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食为天/民间文化生态调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以食为天/民间文化生态调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4.92 5.1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家路//赵屹//孙磊//潘鲁生

出版社山东美术

ISBN9787533018573

出版时间2005-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0885880

上书时间2023-08-3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间文化生态调查”丛书对民间衣食住行用品、精神生活用品进行了考察,这种考察除了对用品用具本身的研究,还对其材质、加工技艺、造物思想、科学价值、文化内涵、价值尺度、审美理想、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考察与理论总结。那些生动的民艺、民俗、民风、民情恰似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民间社会多姿多彩、深沉丰厚的文化和生活情景。全书图文并茂,包装精美,文字排版还采用竖排方式,本书为丛书之一。

目录
序 民艺的关怀
壹 食该家饭
一、粉食白面
二、粒食米饭
三、五谷杂粮
贰 下厨上灶
一、炊烟袅袅
二、锅碗瓢盆  
三、糖面磕子
四、推碾拉磨
叁 饮食器具
一、饮水思源  
二、酒中品味  
三、拿上桌面
四、送饭盛食
肆 面花糖人
一、逢年过节  
二、生养嫁娶
三、上梁立柱
四、吹塑糖人
附 郎庄“面老虎”考察记录
考察日志  

内容摘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用,“食”字当先。俗说“开
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圣人和平头百姓谁也脱不了吃喝拉撒睡的困扰。孔老夫子云“食不厌细,脍不厌精”,马克思也说“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又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看来美食是生存的进一步要求,不同风味、不同特色的大菜小吃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人们的口福,而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餐饮厨炊用具也应付了大厨主妇和好食者的方便,那么,食具又是美食的基础。看来无论是美食还是美器,都有值得考问的价值。虽然平民百姓的饮食如同“狗肉上不了大席”,但却不乏智慧和匠心。如今粗茶淡饭又上了星级酒店、上了大席,人们又吃回来了。大厨不是人人都能当,但人是铁、饭是钢,吃喝是人生的基础,饮食器具也人人都用。这里谈食艺、食具、食俗、食品、食摊,说炊具、饮具、饮品,如同门外看门里,虽然见识不多,但人人都是食客。书中是走到哪吃到哪说到哪,还想再吃进肚里些许五味,无奈经历不够,好在有图片为证,聊补孤陋寡闻之缺。但愿“知味下马,闻香停车”,若能使得神仙也跳墙,重新人内自个儿看个究竟,品个真味,也不枉此文“挂羊头卖狗肉”。

精彩内容
一、粉食白面中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如果大体以黄河为界,北部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及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由于四季分明,除夏季外其它季节气候比较干旱,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发展了旱带作物,主要
适宜种植的粮食有小麦、玉米、小米、高梁、地瓜、荞麦、黍子等耐旱作物,所以大部分地区以面食为主,小麦与杂粮共同度日,沿河湖水量丰富的地区有少量大米种植,特别是黄河下游及东北地区。而南方广大地区雨量充沛,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且无霜期长,气候湿润,适宜种植水稻,自然也就发展了稻作农业,故以大米为主食,间有红薯、豆类、
玉米等杂粮种植。因此,北方可视为面食或粉食为主,而南方可视为米食或粒食为主。
北方地区至今在民间普遍食用的面食主要有馒头、水饺、面条、烙饼、
烧饼、饽饽、蒸包、蒸饼、汤饼等不同种类,以小麦、玉米、荞麦、大豆、
小米、黍子等面粉原料为主。实际上,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开始食用面食了。做面食的面粉有小麦面、豆面、小米面、高梁面、
玉米面、黍子面、地瓜面、荞麦面等。过去农村一般是自己加工磨制面粉,二十年前小麦面也并不经常吃到,人们把打下的麦子捞净、晒干、去砂石后,用磨碾碎、过箩,反复两三次,这样可把麦子磨得更细,得到最细最白的面粉。精细的面粉有韧性,揉面时有筋道,吃起来有嚼头。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