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72 4.8折 4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97590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167982

上书时间2023-09-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紧捆新时代的主题,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好江西故事,对于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省,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前言
理想信念篇
  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第一面军旗是这样诞生的
  毛委员干革命的“三不一图”——三湾村的三湾改编
  要革命的跟我走——朱德天心圩整军
  身处低谷依然革命热情高涨——“油印博士”邓小平主办《红星》报
  不要黄金不要高官——贺龙数十次申请入党
  《可爱的中国》手稿是怎样送到党组织手中的——方志敏手稿“越狱”记
  镌刻着悲壮故事的半面红旗——曾山与胡海的“艰苦奋斗”
  脚蘸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莲花君子刘仁堪
  “死到阴间不反水”——江善忠跳崖殉志
  “革命者是不怕死的”——向先鹏怒撕“悔过书”
  自敲门牙扮乞丐——项与年智送情报
  血染的结婚新照——陈毅安新婚殉党
  粒火能烧万重山——贺国庆与莲花县仅存一支枪
  为夫守望一百年——“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
  “等着我”的望夫石——池煜华的终生守候
  “宁愿杀头,也不能告诉任何人”——贺页朵的入党誓词
  重新回到娘怀抱——段子英八年寻党路
  这是革命的营养——井冈山上南瓜香
人民立场篇
  谁叫旱龙吐甘水——毛泽东与红井
  贰角钱伍角钱——谢长发珍藏的两张苏区票子
  共产党啥事都替我想到了——农妇刘长秀的心里话
  一个独特窗口——谢大娘家的“天窗”
  这是谁做的好事——朱德为战士补草鞋
  一条夹裤御风寒——朱德爱民如子暖人心
  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陈毅赔水桶
  一切为了便民——彭德怀修建红军桥
  心中的神——周桂兰一生供奉方志敏
  一口米缸——陈娇枝家的传家宝
  本是一家人——老乡认亲救人
  慰劳红军去——父老乡亲战地情
  有盐同咸——彭儒泪饮盐开水
  红军真好——赔偿躬背嫂的一箩铜板
  反水带枪当红军——八角楼上标语背后的故事
  娘家“念想”成了公债券——赖三秀变卖首饰支援革命
务实担当篇
  伙夫头——朱军长脱险记
  挑粮小道——朱德一条扁担两头挑
  揭穿假面具——邓小平纠“左”
  邓小平断案——他是如何识破敌特“反间计”
  立法须务实——张闻天与《劳动法》的修订
  崽卖爷田心不痛——彭德怀拍案骂李德
  虎口借宿——陈毅夜宿土豪家
  “红埔”军校——刘伯承苏区办学
  甘为“碎布头”——董必武的党性观念
  妇娘学犁——蔡畅带头破邪俗
  病榻受命——张子清身负重伤守井冈
  点子部长——欧阳崇庭巧运盐

内容摘要
 每一位革命烈士承载着一个红色印记,每一处革命旧址凝固成一座红色地标,每一个革命足迹升华为一个红色音符。一张张老照片记载着革命者的峥嵘岁
月,一篇篇红色故事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精选江西红土地上感人的革命故事,编纂一本江
西经典革命故事集,作为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材料。

精彩内容
 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第一面军旗是这样诞生的1927年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县城的一家商会会馆里,灯一夜未熄。在师部参谋处一张宽大的八仙桌上,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年轻军官陈树华、何长工、杨立三,正连夜为秋收起义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
八七会议曾明确指出秋收起义要和南昌起义一样,使用国民党的旗帜以团结国民党左派。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看法有了根本改变,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于是,他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不能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希望,才知所趋赴。设计好军旗,责任重大。三位年轻军官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由何长工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进行设计。他设计出了一面由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图案组成的红旗,得到一致赞同。第二天,他们按设计方案制作出了一面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帜中央缝一个金黄色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五角星正中央是镰刀和斧头图案,代表工农;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整面旗帜的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工农武装。
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就这样诞生了。
军旗样式确定之后,一师师部决定连夜赶制100面军旗。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县里几乎所有的裁缝以及会针线的妇女。就这样,在修水县城的一家祠堂里,一面面红色的旗帜、一
条条红色的识别带、一个个红色的袖套,在飞针走线中制成。
秋收起义前夕,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师部特务连战士的护卫下,首先飘扬在师部的上方。就这样,第一
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第一师第一团全体官兵颈系红领带,臂佩红袖章,浩浩荡荡地奔向平江,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第二团、第三团在安源、铜鼓也打响了暴动的枪声。从此,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赣边界的辽阔土地。
在滚滚红流中,毛泽东吟就了著名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
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委员干革命的“三不一图”——三湾村的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了三湾村。部队经过多次战斗,已不足千人。官多兵少,枪多人少,人心浮动,悲观情绪蔓延。起义部队面临分崩离析的险境。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部队的政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