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尚氏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周易尚氏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2.25 5.4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尚秉和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11016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636069

上书时间2023-08-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尚秉和 著   郑同 点校
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滋溪老人、石烟道人,河北行唐人,晚清进士,易学家。博学善文,精通中医,喜玩金石,工于绘事,于易学造诣渊深,著述甚丰。主要易学著作有:《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左传国语易象释》《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

郑同,易学学者,北京学易斋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学研究,著有《梅花易数讲义》等。先后主持整理出版《易藏》《术藏》《续修术藏》等大型文献,广受国内外易学界好评。

目录
自序
说例
总论
第一 论“周易”二字本诂
第二 论《周易》大义之认识
第三 论古《易》之类别
第四 论《周易》谁作
第五 论重卦
第六 论《十翼》谁作
第七 论《十翼》篇名
第八 论《彖》、《象》连经始于何人
第九 论传《易》之人
第十 论消息卦之古
第十一 论先后之方位
第十二 论易理易象失传后之易派
卷一 上经
卷二 上经
卷三 上经
卷四 上经
卷五 上经
卷六 上经
卷七 上经
卷八 上经
卷九 下经
卷十 下经
卷十一 下经
卷十二 下经
卷十三 下经
卷十四 下经
卷十五 下经
卷十六 下经
卷十七 下经
卷十八 系辞上传
卷十九 系辞下传
卷二十 说卦 序卦 杂卦
附录一 周易古筮考
附录二 《左传》《国语》易象释
附录三 滋溪老人传

内容摘要
尚秉和先生把古人常用的重要卦象从繁多的典籍中筛选出来,并加以厘订,以便于学者使用时有所遵循。通过对卦象的归纳整理与推洐,提出了完整而详备的卦象说。同时广搜古人筮案,并从学术角度详加考释。通过对象数的阐发和筮法的研究,提出了解《易》的新思路。卓然成一家之言,于象数易学贡献尤大,其成果即体现在《周易尚氏学》和《周易古筮考》中。

精彩内容
总论第一论“周易”二字本诂
吴先生曰:“易者,占卜之名。《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记?大宛传》:“天子发书易,谓发书卜也。”又武帝《轮台诏》云:“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说者以“简易、不易、变易”释之,皆非。愚案:《史记?礼书》云“能虑勿易”,亦以易为占。“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
至于“周”字,郑康成注《周礼》“三易”,于《连山》《归藏》,皆详释其义,于《周易》则缺而不释。然康成《易论》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贾公彦云:“《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周易》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孔颖达则据《世谱》等书,谓《连山》为神农,《归藏》为黄帝。《连山》《归藏》既皆是代号,《周易》亦然。谓郑说无据。按:三《易》之名,皆缘首卦。《连山》以艮为首,上艮下艮,故曰“连山”。《归藏》以坤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故曰“归藏”。《周易》以乾为首,乾“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无有穷期。故曰“周易”。郑《论》及贾《疏》所言是也,孔《疏》所据非也。神农之兼号“连山”,黄帝之兼号“归藏”,乃因其所演之《易》名。后人伟其功,即以为号,非其《易》原无名。连山氏所演者,即名连山;归藏氏所演者,即名归藏也。何言之?《连山》、《归藏》皆因卦首之艮坤而得名,显而易见。二帝之所以有此兼号者,亦犹神农创建农功,即以神农为号耳。且《连山》《归藏》,先儒亦谓为夏、商《易》,益可证《连山》《归藏》之名乃因《易》而起,非以《连山》《归藏》标代号。如为代号,胡能又谓为夏、商?孔氏之观察误也。“周”者易之理,十二消息卦周也,“元亨利贞”周也。“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周也。《彖传》分释“元亨利贞”既毕,又曰“首出庶物”,即贞下启元也,周也。古圣人之卦气图,起中孚,终颐,周也。此其理惟扬子云识之最深。《太玄》以“中”拟中孚,以“周”拟复,终以“养”拟颐。其次序与卦气图,丝毫不紊。而于《玄》首,则释其所以然。其“罔直蒙酋冥”,即“元亨利贞”。故以中、羡、从为始,更、睟、廓为中,减、沈、成为终。循环往来,无一非“周”之理。而于三《易》终西北始西北之义,尤推阐无遗。西北者戌亥,《乾凿度》以戌亥为天门。《庄子》云:“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盖一岁之事,至乾而终,复自乾而始。有无出入,皆以戌亥为枢纽。故先天艮居戌亥,《连山》以为首。月卦坤居戌亥,《归藏》以为首。后天乾居戌亥,《周易》以为首。明乎此,而“周”字之解诂,不待烦言矣。
第二论《周易》大义之认识《易》本用以为筮,故有卦辞,又有爻辞,其所言皆天地间公例公理。昔人谓专言天道者固非,谓专言人事者亦非。否泰往来,剥复循环。天道与人事,无二理也。句括万有,孕育深宏。
凡哲学无不根源于是。而居易俟命,与时偕行,尤学《易》之准则。时而泰,即使“飞龙在天”,亦不必喜,时过则亢矣。时而否,“潜龙勿用”,亦不必忧,时及则舍发也矣。《系辞》云:“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有益于身心性命甚大,故自古深于《易》者,无不洞达天人,有自然之乐。如宋之邵雍、晋之郭璞、魏之管辂,其最著者也。
第三论古易之类别伏羲既画卦,必更有书以申明其义。《周礼》:“小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是三皇已有文字,特亡耳。后人谓“黄帝始造字,黄帝集其成,非始于黄帝。伏羲只画卦无文字”者,谬也。《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在春秋时,皆三《易》并占。《左传》、《国语》,所谓“艮之八”,“泰之八”,及所引繇辞为《周易》所无者,先儒皆谓为二《易》之辞也。后《连山》《归藏》亡于晋永嘉之乱,只存《周易》,今所诵读者是也。
第四论《周易》谁作《左传》:“韩宣子适鲁,观《易象》与《鲁春秋》。曰: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周公之德,由《鲁春秋》知之。周之所以王,则由《易象》知之。盖文王演《易》,其忧勤惕厉之精神,备见于易辞。故一观易辞,凡易辞皆易象。即知文王之所以王。是春秋人以文王演《易》。
《系辞》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孔氏以文王演《易》。后太史公、扬子云之属,亦以文王演《易》于羑里。既曰“演《易》”,则卦爻辞皆文王所作。自西汉以前,无异议也。只京氏《积算法》云:“西伯父子,推爻考象,加乎星宿。局于六十四所、二十四气。”夫以五星二十八宿及二十四气入卦,乃占筮之事。京举此以明其术之所本,正言周公作《卦气图》与《时训》也,非谓周公作《易》。至东汉王充、马融、陆绩之俦,忽谓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孔颖达、朱子等皆信之。
而究其根据,则记载皆无。孔颖达以升六四言王,明夷六五言箕子,既济九五言西邻受福。及韩宣子见《易象》,知周公之德为解。岂知升六四言王以震为王。震为陵,形两歧,故曰“王用亨于歧山”。岐歧通也。即使有所指,亦指殷王。文王终身服事殷,故盼王来享,情见乎辞。今谓不合自称为王,以文王追谥为说,故疑为周公。其谬一也。
至明夷六五之“箕子”,与《彖传》之“箕子”,绝对不同。《彖传》之“箕子”,纣臣也。六五之“箕子”,则赵宾读为“荄兹”,刘向、荀爽读为“荄滋”,王弼读为“其兹”,蜀才读为“其子”,而《焦氏易林》则读为“孩子”。“孩子”指纣,与《论衡》读“微子之刻子”为“孩子”同也。古亥音皆音喜,皆与箕音通。且以六五之君位,而使纣臣居之可乎?马融知其不可,以箕子演畴,有帝王之德为解。然何以解于“箕子之明夷”?《彖传》谓“箕子晦其明”,今谓“箕子明夷”,则竟不明矣。其谬二也。
至既济九五之“东邻”“西邻”,原以离坎为东西,以离为牛,以互震为祭,纯是观象系辞。乃汉人忽有“东邻指纣,西邻自谓”之曲说。在文王固不合,在周公尤不合。周公时何来与纣为邻?且语意之肤浅,圣人有若是者乎?其谬三也。
至韩宣子观《易象》之语,解已见前。且杜注云:“《易象》《春秋》,文王周公之制。”谓文王制《易象》,周公制《春秋》,解甚分明。今忽因“吾乃知周公之德一语”,述孔旧说。谓“周公遭流言,亦得为忧患,必亦演《易》”,尤为虚妄不实。其谬四矣。
故夫《周易》卦爻辞,纯为文王一人所作。其欲加入周公者,毫无根据,不可信也。《西溪易说》云:“文王囚中演《易》,周公未必生。即生,亦子云家之童鸟也,岂能演《易》?”驳孔说至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