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墨水的下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蓝墨水的下游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7.11 5.6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光中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65768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473948

上书时间2023-08-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称四者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代表作品有《乡愁》《乡愁四韵》等,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语文课本。

目录
蓝墨水的下游——为“四十年来中国文学会议”而作
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为苏州大学“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而作
作者,学者,译者——“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说
缪思未亡——“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主题演说
论的的不休——中文大学“翻译学术会议”主题演说
此生定向江湖老?——序邵玉铭文集《漂泊——中国人的新名字》
断然截稿——序梅新遗著《履历表》
蟹酒居主饕餮客——序庄因文集《飘泊的云》
一枝紫荆伸向新世纪——为“第二届香港文学节”而作
龚自珍与雪莱
后  记

内容摘要
《蓝墨水的下游》是余光中的纯评论集,收录文章十一篇,有正论也有杂说,有书评也有专题研究,不一而足。余光中的评论有学者的渊博,更具作家的经验与真知,故能达到“以文为论”。余光中的作品,常于灵光一闪中见生动的比喻,富于形象思维。正如其所说,他的评论是探险的船长在写航海日志,而非海洋学家的航海报告。《蓝墨水的下游》是余光中的纯评论集,收录文章十一篇,有正论也有杂说,有书评也有专题研究,不一而足。余光中的评论有学者的渊博,更具作家的经验与真知,故能达到“以文为论”。余光中的作品,常于灵光一闪中见生动的比喻,富于形象思维。正如其所说,他的评论是探险的船长在写航海日志,而非海洋学家的航海报告。

精彩内容
后 记《蓝墨水的下游》是我的第五本纯评论集,里面的十一篇文章,除了《龚自珍与雪莱》,都是近五年来所写。《龚》文早在十四年前就写于香港,当时我还在中文大学教书,宋淇把它纳入他所编的论文集《四海集》,与夏志清、宋淇、黄国彬的长文合出一书,由皇冠出版社印行。这些年来,我自己出了十几本书,却始终没有把这庞大如四川的长文收归版图。现在纳入本书,总算金瓯不缺了。
其余的十篇“近作”,长短不一,性质各殊,但说来也奇怪,竟然都是应邀而作,并且是用截稿日期逼出来的。前面的五论都在所谓学术研讨会上宣读,除了《蓝墨水的下游》又像杂文又像散文之外,其他四篇更是所谓主题演说,真是好不隆重。其中《缪思未亡》一篇,因为听众来自各国,所以原来是用英文写成,而与中文版本略有出入。
这些所谓论文,在现场听我演而讲之,跟私下展书默而读之,感觉当然不同。现场演讲较为生动,有一点“世界首演”的味道。私下默读则已事过境迁,像听录音一般。说来也巧,《作者,学者,译者》与《缪思未亡》两篇演说,都发表于一九九四年夏天:前一篇在七月八日,正巧是雪莱忌辰;后一篇在八月二十八日,偏逢歌德生日。雪莱译过不少名著,歌德提倡世界文学,对我当天的演说正巧切题,我的讲稿也正好借此破题,而文章也就势如破竹了。
接下来是三篇序言,为邵玉铭与庄因的文集、梅新的诗集而写。序言这种文体,是我中年以后经常应邀而写的一种特殊评论,可谓“人在文坛,身不由己”,也算是一种“遵命文学”,不过也可以乘机了解其他的作家在想些什么,更可以借此厘清我对该一文体的观念。为梅新写的那篇序言,早在他逝世以前就答应他了,却拖到作者身后才含泪写成,悔恨、哀伤之情,直如季札献剑,无处可觅徐君。
以“紫荆”命题的文章,当然是为香港而写。紫荆,正是香港的市花,在硬币上已经取代了女王。
《龚自珍与雪莱》写得最早,却不按编年排在最后,因为此文是我最着力的一篇专论。当年我若未去香港,此文恐怕就不会从鸦片战争入题。去了香港而未从外文系转入中文系,也恐怕不会贸然去探讨龚自珍。香港正是鸦片战争的代价,没有一八四二,也就没有一九九七。人在香港,才会痛切思索中英关系,也才会触动灵机,把同年同月诞生的中英两大诗人相提并论,而觑出许多巧妙来。
至于这篇长文算不算什么比较文学,我倒不怎么在乎。只要能把问题说清楚,管它是什么学派什么主义呢!能用龚自珍做试金石,把雪莱擦破了好几块皮,因而觑破英国诗某些虚实,就算值得了。
我虽然也写一点评论,却不是理论家,也不是当行本色的评论家。我写评论,主要是由经验归纳,那经验不仅取自个人的创作,也取自整部的文学史。我写评论,在文体上有点以文为论。在精神上,却像是探险的船长在写航海日志,不是海洋学家在发表研究报告。要了解飞的真相,我宁可去问鸟,而非问观鸟专家。
余光中一九九八年中秋前夕于西子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