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释义(记述古代哲人微言大义,揭示儒家理想世界:爱人救世,和平康乐,过有秩序的生活。布面精装,繁体竖排,典雅庄重,适合收藏级版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书释义(记述古代哲人微言大义,揭示儒家理想世界:爱人救世,和平康乐,过有秩序的生活。布面精装,繁体竖排,典雅庄重,适合收藏级版本。)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7.87 5.3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07552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28元

货号31473384

上书时间2023-08-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目前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再版序
例言
论语要略
第一章 序说
一 《论语》之编辑者及其年代
二 《论语》之真伪
三 《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
四 《论语》之读法及本要略编纂之体例
五 《论语》之注释书关系书及本要略参考之材料
第二章 孔子之事迹
一 孔子之先世
二 孔子之诞生及幼时
三 孔子之少年
四 孔子往齐
五 孔子返鲁
六 孔子适卫
七 孔子过宋
八 孔子南游陈蔡
九 隐者之讥
一〇 孔子自卫返鲁
一一 孔子之慨叹
一二 孔子之卒
一三 孔子年表
第三章 孔子之日常生活
一 平居之气象
二 哀乐之情感
三 日常之谈论
四 应事之态度
第四章 孔子人格之概观
一 弟子之诵赞
二 孔子之自述
第五章 孔子之学说
一 论仁
二 论直
三 论忠恕
四 论忠信
五 论礼
六 论道
七 论君子
八 论学
第六章 孔子之弟子
一 姓名籍贯年龄
二 品题事略

孟子要略
弁言
第一章 孟子传略
[附]孟子年谱
第二章 孟子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
[附]孟子之政治思想
第三章 孟子对同时学者之评论
[附]孟子对于当时从事政治活动者之批评
第四章 孟子与门弟子对于士生活之讨论
第五章 孟子之性善论
第六章 孟子之修养论
第七章 孟子尚论古先圣哲及自道为学要领

大学中庸释义
例言
一 宋朱熹《大学章句》
[附]朱熹《大学章句》序
二 大学古本
[附一]明王守仁《大学古本》序
[附二]王守仁《大学问》
三 朱熹《中庸章句》
[附]朱熹《中庸章句》序

内容摘要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自从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力提倡,为《论》《孟》做集注,为《学》《庸》做章句,从此成为儒家经典,历代学子攻读不辍。后代学者也相继为之做注或新解。钱穆《四书释义》以四书为目,与历代儒家注四书已有很大区别,如《论语传略》《孟子传略》两书,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其类目如“孔子人格之概观”“孟子自道为学要领”等,有助于读者学习研究;《大学》《中庸》两篇释义,备列全文,兼罗异议,并收入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大学古本序》《大学问》,以求读者借以领略原书精旨,体悟篇中宏旨。书中引用历代学者撰述,亦颇有借鉴价值。

主编推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为儒家经典著作。读四书亦当读注。
钱穆《四书释义》阐究传述,别开生面,新意新观点,是钱穆经典著作之一。
纯质纸印刷,布面精装,典雅庄重,阅读与收藏兼备。

精彩内容
论语要略论曰:孔子,千古之大圣也。然而孔子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物也。尚论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物,不可以不知二千五百年前之社会。当二千五百年前社会之情形,与今日绝相悬殊者,厥有一端,曰“贵族阶级之存在”是已。于斯时也,社会有显相分别之两阶级,一曰“贵族”,一曰“平民”。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凡社会中之握政权者,莫不由贵族世袭;而平民则仅为贵族之仆役,平居则授田耕牧以奉养其上,有事则赋甲从戎以捍御其敌。在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类,盖有层层固定之阶级,其权利义务,即视其阶级之等差而不同。而当时亦咸以此为当然之现象,莫有悟其非者。及至孔子之时,贵族阶级已将次崩坏,诸侯上僭于天子,卿大夫上僭于诸侯,陪臣亦上僭于卿大夫。盖贵族阶级之自身,已不能自守其阶级之制限,甚至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乱臣贼子不绝迹,而贵族阶级之自身,从此大乱。因贵族阶级之扰乱,而平民受其殃祸。孔子生丁其时,其先世盖亦贵族之苗裔,早年即好学不倦,于从来贵族阶级一切制度礼乐,均所晓习。慨其时贵族之骄奢淫乱,而忧其不可久;感平民之困苦憔悴,而思有以拯之。于是始倡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复礼”之主张。以为使贵族阶级能一一恢复其从前相传之制度而恪守之,使诸侯尊其天子,卿大夫尊其诸侯,陪臣尊其卿大夫,则贵族之扰乱可以平息。为贵族者既可以长享其福利,而为平民者,亦得脱出于当时之祸殃,而安度其耕牧事上之生活。此孔子之理想,所毕生竭力以趋赴者也。然孔子自身,其在当时,则一贵族阶级中堕落之平民也。夫即为平民,则仅当依奉贵族之意志,而尽力以供役使;此当时人类所认为天经地义之大道也。而孔子顾不然。孔子以一平民,而出头批评贵族之生活,而欲加之以矫正。孔子曰:“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明其亦不得已也。然而从此乃招贵族之忌,奔走天下,栖栖皇皇,迄无宁止。削迹于宋,绝食于陈蔡,历人世之艰辛困阨,而其志不少变。鲁之晨门讥之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亦自知之,故曰:“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终不肯休者,在孔子亦有故。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以为我即生斯世而为斯人矣,固当尽人羣相处之道,岂可以目击世乱而不之救?而孔子又自负以救世之大任,曰:“天生德于予。”盖孔子之视世也甚亲,而自视也甚高。及其终不得志而归老于鲁,乃与其门弟子讲明人群相处之道,以谓不可行之于当时者,犹望其行之于后世。盖其意志之博大,其感情之深厚,有如此者。孔子即不得行其志而死,其弟子终亦不能推行孔子之志,而贵族之骄奢淫乱日甚一日,平民之困苦憔悴亦日甚一日,而世乱遂日亟。此当为孔子所甚悲。然而自孔子以后,为平民者,乃始知贵族之有是非,而亦为吾平民所得而与闻之,而讥正之也。而为贵族者,自孔子以后,亦知平民之有可尊师,可敬信,可引与相共事,而不敢尽以仆役视平民。自此以往,相推相荡,至于战国之末,去孔子之死,二百五十年之间,而贵族阶级终至破灭,而社会人类渐享平等之福利。此实非孔子当时提倡“正名”“复礼”之初心,而实符于孔子爱人救世之本意。且其风气亦自孔子“正名”“复礼”之主张开其端。孔子之影响于当时之人心世局者如此。故在二千五百年前,而最先以一平民挺身反对贵族之生活,而提出矫正之主张者,孔子也。而孔子在当时,其于贵族、平民两阶级,实一视而同仁。在孔子之意,盖将跻一世人于和平康乐之境。而其自为谋也,则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故孔子之学说主张,犹不免二千五百年前人之色彩;而孔子之精神意气,实足以更历二千五百年而不朽。其精神意气之不朽,斯其所以为千古之大圣也。其学说主张,终不免带有时代之色彩,斯其所以为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物也。然而孔子虽为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物,而无害其为千古之大圣,斯则论孔子者所不可不明辨也。
孟子要略弁言
孟子之学,辜较言之,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厥要有三。一曰发明性善之义。此乃中国传统政教纲领,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所依寄,而其义首由孟子畅发之。苟非人性之善,则人类社会,不过一功利权力欺诈杀伐之场,能以法律暂维于不溃,斯为郅治升平矣。而法律之效终有际限,乃弥缝以宗教,博爱慈仁,皆出帝意,人生与罪恶俱来,非皈依上帝,即无以自赎,亦无以得救。则宗教与法律,相辅相成。若果不信斯世之外尚有一上帝,则如印度有释迦,中国有庄老,惟有破弃人类,归之虚无寂灭。独中国传统政教大纲,既不仰赖宗教,又不偏仗法律,而汲汲为斯世大群谋福利;亦不蹈老释之悲观与消极;则惟以主人性本善故。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孟子之言性善,亦标准于大人而言也。故其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尧舜大人也。大人者,得人类此心之所同然,所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即心之同然也。夫使千古人心之同然者而必归于恶,则法律终为在外之钳制,纵使上帝慈仁,亦将于事无济。故耶教信仰,必有世界末日,则与老释之虚无寂灭,岂不同其归宿?今使转易其辞,指凡千古人心之所同然者而日此即性也,此即善也,则不烦有上帝;而法律亦人性之善所自创。善无终极,斯世界无末日,人生不虚无,而政教有所企向,文化有所期望。此孟子性善之学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一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