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下的金融业转型方案)
  • 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下的金融业转型方案)
  • 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下的金融业转型方案)
  • 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下的金融业转型方案)
  • 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下的金融业转型方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下的金融业转型方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3.11 7.4折 7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丰慧|责编:黄兆宁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234443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31707907

上书时间2023-08-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丰慧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经济学家,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著名专栏作家,央广财经特约评论员,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在中国财经金融界享有盛誉,具有极高知名度、号召力和影响力。著有畅销书《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未来》。专业领域:宏观经济、金融等。

目录
01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
  第一节  被颠覆的金融市场
  第二节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
  第三节  金融科技令传统金融消失?
02  风起云涌的技术变革
  第一节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
  第二节  区块链技术彻底颠覆金融市场
  第三节  价值互联网时代来临
03  数字货币之美
  第一节  数字货币将带来金融业巨变
  第二节  数字货币的魅力
  第三节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04  金融科技倒逼银行转型
  第一节  银行业“死亡笔记”
  第二节  银行面临的最大冲击是金融科技
  第三节  “云”上的银行值得期待
05  第三方支付“战国时代”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加速跑马圈地
  第二节  移动支付的潜力有多大?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中国领先世界
  第四节  国际化的移动支付需要AI赋能
06  金融科技“智”取财富管理
  第一节  资产管理急需金融科技全方位渗透
  第二节  智能投顾“逼宫”基金经理
  第三节  人工智能金融未来大有可为
07  金融科技不能“监管至死”
  第一节  把握好金融科技监管的度
  第二节  他山之石,美国的金融监管
  第三节  以互联网思维监管金融科技

内容摘要
自2016年金融科技元年以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技术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资产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诸多金融领域不断得到应用,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的方面,而是开启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
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各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问题,畅想金融和科技更深层次地融合所带来的新经济、新科技业态和无限可能性,并对未来传统银行业转型及金融科技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技术和监管层面的建议。

精彩内容
《金融科技比拼的不是速度》在经历了2016年的锤炼之后,以金融科技为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升级版进入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2016年底,国内首个由企业发起的“金融科技”学院——百度金融学院成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先对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发展做一个回顾,看看金融科技在未来将有怎样的作为。
1998年马化腾创办了腾讯,1999年腾讯开发出OICQ(即腾讯QQ)后,注册人数疯长,2000年腾讯即开始盈利;2000年,百度于北京中关村创立,仅仅5年时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近年来,互联网企业更是遍地开花。比如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短短3年时间,估值就达到100亿美元。2022年,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Finance)发布“2022全球科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国第一大科技品牌华为跻身全球品牌价值排名第七,其品牌价值为4500亿元,相当于约640.6亿美元。互联网企业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1927—1952年,中国新金融体制开始建立;1987—2000年,中国经济转轨,金融业经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开始腾飞。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1984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到2022年第三季度,总资产达39.55万亿元,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四大天王”之首。
许多专家没有预测到的是,在若干年之后,互联网竟然与金融扯上了关系,一夜之间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不过,从经济金融专业的角度看待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这也属于极为正常的情况。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随之诞生什么样的金融,经济与金融如影随形,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多带有金融企业的属性,而非简单的互联网思维。金融企业的发展需要厚积薄发,前期不断积累之后才会爆发出应有的实力和潜力,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如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