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叁)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1.45 7.1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军主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0205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124629

上书时间2023-09-0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国家记忆·漫谈日本  
日本茶道为何如此“繁文缛节”?                           陈晓芬    
“鹿鸣馆”时代:近代日本的西化之路                       金满楼   

历史探索·交通史话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奥迪帝国发展史                     高煦生
百年车史:四轮往事和革命                                 朱军营
大陆动脉——近代横跨大洲铁路的建设                       程凯 
史海拾贝  从“吕蒙之死”看关羽神化的过程                           刘慧  奠边府危机的内幕:艾森豪威尔险些扔下原子弹              蔡晨 乾隆帝与宋神宗的对话——以李公麟《五马图》为中心         余辉
“我有笔如刀”——清代绍兴师爷的是与非                   郑强
天后信仰与清代湘潭闽人的活动——以《类成堂集》为中心     王毓伟
只能把他当作信仰                                         宋书林 
历史游记
过尽千帆黄泗浦                                           丁东 
专家视野
东方文明范式及发展道路的探索——黄枝连教授专访

内容摘要
《中国国家历史》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策划,拟从2013年开始,每年出版四辑,随着图书编写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增加册次,并定期举行《中国国家历史》高端论坛。《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第一,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刻画客观真实的历史细节;第四,尊重历史科学内涵,彰显历史多样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件文物、一幅图画、一处遗迹、一首歌曲、一种文化现象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点展开,突出客观性、可读性、故事性、趣味性,强调独立的视角和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中国国家历史(贰拾叁)》包括以下栏目:国家记忆·漫谈日本、历史探索·交通史话、史海拾贝、历史游记、专家视野。

主编推荐
通过本组文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日本学习优选并内化创新的历史。

精彩内容
过尽千帆黄泗浦“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如今的黄泗浦,掩映在地处江苏张家港市域中心地带的东渡苑景区。她北距长江约14公里,河面10余米宽。岸边的八柱歇山式亭子中,一座高1.98米、莲花底座、六边形、莲花帽顶的古黄泗浦石质经幢,与之相伴。曾经飞鸟翔集、舟楫纵横、风帆起落的景象,只能借助想象去逐一还原。原本碧水长天、浪击岸石,在光绪八年(1882)的地图上,还依然标注为“大江”的地方,早已是沧海成田、成路、成建筑……虽然码头、港口的踪迹难觅,却挡不住历史的气息。凭水而立,默默凝望着葬在水下的岁月,一阵暖风从流年的深处飘来。

明明是“河”,为何称为“浦”呢?答案自有出处。北宋熙宁年间,应天府户曹参军郏亶撰长篇奏章《吴中水利书》,其中多处提及黄泗浦,言“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则有塘”,以“东取海潮,北引水灌田”。黄泗浦因其南北纵流,名“浦”;不远处的盐铁塘,因其东西横贯,名“塘”。
黄泗浦何时开凿?名称从何而来?虽难于查找到确切的史料依据,但从名字入手,还是能发现一些线索。曾有人推测黄泗浦系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开挖,并非全无道理。据史载,公元前247年,楚考烈王把吴地江东十二县,即今苏州、无锡、常州、上海一带,封赐于春申君黄歇。吴地靠江襟湖,地势低洼,水患频发。据《越绝书》记载,黄歇在吴十一年,疏浚河道、抑制水患、兴修水利、造福生民。百姓出于感恩,择黄歇姓名中的“黄”、春申君中的“申”“君”,用于山、水、地名,如上海的黄浦江,苏州的黄埭镇(原名春申埭)、楚申巷,无锡的春申涧,江阴的黄田港、君山等。据张静芬《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记述,黄泗浦原名“黄歇浦”,后流传为“黄泗浦”。若果真如此,黄泗浦距今至少已有2200年。
至于黄泗浦的规模,唐代以前并无记载。直至宋代,方留下些许记录。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守苏州郡,曾亲临长江之滨,“督浚白茆、福山、黄泗、浒、奚五大浦”,以改变吴地之水“艰于入海”之困。
相比较而言,南宋范成大对黄泗浦的记述较为详细。其纂修的《吴郡志》称,北宋宣和元年(1119),苏杭一带水患严重,受朝廷委派、深谙水学的两浙提举赵霖,大规模兴修水利,疏浚一江、一港、四浦、五十八渎。此役自正月二十一日役夫兴工,至宣和二年(1120)八月初十竣工,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黄泗浦为疏浚的“四浦”之一。据记载,疏浚后的黄泗浦北通长江,南至太湖,“长七十里有畸,面阔八丈,底阔四丈八尺,深七尺,通役十二万六千九百余工”,与同时疏浚的长江要塞江阴黄田港相比,河面阔出1丈5尺,河底阔出1丈8尺,所费人工多1倍。其疏浚长度在“一江、一港、四浦”中最长,达70余里,其余江、港、浦皆不过二三十里。
由以上记述可见,黄泗浦在宋代时,是吴地一条出江入海的重要河道,浦口最宽处90米,距海岸线300米,因而能通过当时最大海船的说法,并非虚妄之言。
古黄泗浦,蕴蓄着无穷的力量。从太湖出发,一路浩荡向北,直达长江口,她恰似一支翡翠玉搔头,斜插在长江的发髻上。

媒体评论
《中国国家历史》针对当前部分历史文化读物同质化、低俗化等倾向,力求打造高品位、史实准确、可读性强的历史文化读物,以满足广大读者对历史文化读物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扬子晚报》
 《中国国家历史》主要依托历史学科,科学、生动地讲述过去与现在的社会重点、热点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故事,并对当代社会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深入解读。这对于引导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江苏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