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9.87 5.7折 15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威廉·莫里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7387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31707898

上书时间2023-08-3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英艺术家、诗人、翻译家、家具和纺织设计师,也是活动家、革命者。他是复兴英国传统纺织艺术和生产方法的主要贡献者,19世纪下半叶英国艺术和工艺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中的杰出人物。他与他的伙伴们是这场设计运动的实践者。他们主张设计诚实、朴实无华,推崇自然。在其设计的家居用品纹样中大量选用了卷草纹、花卉、果实、鸟类作为主图案纹样,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也是他们对约翰?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实践,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录
《崇尚自然:威廉·莫里斯自然主义纹样》无目录

内容摘要
本书是19世纪末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的自然纹样的合集。书中精选莫里斯与他伙伴们设计的自然界图案纹样,如卷草纹、花卉、果实、鸟类作为主图案纹样78幅,反映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田园风味。本书可供读者欣赏、学习这些纹样的基本形态、配色和布局,也可以将其裁切下来装裱成装饰品,既美观又实用。

主编推荐
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实践集大成者自然主义设计风格纹样合集
再现美术家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美学理念
布局和配色完美融合的纹样典范,给日常生活美学铺设自然底色
艺术设计、鉴赏参考常备

精彩内容
编者按威廉·莫里斯,1834年3月24日出生于英格兰沃尔瑟姆斯托(Walthamstow)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孩提时,莫里斯常被母亲关在家里读书,随家人搬至埃塞克斯郡的伍德福德庄园(WoodfordHall)后喜欢上了钓鱼、园艺以及去森林里探险。1847年父亲的突然离世,使莫里斯一家的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家人只好卖掉了伍德福德庄园,全家依靠家族的铜矿收益维持生活。
1852年,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与古典文学的莫里斯对中世纪的历史和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里,他结识了后来成了他一生的朋友和合作者的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Burne-Jones)。尽管他们有着非常不同的背景,对生活却有着共同的态度。在伯恩-琼斯的引荐下,莫里斯认识了许多伯明翰大学的学生,他们都喜爱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Tennyson)的诗,也时常会聚在一起朗诵莎士比亚的戏剧。当时,莫里斯还深受伟大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的影响,尤其受到他在《威尼斯之石》(TheStonesofVenice)中的“哥特式的本质”启发,认为艺术不能脱离生活,拒绝工业制造,推崇手工艺制作,主张从哥特风格中寻找出路及“回归自然”,将工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从1855年起,莫里斯开始与朋友们一起走遍法国北部,参观各种中世纪的教堂。次年,他成为哥特复兴建筑的代表人物建筑师乔治·埃德蒙·斯特里特(GeorgeEdmundStreet)的学徒,在年轻的建筑师菲利浦·韦伯(PhilipWebb)的指导下开始专注于建筑绘画。但相比在伦敦的公寓生活,莫里斯越来越向往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Brotherhood)画作中田园诗般的生活。他通过伯恩-琼斯认识了著名的拉斐尔前派画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三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莫里斯终日与一帮当时“非主流”的拉斐尔前派画家和评论家混在一起,放弃了建筑学徒生涯,转向学习绘画。
1859年,莫里斯与出身贫寒的简·伯登(JaneBurden)低调结婚,向往田园生活的莫里斯想给妻子一个新家,于是在远离市中心的伦敦东南部贝克斯利黑思建造了著名的“红房子”(RedHouse)。莫里斯与朋友们共同设计了红房子,外观设计由韦伯完成,而莫里斯主要负责室内。红房子的设计受到了新哥特式风格影响,莫里斯花了巨资建造,他还设计了壁纸、玻璃、天花板、瓷砖、家具等,其中大部分画面来自亚瑟王的故事、特洛伊战争和乔叟的故事等。莫里斯用了一年时间构建出了这一“地球上最美的地方”,经常邀请挚友们来此做客。
1861年,莫里斯与伯恩-琼斯、韦伯、罗塞蒂等六人共同创立了一家装饰艺术公司:莫里斯、马歇尔与福克纳公司(Morris,Marshall,Faulkner&Co.),主要生产家具、金属制品、彩色玻璃及壁画等。他们打算采用拉斯金的想法来改革英国人对生产的态度,希望把装饰重新看作一种艺术。为了增加工作人员,他们从伦敦贫困家庭雇佣男孩作为学徒培训。因为当时对建筑和教堂翻新的需求旺盛,公司的彩色玻璃窗卖得特别好。然而,虽然他们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嘉奖,但也面临着许多老牌设计公司的反对,尤其是那些属于新古典学派的公司。
自1862年以后,莫里斯逐渐把精力从绘画转移到了壁纸设计上,其中有非常著名的图案“格子花架”(Trellis)。1864年,由于种种原因莫里斯厌倦了乡间的生活,于是卖掉了红房子举家搬迁回伦敦。七年后,虽然莫里斯在伦敦有一处主要住所,但为了孩子们可以远离城市的污染,他又租用了牛津郡的乡村别墅。
1875年,由于公司的其他合伙人纷纷离职从事其他事业,以及坊间一直传说罗塞蒂与莫里斯妻子简之间的绯闻,导致莫里斯与罗塞蒂友情破裂。莫里斯决定巩固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支付了其他合伙人的赔偿金后他接管了公司,将其更名为莫里斯公司(Morris&Co.),但韦伯与伯恩-琼斯两位仍留下作为公司的主设计师。公司独立后,莫里斯专注于设计更多的纹样,同时对纺织染色越来越感兴趣。1875至1878年间莫里斯在染坊生活和工作,他拒绝使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化学苯胺染料,而强调复兴有机染料,如靛蓝、胡桃壳色、棕褐色、胭脂红等。一线的工作生活,让莫里斯对生产过程和底层工人的生活状态逐渐有了了解,对工人的恶劣生活条件和工业造成的污染感到厌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他之后的政治观点。
1877年春,莫里斯公司在牛津街开了一家店,随着产品的销售量与受欢迎程度日益提高,莫里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在英国的中上阶层中很受欢迎。公司从贵族、富有的实业家和企业家那里获得越来越多的佣金,同时还为圣詹姆斯宫的部分地区和伊顿庄园的教堂提供装饰。由于莫里斯本人越来越同情工人阶级,他在为这些富人服务时内心感到很矛盾。
1877年,莫里斯建立了保护古建筑协会(SPAB),以此来对抗政府对古建筑修复造成的破坏,之后还发起了保护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免修复运动。1881年,莫里斯又租了绸织造工厂,把自己的作坊搬到工地,用来编织、染色和制作彩色玻璃,有近百名工匠在那里工作。1883年,莫里斯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同时,他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定期在英国各地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尽管这期间莫里斯一直专注于社会主义事业,莫里斯公司还是生产出一系列由伯恩-琼斯设计的彩色玻璃窗,以及六个叙事挂毯。由于莫里斯对英国艺术界的影响日益凸显,1888年他被英国艺术工作者协会选举选为工会会员,1892年又被选为大师。
1891年,莫里斯创办了凯姆斯科特出版社(TheKelmscottPress),开始致力于制作他认为美丽的书籍,他选用最优质的手工纸、从德国进口最黑的墨水来印制书籍,内页上是新设计的字体和漂亮的木刻插图,精美至极!这是他晚年的事业,到1898年出版社关闭时,凯姆斯科特出版社已经用传统的印刷方法、手工印刷机和手工造纸生产了五十多部作品。
莫里斯被视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虽然他在一生中以诗人的身份最为世人所知,但他死后因设计而更为全世界认可。从创立公司到去世的三十多年里,莫里斯学习了刺绣、编织、印染、手工印刷等等装饰艺术,不断拓展公司经营范围。在每一个领域,都创造了经典。包括六百多种墙纸、纺织品和刺绣图案,一百五十多种彩绘玻璃窗,三种字体(Golden,TroyandChaucer)、六百五十多种边框和装饰物,以及众多家具。他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设计和生产不应该分离,在可能的情况下,创造物品的人应该是设计师与工匠,暨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在纺织品设计领域,莫里斯公司又恢复了许多技术,坚持使用质量好的原材料、几乎所有的天然染料以及用手工加工。莫里斯还亲自观察自然界,为自己的设计打基础,并坚持在设计之前学习生产技术。
威廉·莫里斯逝世于1896年10月3日,享年62岁,好友韦伯为他设计了风格简洁的墓碑。莫里斯过世后,许多画廊、博物馆收藏了莫里斯公司的重要作品和装饰物品。如今,他的故居以及与他生活有关的建筑对游客开放,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在美术馆和博物馆找到,他的设计仍然常见于人们的生活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