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加索和杜尚(现代艺术的灵魂之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毕加索和杜尚(现代艺术的灵魂之争)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36 6.0折 5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拉里·威瑟姆|译者:唐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184845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2831575

上书时间2023-09-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遭到纳粹的恼怒时,当杜尚把小便池搬进艺术博览会,并引起了人类对艺术的怀疑时,人们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彻底改变了。《毕加索和杜尚(现代艺术的灵魂之争)》作者(拉里·威瑟姆)讲述了发生在毕加索与杜尚两个人身上的种种故事,探索现代艺术的灵与肉的依附关系,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这二人在现代艺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现代艺术发展的整体脉络。

作者简介
拉里·威瑟姆(LarryWitham)是《艺术教育》(ArtSchooled)及另外八部非虚构作品的作者。他是一位资深记者和作家,现居马里兰州华盛顿郊区。

目录
第1章 “轰动中的轰动”
第2章 西班牙人的凝视
第3章 公证人的儿子
第4章 波希米亚的巴黎
第5章 小立方体
第6章 现代主义的浪潮
第7章 军械库展
第8章 秩序的回归
第9章 一个巴黎人在美国
第10章 超现实主义的桥梁
第11章 欧洲的棋盘
第12章 先锋派的飞行
第13章 反抗的艺术
第14章 现成品
第15章 毕加索的最后时刻
第16章 杜尚派
第17章 毕加索年,杜尚时代
作者手记
注释中的缩写

内容摘要
 20世纪艺术界最具戏剧性的故事!
在宿命般的1913年,发生在纽约和巴黎的事件为20世纪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一一巴勃罗·毕加索和马塞尔·杜尚之间的公开竞争拉开了序幕。杜尚的《下楼的裸女》在纽约军械库展亮相,造成了“轰动中的轰动”,这让美国人将杜尚奉为立体主义的领袖、现代艺术的代言人。不过在巴黎,立体主义革命却围绕着毕加索达到顶峰。回头来看,这些事件构成了艺术史上的一
个十字路口,两位年轻的波希米亚人对“艺术家”这个概念抱持截然相反的观点,由此诞生的两种对立的目标塑造了整个现代艺术。
今天,到博物馆参观的公众将毕加索看作现代艺术中最伟大的人物。毕加索作为最后一位伟大的西方传统画家,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创造了多种新风格。不过,在艺术家、评论家和收藏家的小圈子中,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却不是毕加索,而是马塞尔·杜尚——棋手、恶作剧者以及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先驱。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使纳粹恼怒时,杜尚则把小便池搬进了艺术博览会。
《毕加索和杜尚》讲述了发生在这两位艺术家身上的故事,介绍了他们之间关于如何定义现代艺术和概念艺术的划时代争论。同时,这也是一部星
光熠熠的20世纪文化名人录,包括亨利·马蒂斯、格
特鲁德·斯泰因、安德烈·布勒东、萨尔瓦多·达利和安迪·沃霍尔等。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拉里·威
瑟姆用两位伟大艺术家的生平串联起了一个风起云涌的世纪。
《毕加索和杜尚》由拉里·威瑟姆编著。

精彩内容
 第1章“轰动中的轰动”冬日的曼哈顿街头,前往参观美国最大规模艺术展的人流稀稀落落。1913年的“军械库展”于2月17日开幕。开幕时举办了节日派对、乐队演出和演讲会。然后是颇富争议性的巴黎艺术品的揭幕仪式。
报纸对开幕式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但仍然没有观
众。然后事情忽然发生了变化。从第二周起,人潮蜂拥而至。一家报纸所说的“轰动中的轰动”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其实这只是1300件油画和雕塑作品中的一件。
轰动中的轰动是一幅立体主义油画,描绘了一个正在下楼梯的支离破碎的人形,这幅画最大的诱惑来自它的标题:《下楼的裸女》。没有人真正注意到这位法国艺术家的名字。他就是25岁的马塞尔·杜尚,当时杜尚已经返回巴黎,将曼哈顿的一切喧嚣抛在了脑后。《下楼的裸女》悬挂在一号画廊,跟另一幅普普通通的立体主义油画《女人与陶》在一
起,后者的作者是名气稍胜一筹的巴勃罗·毕加索。
对于美国公众来说,这两个外国名字显然没有虚张声势的“先锋派”夺人眼球,这种新的现代艺术中充满了肤浅、搞笑、离经叛道的夸张举动。对于美国人,这些正是他们希望从巴黎的“狂人”们身上看到的。
杜尚的《下楼的裸女》引起了多大争议,就受到了多少赞誉,成为举国关注的对象。这幅画中看不到明显的裸体,甚至看不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一个类似人形的轮廓,像一个僵硬的提线木偶,下楼梯的动作被拍成一系列连续的快照叠放在一起。对一个像杜尚这样的年轻艺术家来说,这是颇富冲击力和创新性的作品。这是他第一次锋芒盖过毕加索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军械库展也是这两位艺术家的人生和作品
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按公众的呼声来看,这一回合的胜者是杜尚。支离破碎的《下楼的裸女》奠定了杜尚在美国的立足点。
展览在曼哈顿中心的第69步兵团军械库举行,这里巨大的空间是为阅兵训练准备的。要塞似的建筑物外墙上悬挂着条幅,上面写着“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会”。建筑物内部按照不同的主题划分区域,用鲜艳的彩旗、黄纸带、粗麻布、盆栽植物和悬挂在半空中的绿色花环装饰。所
谓的“立体主义展室”位于整个狭长空间的尽头,报纸半开玩笑地将其戏称为“恐怖屋”。这间展室的中央就是《下楼的裸女》,被描述为“石棉瓦工厂爆炸”或者“下楼梯的原始人”。
这次伟大的展览也展出了从弗朗西斯科·戈雅到印象派及以后的欧洲画家的作品,使其成为一堂艺术实物教学课,值得认真回顾和审视。
不过,军械库展本质上是一个大众传媒事件,初衷是吸引参观者、售票和制造公众兴奋点。在老练的新闻记者的宣传攻势下,展览的新闻稿发到了全国,现代艺术的明信片如潮水般涌入纽约(其中一张就是杜尚的《下楼的裸女》)。全国各地的报社都收到了一张军械库展的新闻照片,实际上,是马塞尔·杜尚跟同样是艺术家的两个哥哥的合影。
就其轰动一时的热烈气氛而言,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会是美国现代艺术觉醒的转折点——军械库展是这种诞生在欧洲的新鲜事物第一次大举进入美国,当时一种被命名为“立体主义”的运动刚刚在欧洲萌芽。纽约展览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将美国艺术家与他们的欧洲前辈并列来提升他们的地位,结果却事与愿违。尽管军械库展标志着美国现代艺术的严肃收藏的开端,但美国本土的画家和雕塑家却大失所望。欧洲人得到了最多的关注,也销售出了最多的作品。
无论如何,欧洲先锋派进入纽约为后来者树立了重要的榜样,因为在未来几十年里,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心转向了曼哈顿。通过军械库展,杜尚赢得了早期的立足点。尽管很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但是《下楼的裸女》成了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讲述了一个巴黎人在美国的故事(最后这个巴黎人成了美国公民)。杜尚凭借一件声名狼
藉的作品赢得了成功,虽然并不是出于他的本意。一
个朋友开玩笑说,作为法国人,有一天他在纽约的声名将与拿破仑和莎拉·伯恩哈特并驾齐驱。
军械库展于1913年2—3月在纽约展出之后,又巡回到了芝加哥和波士顿。在包括展出之前和之后的整个时期,毕加索和杜尚都远在千里之外。1912年底,一小群美国人匆匆来到巴黎,为军械库展募集毕加索和杜尚的作品,不过当时这两位艺术家都联系不上。那几个月毕加索忙得马不停蹄。他先是在法国南部海岸实验综合立体主义,之后回到他在巴黎的工作室,然后又前往巴塞罗那参加他父亲的葬礼。
毕加索是一个忙碌的西班牙年轻人,身上总是散发着油画颜料的气味,指间永远夹着一支香烟——随着卖画收入的改善,很快换成了一个装满上等烟草的烟斗。黑色的短发覆盖住他的额头,他黑眼睛的锐利目光仿佛能够直射入新情人的心里去。
杜尚与毕加索毫无共同点,军械库展期间,杜尚的状态也与毕加索截然不同。为了逃离令人窒息的巴黎,他刚刚独自在慕尼黑度过了几个星期,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慕尼黑出发,他在欧洲四处游历,参观艺术博物馆,这只是他未来人生的一次小小预演,因为很快他将成为一名旅人,经常只依靠一只手提箱长期生活。这次旅行结束后,杜尚于1912年底返回巴黎,开始怀疑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人生,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郊区的一间工作室里,偶尔跟一个富有的花花公子朋友进城找乐子。
他不停地抽烟,为他过分年轻的容貌增添了几分教授的派头(后来当他有了钱,他喜欢一支接一支地抽古巴雪茄)。作为一名画家,杜尚却讨厌油画颜料的气味。所以他开始计划用一块巨大的玻璃板代替画布,来创作下一件主要艺术作品。这将是一件既丰富又“睿智”的作品,完成后被命名为《大玻璃》,与《下楼的裸女》一道,并列杜尚最
著名的两件作品。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