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裁与反制裁
  • 制裁与反制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制裁与反制裁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4 4.8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为,罗勇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15643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31429444

上书时间2023-08-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为,曾任“全球金融犯罪合规部”的高级合规官和合规经理,参与设计与实施多个摩根大通银行金融制裁/反洗钱方案的效果评估项目。现任美国InfinityInstitute执行董事。
罗勇,北京大学中国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目录
目录
引言
在破碎和无序中寻找出路 3
从密切接触到分道扬镳的 “Chinamerica” (中美国) 13
经济制裁升级为应对国际纷争的重要手段 23
第一章 制裁演变
从综合性制裁到定向制裁 31
金融制裁及其主要实施者 37
美国特写 44
第二章 戳爆制裁
愚蠢! 这是金钱! 55
戳爆制裁的系统性艺术 61
超级抢钱术 70
使用新金融力量对抗金融制裁 74
反制裁法律 82
第三章 制裁的潜规则
联合国大会是小国之救命稻草 95
联合国制裁的执行由谁说了算 100
联合国制裁的法理依据及边界 103
自发性制裁极具争议性 110
国际法院的角色与执行力 131
如何帮助因制裁而受到伤害的第三国 133
美国制裁执行机关 OFAC 败诉的背后 138
第四章 贸易制裁的效果
制裁无用论 145
制裁无用论的误区 151
制裁何时无效, 何时有效? 158
定向制裁是解决方案吗? 177 第五章 金融制裁的效果
立竿见影 183
最终目标成功率 216
面对金融制裁的脆弱性分野 219 第六章 未来图景
未来世界中的中国 235
中国之于亚洲 244
在对抗性的经济竞争中自健其身 24

内容摘要
当制裁逐渐升级为国际冲突的一个主要解决方式,沦为某些大国的政治私利工具,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制裁?制裁有哪些关键性的深层次规则?制裁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反制?从制裁的演变轨迹,到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再到制裁中的潜规则,本书紧跟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聚焦制裁热点话题,试图从多角度解读当前的制裁乱象,从现实中寻找应对制裁的答案。

精彩内容
在破碎和无序中寻找出路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制裁与反制裁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制裁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制裁与反制裁的形式、手段、策略都在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演变。本书想要探讨的就是制裁与反制裁之间的博弈。
今天,我们的世界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多极化的道路,美国战后建立的多方面支配地位将会逐渐收缩,地区性、行业性、军事性、不同科技类别的权威主导地位将由不同国家或跨国实体分享。但是,这个过程不会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过程,而是一个新旧势力较量、博弈,国家力量高度介入、重新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全球性规则、法律和制度将在头破血流的碰撞中重新建立,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将越来越多地体现新兴经济体的诉求,非政府力量——如社交媒体、大型跨国公司、民间团体等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塑造着一个我们未曾预料过的世界。
不仅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经历战后最大的动荡重组,而且主权国家内部也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回望过去10年的世界政治,就会发现在政权之外的组织力量已经大得让许多国家政府感到害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币及其生态正在挑战和颠覆传统金融的底层秩序;科技创新巩固了私有性和社会性力量,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从更大范围说,在西方国家,政府的威慑力和执行力在逐渐减弱;信息科技平台公司结合民间组织,积聚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影响力,足以左右一些国家的大选结果,甚至造成国内政局动荡,例如“阿拉伯之春”运动导致大量难民流离失所。
有一点很清楚,与大多数历史时期不同的是,当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每一个角落里的反应,不管是理性分析,还是破坏性情绪表达,都能通过现代通信技术瞬间传向全球。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可参与其中,影响和塑造历史。其中,非理性的破坏性声音和势力最具吸引力,可以瞬间释放灾难性力量,将群体之间、国家之间对立起来,甚至走向不可回头之路。无论是否带有明显政治目的,信息平台以利润为导向的“恶性”眼球争夺游戏,选择传播有吸睛能量的极端性信息,大大加深了族群间、不同观点之间及国家间的裂痕,导致理智的政策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特朗普上位得益于这股“群体非理性”力量,他在执政末期用尽各种手段加大中美裂痕,就是要让继任者难以修复,只能照这条路设定的大方向走下去。
于是我们看到充满讽刺意味的历史一幕,当信息技术把人类前所未有地连接起来,当不同文明和制度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往日益深入和广泛,当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得到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更深的裂痕出现了。
我们来看看仍然位于世界老大位置的美国社会内部近乎中毒似的分裂。2016年,利用脸书(Facebook)平台,“网红”女主播托米?劳伦(TomiLahren)获得了比传统媒体大得多的影响力,她口无遮拦、语惊四座的愤怒评论如同特朗普干脆的骂声一样,乘着Facebook吸睛算法的“火箭”,赢得了比CNN、FoxNews还多的观众。Facebook将无数极端者的“分裂性话语”毫无顾忌地射向千百万人,摒弃了人类经过千百年较量和流血所构筑的文明沟通方式,在国内和国际上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极端的声音重复的次数多了,即使不成为信念,也会成为潜意识里看问题的立场。特朗普与继任者拜登在美国内政问题中的分歧可以用“无法对话”来形容。在二人的唯一一次面对面辩论中,拜登说:“跟这小丑一句话都说不进去。”事实上,在全球化中失去往昔地位的美国,渐渐形成理念上相反的两个极端势力,一个推崇极端个人主义、反科学,痛恨和拒绝任何一种“美国不是世界中心”的可能性;另一个煽动种族斗争思维(criticalracetheory)分裂社会。这些极端思维孕育在美国人的愤怒中,双方政客和记者或隔岸观火或煽风点火,保全粉丝者众,而真正为美国未来做长远打算的声音反而被淹没。
更为不幸的是,从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将战后的世界格局推向了分水岭。新冠病毒起源问题原本是个科学问题,是一个全球健康问题,现在却被严重政治化。特朗普在这个问题上的无知、傲慢和无能,将绝大多数科学家推向了共和党的对立面。拜登上任后的2021年,共和党联邦参议员RandPaul竟然在国会听证会中暗示:美国科学家组成的政府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了新冠病毒在中国的早期研发,并与中国科学家共谋,掩盖新冠病毒起源,导致现在病毒溯源问题仍悬而未决。美国FOX电台有一个著名记者TuckerCarlson说得更直接:“负责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那人(指美国顶级传染源专家福奇,相当于中国的钟南山)原来就是资助中国搞新冠病毒的那个人!”这句话不光污蔑中国实验室制造了新冠病毒,还把美国的科学家也一起祭上,反正在很多共和党人眼里,科学家就是不懂政治、被人利用的读书人,要好好整治一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国家大局”。Carlson虽然只是其中之一,但因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美国最受关注节目的主持人,影响力极大。现在美国的公共舆论空间生态很糟糕,活跃着一大群失意的、愤怒的网民,他们每天要靠攻击别人才能活下去,这些无耻的、用简单叙事煽动情绪的人形成了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虽然这一局面不能跟二战前期的魏玛共和国相比,但美国人选举特朗普为总统这件事,已经让很多欧洲人认为美国选民“不再值得信任”。
2021年年初,在一份对欧盟11国的15,000人的大样本调查中发现,尽管大多数欧洲人对拜登被选为美国总统感到满意,但许多人担心,美国选民会在接下来的4年内投票给另一个“特朗普”。调查结果显示,11国受访者中有32%的人同意“在2016年投票给特朗普之后,美国人不再值得信任”,只有27%的人不同意,其余的人则不置可否。值得注意的是,被善于简单叙事、疯狂煽动的希特勒毁坏过的德国有超过半数(53%)的受访者表示,在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人不再值得信任。2021年年初,欧盟决定将1600亿美元投入到芯片研发和生产中,摆脱对美国和中国技术的依赖,打造“数字主权”工程,争夺芯片市场,将现有份额扩大至少1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