、财力、军力上做充分应对“围剿”的准备,反而继续贯彻向京汉线出击的“进攻”战略。先进逼罗山,破坏平汉路,并沿平汉路南下,消灭宋埠、黄陂
一线的敌人,进而威逼武汉。结果在8月上旬,敌军开始进攻苏区中心七里坪一带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只能撤围麻城,仓促应战。劳师远征,又未充分准备回师应敌,已将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置于不利的境地中。
8月至9月的冯寿二、七里坪两次战斗,红军虽然给当面之敌第十师和第二师以巨大杀伤(共歼敌军官兵5000余名,击伤第十师三十旅旅长王劲修,缴枪3000多支),但未使战局发生有利于红军的根本变化,仍在原地兜圈子,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9月9日,苏区党政机关所在地新集失陷,方面军主力和苏区党政机关向皖西、鄂东方向撤退。
10月10日,鄂豫皖分局在红安县的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当前局势,并研究红军的下一步作战行动。会议中针对当前的局面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张国焘、徐向前等主张跳出根据地,待机歼敌后再返回苏区。另一种是沈泽民等主张留在苏区就地分散游击。
最后,依据多数与会者的建议做出决定:留下红七十
四师、红七十五师与各独立师、独立团,由沈泽民负
责在苏区坚持斗争(该部即为新的红二十五军之前身);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
红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向平汉路以西活动。第二天晚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即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开始出发转移。三天之后,蒋介石发现红军跳出其包围圈后,旋即调动10万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原先设想之相机打回苏区的预想已无法实现,红四方面军只能继续向北转移。
10月16日,张国焘决定:“为了保证部队轻装行军作战,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营以上的仍然用担架抬着随军行动。”这一决定意味着
,一些伤病员可能就要落人国民党军或民团手中,凶多吉少了。尽管前途漫漫,环境险恶,条件极为艰苦,各师领导们却尽可能地抢救负伤的干部。比如,陈再道、滕海清、胡奇才等都是负伤后被红十一师师长倪志亮带人西征的队伍中,边走边疗伤的。
负了重伤的滕海清在遣散之列,他拄着拐杖,追上了后卫部队,见到野战医院院长后,院长为上级的规定感到十分为难。此前,倪志亮曾在1932年6月将三十二团五连连长滕海清调到师通信营当排长,管理一些打了败仗待分配的营连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倪志亮对院长说:“通信营的一排长是管营连干部的,职务相当于副团级,要按营以上伤员待遇对待。”滕海清因此得以留在野战医院养伤。伤愈后,滕海清被派到保卫队当指导员,几天后又被倪志亮派到清江
渡东南组织游击队。多年后,滕海清成长为二十一军首任军长。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