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震灵魂--科学道德故事/科学的天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星空震灵魂--科学道德故事/科学的天街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9.18 6.0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郭汉卿|总主编:陈梅//陈仁政

出版社四川科技

ISBN9787536493575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0757945

上书时间2023-09-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阅读科学经典,打开科学大门,回看科学历史,解读科学奥秘!
本书力图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上下功夫。收录了几十个科学家的道德故事。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启迪人生智慧的生动教材,化为一曲有关科学的绚丽多彩而又妙趣无穷的华彩乐章。

目录
欧拉撒谎为哪般——让后生的论文先发表
换所长与让席位——欧拉和巴罗这样让贤
“海边拾贝的孩子”——牛顿谦虚的墓志铭
不公裁判与“爱国主义”——在争夺微积分发明权之时
异国“红颜”救“知己”——阿氏悲剧没有重演
冷“大人物”与热“小人物”——阿贝尔遭遇高斯与克氏
嫉妒同行“小人物”——勒让德装聋作哑
首位女数学博士这样诞生——魏尔给索菲娅“开小灶”
“我没看出来”——不贪名利的阿达马
从6英寸门缝到大门敞开——哥德尔知“错”必改
衣衫单薄的男孩是谁——熊庆来等提携华罗庚
不要博士要“旁听”——华罗庚留学剑桥
巨星陨落讲坛——华罗庚东京遭不测
“我要留在祖国”——苏步青在岳父病危之时
拂去明星的“微尘”之后——华罗庚提携陈景润
两个墓志铭和两块墓碑——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在“噼啪”的火花面前——法拉第钻进“电笼”
矿工生命重于老师“名誉”——“安全灯”照出人品
这张反对票是谁投的——戴维如此“提携”法拉第
“剽窃案”破获之后——戴维如此“善待”法拉第
液化气体方法发现之后——戴维为何抢头功
不图虚名要事业——法拉第两拒“高官”
花发南欧果结英伦——普利斯援手马可尼
谁为“呆子”启蒙——爱迪生慈母南希教子
成名不忘结发妻——贝尔不当“陈世美
“五不”“四免”的遗嘱——爱因斯坦临终之际
信封当稿纸与捐资600万美元——爱因斯坦的“寒酸”与“大方”
拒当、不签与要签——和平战士爱因斯坦
专利、奖金都不要——伦琴发现X光以后
“空头支票”不兑现——不讲信用的爱迪生
希特勒为何恼羞成怒——普朗克“袒护”爱因斯坦
“我不要勋位,要实验室”——皮埃尔事业重于名利
“光荣借款”也要还——淡泊金钱的居里夫妇
事业重于金钱——不要专利的居里夫妇
玛丽的奖章“毫无用途”——孩子当玩具正合适
大奖得主推圈椅——居里夫人不忘恩师
赠送证书必须修改——居里夫人与美国送镭
玻尔和茅以升“不谋而合”——“不怕暴露自己的愚蠢”
天壤之别两老师——玻尔与汤姆森、卢瑟福
卡皮查归国以后——卢瑟福“移樽就教
“君子协定”也兑现——卢瑟福善待汤姆森
一诺千金不赖账——卢瑟福“新价”还镭款
不去美国求高薪一霍金“爱剑桥这块土地
四个“永怀”垂青史——空难时胸抱核资料
“科学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钱三强夫妇和老师
五年归国路漫漫——冲破牢笼的钱学森
“我不爱钱”——钱学森的“拒绝”
因为两次“No”——钱伟长出国受挫
两次“发火”为哪般——王大珩与署名
“谁搞的原子弹?”——“问你女婿邓稼先

内容摘要
 《科学道德故事》讲述了科学史上科学家的道德故事,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精彩内容
 换所长与让席位——欧拉和巴罗这样让贤欧拉和拉格朗日是18世纪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他们虽然从未谋面,但却颇有“缘分”。
那他们的“缘分”从何而来呢?我们就从对两人的“隔行扫描”谈起吧。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都灵一个陆军会计官之家。由于富有的父亲在一次投机生意中惨败,从此一蹶不振,拉格朗日因此才没有“子承父业”成为富商,而是走上了数学之路。对此“塞翁失马”,拉格朗日晚年曾风趣地说:“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要不是我一无所有,我就不会搞数学了。”当拉格朗日17岁时偶然读到了英国科学家哈雷(1656—1742)的《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一篇关于光学和数学的论文之后,就竭尽全力埋头学习和研究数学。接着,就陆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25岁就成为欧洲公认的大数学家。
欧拉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城郊一个牧师之家,在巴塞尔大学学习后的16岁就取得硕士学位,18岁就发表论文。
1727年,经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1700—1782)的推荐,应俄国女皇(1725—1727在位)叶卡捷琳娜一世(1684—1727)之邀去了彼得堡科学院,担任丹尼尔·伯努利的助手。那时的俄国政治腐败,科学事业前景暗淡,欧拉壮志难酬。此时恰巧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1712—1786)新继任德国王位(1740—1786在位),他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1741年就邀欧拉前往任职。于是欧拉西行柏林,任科学院的物理一数学所所长,一直到1766年。
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崇敬科学和科学家的国家。鉴于拉格朗日的才干,1766年欧拉让贤,并特别指定推荐,只有拉格朗日才有资格担任柏林科学院物理一数学所所长一
职。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1717—1783)等也作了推荐。
于是,骄傲的腓特烈二世立即写信给拉格朗曰:“欧洲最
伟大的君主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到他的宫廷中来。”以此邀请拉格朗日就任所长一职。同年,拉格朗日如愿就任所长,并在柏林结了婚。欧拉,则应俄国新女皇(1762—1796在位)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之邀,重返彼得堡科学院。
欧拉和拉格朗日虽然在柏林错过了见面的机会,以致一生都未能谋面,但“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只有道德高尚的人之间,才会有这样纯洁的友谊。
拉格朗日在柏林的20年间,除了大量的数学研究工作,还完成了他的杰作《分析力学》,但书直到他离开柏林时的1788年才正式出版。1786年,腓特烈二世西去,外籍科学家都受到冷遇。拉格朗日只好应法王路易十六之邀,于第二年到达巴黎,任科学院米制委员会主任,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他被法皇(1799—1815在位)拿破仑(1769—1821)称为“数学科学高耸的金字塔”。
欧拉举荐拉格朗日,成为千古佳话;而巴罗让贤于牛顿,更是万世美谈。
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北门口,种着一株据说是从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