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 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8.61 7.7折 5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意)弗拉基米尔|译者:孔祥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3525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30169059

上书时间2023-08-3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部分  有关朝鲜问题的历史
  第一章  三国历史关系的梗概
    忽必烈大汗舰队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
  第二章  朝鲜近代历史梗概
  第三章  战争爆发前的突发事件
    刺杀金玉均
    东学党
    中国陆军
    中国海军
    日本陆军
    日本海军
第二部分  朝鲜战役
  第一章  战争爆发
    日军攻占朝鲜王宫
    丰岛海战
  第二章  第一次军事行动
    牙山之战
    宣战
    亚瑟港和威海卫前的海军示威
  第三章  平壤之战
    初步叙述
    混成旅的行动
    朔宁支队的行动
    主力师团的行动
    元山支队的行动
    平壤和中国军队
  第四章  进攻平壤
    混成旅
    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
    主力部队
    中国军队撤退和平壤陷落
第三部分  中国会战
  第一章  海洋岛海战
  第二章  第一军入侵中国
    渡过鸭绿江
    第五师团的行动
    第三师团的行动
  第三章  摄政王之剑半岛之战
    第二军登陆
    攻占金州和大连湾
    攻占亚瑟港
  第四章  第一军在满洲
    第五师团或第一军的右翼
    第三师团或第一军的左翼
  第五章  第二军的前进
  第六章  威海卫之战
  第七章  第一个议和使团
  第八章  满洲战斗的继续
  第九章  第二个议和使团
结尾
附录
  附录A  日使大鸟劝韩廷厘治纲目
  附录B  开战前中日政府有关朝鲜问题的信件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
    第六号
    第七号
    第八号
    第九号
  附录C  高升号毁灭幸存者之陈述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号商船被日本军舰击沉之证言
    沉没的高升号的大副证言
    高升号船长高惠悌之证明
  附录D  两国宣战诏书
    日本宣战诏书
    中国宣战诏书
  附录E  关于在上海引渡两名日本人之报告
  附录F  伊东祐亨和丁将军往来之书信
    信件1:伊东祜亨致丁将军
    信件1:丁将军致伊东祜亨
    信件2:伊东祜亨复丁将军
    信件2:丁将军复伊东中将
    信件3:伊东祜亨致北洋水师总督书
  附录G  威海卫投降协定
  附录H  牛道台(昶晒)与伊东往来之书信
    牛昶昞与伊东往来之书信一
    牛昶昞与伊东往来之书信二
  附录I  广岛和平会议
    译文一
    译文二
    译文三
    译文四  备忘录
    译文五
    译文六
    译文七
    译文八  备忘录
    译文九
  附录J  停战条款
  附录K  和平条约之文件(摘自北京和天津时报)
    和平条约日本首次之草稿
    中国之回复
    中国被要求明确表达之提案
    中国拟改和约底稿
    日本对于拟改和约之建议和降低要求之回复
    日本之最后通牒
    中国最后抗议和请求
    日本之最后答复

内容摘要
《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一书立足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对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进行介绍。作者弗拉基米尔可谓意大利的“中国通”,他认为,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失策,给日本入侵朝鲜提供了外交上的把柄。同时,日本在军事装备和技能以及指导思想上的变革远远超过了中国,从而为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书出版于1896年,可以说是最早集中介绍甲午战争历史的西方图书之一。尽管该书对日本不乏赞许之处,更没有揭露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烧杀行径,但是却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可以看出日本为了准备侵华战争,是如何利用所谓的国际公法来取得西方国家的默许,从而步步使中国陷入外交上的孤立。

精彩内容
不要认为中日战争是两个奇特国家之间的远距离较量中的一场;只有为了满足对陌生事物有好奇心的读者,才对中日战争感兴趣。这场战争是一个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有望产生更大影响的事件,而且被列为本世纪重大事件之一。事实上,从其规模、性质以及影响的持续性来看,我们认为它将成为本世纪的重大战争。在第一次战斗发生后的几个月里,我们发现这场战争迅速地改变了公众的看法。日本——一个被嘲笑为可怜的小精灵——总是模仿任何事物,尽管这种模仿是一种矛盾的、浮躁的模仿,而且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孩子般的模仿。世界震惊地发现这个被认为只是“徒有其表”的文明国家已经拥有了与欧美实力相当的海军和陆军。它的胜利因无法想象而更加辉煌。那些研究远东,形成西方对远东的认识的严肃作者,没有一个考虑到日本的军事力量;所有重要的关注都集中在中国,中国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联盟,唯一有足够力量可以抵制俄国在远东军事扩张的国家。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关于中国这个东方巨人潜在的军事力量,而日本却被视为风情画意之国。
从这些资料中形成自己观点的人们认为,这场战争在开始的时候是可笑的。他们禁不住嘲笑小小的日本胆敢跟中华帝国较量的念头(但他们忘了大部分欧洲国家,无论在人口上还是在幅员上都不及日本)。而且,当考虑到两种力量在数量上的不同时,这些普遍性的谬误就貌似成理。数量比质量更容易使人判断,因为它不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那些研究日本历史的人,用仔细的眼光,哪怕是短短一瞥,走遍这个国家的人,了解受过教育的日本人的人,对这场战争的前景形成一种大不相同的认识。他们指出,日本一直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日本人甚至阻止了处于巅峰时期的蒙古人对日本的占领,日本在最近二十年里所完成的进步不是虚假的,而是扩展到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进步;在另一方面,中国从来就不喜欢战争,它在本世纪与欧洲军队相遇时,就总是扮演一个可怜的小角色。然而,即使是最钦佩日本的国家以及日本政治家们,都没有料到日本会取得一系列如此辉煌的胜利。
没有人怀疑日本军人们的勇敢,但是这场战争向世界展现了日本陆海军将领们的战略能力和冷静。为了公正地评价日本的优点,了解它吸收外国文化的速度,有必要记住目前这场战争是日本在最近三百年的对外战争中,首次尝试采用西方新式武器和战术。尽管如此,每一样东西都应用得娴熟,仿佛是在进行常规军事演习。但是,平心而论,有一点要多加注意,在朝鲜和满洲进行作战所需要的兵员、武器弹药和战争物资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海上运输,这对日本的运输系统来说困难重重,但是日本人冷静地面对这些困难,没有费任何力气就克服了这些困难。有机会得以目睹大批日军登陆的场面的欧洲军官们承认:训练有素并得到有效运输保障的西方军队是不会比日本军队做得更好。
这些意想不到的胜利的秘诀可以从日本古代和当代的历史中窥见一斑。几个世纪以来,岛国的孤立和封建制度使日本人养成忠诚的情感,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首领,由此而发展成为一种英勇的坚韧不拔的和好战精神。在最近二十五年中,日本引入各项先进科学和西方先进事物。由此,当日本决定将自己的全部力量投入对外战争时,它已经拥有一批为效忠天皇和维护国家尊严而随时准备乐于迈向死亡的军人,还拥有得益于从西方数百年来的战争所获取的经验,学习在拿破仑(Napoleon)和毛奇(Moltke)时代臻于完善的军事学的军官和将领。
日本还从与它毗邻的中国及与中国的长期交往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它从中国接受了早期文明和文字。这些独特的中国文字——它们表达的是意思而不是读音,就好比阿拉伯数字,从芬兰到葡萄牙,它们的意思相同,读音不同—能使受过教育的日本人即使在他们不能读出一句话的情况下,也能看得懂中国人的书籍和文章。这种共同的文字媒介不仅有利于研究敌对国家和敌军,而且在作战过程中有数不尽的好处。所有通过文字来传输的信息都可以轻易地获得,既不必担心错误,又不需要解释,唯一需要的则是与文盲和无知的人进行沟通。这种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在战争中可以获得很大的好处,每一种知识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日本在对中国的战争中,取得了比英国和法国更大的胜利。
当我们关注日本军队辉煌胜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日本军队的辉煌胜利是由中国的相应弱点所激发的。这个国家,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却很少拥有辉煌的军事胜利:它经常被比它小的民族征服。在两个半世纪前,它被一个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满洲所征服。中国人的教育和公众的观点都倾向于不鼓励任何国家好战的倾向。军人职业受到歧视;身列军人阶层的满洲官吏级别通常低于文职;兵丁被认为是最下等的人,也是一种不体面的称呼,而且也不适合当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士兵不甚勇敢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他们总是不情愿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对他们的贡献不屑一顾的祖国。他们的饷银少得可怜,而且经常被狡诈的上级所克扣;对于残废和阵亡的士兵来说,抚恤金也少得可怜,甚至不提供医疗救护和对伤员的照顾。一场战争的结束对于在危险时刻匆匆入伍的人来说,通常就意味着被遣散。
中国的下层阶级也不喜欢战争,而且也不被鼓励好战。上层阶级对西方文明几乎一无所知并且厌恶它,他们把它的到来视为他们寡头政治衰落的一种先兆。他们认为,他们的体制得以存在的唯一希望就是使老百姓继续处于愚昧状态。这不仅发生在其他国家,而且发生在中华帝国的其他省份里。所有谋取自由的尝试完全被窒息;不允许修建铁路,甚至也很少在国内修建良好的普通道路,以至于水路就成为能游遍中国更多地方的普遍方式。在知识领域中甚至更加糟糕:大部分所谓有学问的中国人,他们的无知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缺乏在西方被认为是受教育者所必备的,已经在彻底改变欧美人思想的所有科学分支中产生清晰的普遍原理的数学教育。在中国,唯一的军事考试则是拉硬弓、举重和剑术。
如果我们留心所有这些同时制约两国行动的事实,我们就会发现这场远东战争不单纯是一场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过去和现在,西方文明和衰落的古老东方文明的零星幸存者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战争;是阿伽门农(Agamemnon)在特洛伊(Troy)战争中运用的战术和毛奇所能构想出的战术之间的碰撞。
虽然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过去的胜利者,但我们不要认为它会持久地扮演它的角色:它对古代世界的崇拜与其说是对昔日伟人的一种由衷依怀,不如说是为了避免变革所带来的困境的一种遁词。它从不遵循过去伟人们的教导行事,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缺乏古代遗迹—而事实上它们简直可以说是完全缺乏。而且有必要消除因无知而产生的错误认识:中国从未改变;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经历过这么多的政治变迁兴衰。它的历史包括二十四个朝代,许多朝代是在外族的血腥征服下才得以建立的。每一次政治变迁带来的是服装、习俗以及内部管理上的重要变革。一般人认为日本可能比中国更加保守,因为它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只有一个朝代,内部的变迁远远少于它的邻国;同时它崇拜古代伟人,他们的英雄事迹仍存在于现在民众的心中。
关心远东的作家普遍把着重点放在将来会威胁世界的不可思议的和让人畏惧的过程——“中国的觉醒”。这些关于未来的推测使他们无法认识到将来真正要发生的事情——日本的觉醒:这是一个种族的现象,日本已经在那美丽的海上故乡沉睡了几个世纪,一串串的岛屿让人想起了希腊,它几乎被周围世界所遗忘,除了偶然到来的佛教传播者、朝鲜艺术家或者被波涛丢过来的欧洲人;它突然唤醒了一种意识,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坚信自己将成为一个辉煌而光荣的国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